有沒有發現,曾經一度盛行的“風口論”逐漸偃旗息鼓。事實上,真正的核心科技需要長期研發投入,尤其是對于中小企業而言,馬太效應愈加顯著了。
本文引用地址:日前歐盟委員會發布《2017年歐盟工業研發投資記分牌》,大眾汽車在去年以137億歐元的研發投入排名第一,緊隨其后的是谷歌、微軟、三星、英特爾、華為、蘋果等ICT企業。
以下是TOP2-7企業的具體排名和研發投入:
第二名:谷歌研發投入129億歐元,占營收的15%;
第三名:微軟研發投入124億歐元,占營收的14.5%;
第四名:三星研發投入122億歐元,占營收的7.7%;
第五名:英特爾研發投入121億歐元,占營收的21.5%;
第六名:華為研發投入104億歐元,占營收的19.2%;
第七名:蘋果研發投入95億歐元,占營收的4.7%。
值得一提的是,華為是唯一進入TOP50的中國企業。
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2016年年度報告顯示,去年華為從事研發的人員約80000名,約占公司總人數45%;研發費用支出為763.91億元,近十年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3130億元。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世紀大并購!傳高通有意整體收購英特爾,英特爾最新回應
確定,即使英特爾接受高通的報價,如此規模的交易也會受到反壟斷審查。 ? 目前,英特爾市值高達933億美元,高通市值為1881億美元。如果并購完成,將成為有史以來最大的科技合并案之一。對
英特爾馬格德堡工廠項目推遲,百億歐元補貼命運未卜
德國政府曾花費大量時間籌備,為英特爾位于馬格德堡附近的Fab 29工廠籌集了高達100億歐元的資金支持。然而,由于英特爾決定將項目啟動時間推遲至2029年至2030年,這筆巨額補貼資金
美國政府擬增援英特爾
據外媒報道,為了避免英特爾的財務繼續惡化,華盛頓已在考慮可能的援助方案;其中一種可能的方案是英特爾芯片設計業務與其他同行公司合并,比如AMD、Marvell等這些同行。 據悉,英特爾近年來投入
英特爾攜手日本AIST共建半導體研發中心
近日,英特爾宣布將與日本國立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AIST)展開合作,共同投資約1000億日元(折合7億美元),在日本興建一座最先進的半導體研發中心。該中心預計將于2027年正式
英特爾考慮出售Altera股權
近日,英特爾(Intel)正積極尋求出售其可編程芯片制造子公司Altera的股權,并考慮引入戰略投資或PE投資。據悉,英特爾對Altera的估值約為170億美元,而英特爾于2015年以
英特爾研發投入超英偉達與AMD總和
Tech Fund最新數據揭示了半導體行業在研發上的投入差異。據顯示,英偉達在研發上的投入約為AMD的兩倍,然而,與英特爾相比,這兩家公司的
曝Apollo擬向英特爾投資50億美元
資產管理巨頭Apollo近日透露出對科技巨頭英特爾的濃厚興趣,計劃進行一筆高達50億美元的股權投資,這一數字約占英特爾當前市值(931.9億美元)的5.4%,彰顯了Apollo對
英特爾即將完成談判 芯片巨頭將達成110億美元的工廠交易
工廠。 報稱,英特爾和阿波羅正在就這筆交易進行獨家談判,可能在未來幾周內簽署。包括KKR(KKR.US)和Stonepeak在內的其他投資公司也在競爭這筆交易,但阿波羅處于領先地位。 據悉,自1989年以來,英特爾已在愛爾蘭投資超過300
英特爾Q1營收127.2億美元 同比增長9%
英特爾Q1營收127.2億美元 同比增長9% 根據英特爾公司公布的財報數據顯示,英特爾公司在24年第一財季營收127.2億美元,(換算下來約
英特爾宣布代工虧損70億美元
英特爾宣布代工虧損70億美元 英特爾提交給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文件中披露道,英特爾芯片制造業務虧損70億美元。
英特爾擬在美國投資1000億美元,用于新建和擴建芯片廠
英特爾公司近期公布了一項雄心勃勃的投資計劃,打算在美國俄亥俄州、新墨西哥州、俄勒岡州以及亞利桑那州共計投入高達1000億美元,用于新建和擴建芯片工廠。此次投資不僅得到了美國政府的鼎力支持,獲得了195
蘋果M3芯片和英特爾芯片的差距
蘋果M3芯片和英特爾芯片在多個方面存在顯著差異。首先,M3芯片是蘋果自家研發的,采用了先進的制程技術和架構設計,使其具有出色的計算性能和多任務處理能力。而
蘋果M3芯片與英特爾芯片對比
蘋果M3芯片與英特爾芯片在多個方面存在顯著差異。首先,M3芯片是蘋果自家研發的,采用了先進的制程技術和架構設計,具有出色的計算性能和多任務處理能力。而
曝英特爾攬35億美元國防訂單
據消息透露,美國政府將向英特爾公司投資高達35億美元,以支持其在軍事項目中生產尖端半導體。這一決策在芯片行業激起巨大波瀾,預示著英特爾在國防市場的崛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