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梁浩斌)今年紅外熱成像技術開始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新車上,仰望U8、昊鉑GT、東風猛士917、翼真L380等車型都開始搭載紅外夜視系統。
紅外熱成像傳感器在汽車上的應用其實已經有一段時間,最早是在一些豪華汽車上作為夜視輔助的功能,將紅外熱成像畫面顯示在儀表盤上,為駕駛員提供大燈范圍以外的信息。以保時捷帕拉梅拉上選配的夜視輔助系統為例,這套系統除了在儀表盤上顯示熱成像畫面外,還會以不同顏色來突出顯示行人和大型野生動物,系統還會通過視覺和聲音等向駕駛員發出警告。
經常夜間開車的人可能會遇到過一些場景:比如在鄉村小道上,盡管開著大燈,但從路邊草叢中突然跑出來的小動物總是讓人猝不及防,而熱成像就可以提前在黑暗中發現這些小動物,讓輔助駕駛系統或駕駛員提前發現及時作出預判。
以往紅外熱成像一般是作為單獨的駕駛輔助應用,但如今融合感知算法越來越成熟,紅外熱成像在車載應用上也能夠融入到智駕系統中。
紅外熱成像優勢
與常見的CIS類似,紅外熱成像也是一種被動傳感器,不需要像激光雷達一樣增加激光發射模組,甚至不依賴可見光成像,成像不會受到光線強度影響。因為紅外輻射是無處不在的,只要是高于絕對零度的物體,都會持續不斷向外輻射紅外線。
而紅外熱成像探測器就是通過感知波段為8-14微米的紅外光,不會受到空氣中雨、雪、霧霾、灰塵等顆粒影響。紅外熱成像探測器一般采用MEMS技術制造,通過吸收紅外輻射引起溫度變化,造成熱敏材料電阻產生改變,再通過ASIC進行處理后轉換為視頻信號。
紅外熱成像探測器有幾個核心指標,包括分辨率,目前市場主流分辨率是384×288 、640×512等,更高的有1280×1024等;另外還有一個被稱為NETD(噪聲等效溫差)的重要參數,它表示了當目標與背景之間的溫度差異等于系統本身的噪聲水平時的溫度差值,即探測器能夠探測到的最小溫度差異,比如NETD為50mK時,代表探測器可以在目標和背景之間只有 0.05 攝氏度的溫差時仍然能夠清晰地區分它們。
算法迭代,實現真彩算法、可見光融合等效果
過去的熱成像畫面往往是呈現黑白灰的顏色,最近睿創微納就分享了幾種紅外熱成像畫面的進階技術。包括Foresight采用紅外熱成像與可見光的CIS成像畫面融合,在傳統CIS的一些劣勢場景,比如暗光或者是進出隧道的場景,結合紅外熱成像畫面來對畫面進行補充。
除了融合的方案之外,目前睿創微納也推出了真彩轉換算法,將黑白灰的紅外熱成像畫面轉換成彩色畫面,更符合人眼直覺。據介紹,這種方案是通過深度學習算法,將畫面顏色補充上去。
利用紅外熱成像感知,還可以實現一些輔助駕駛安全的功能,比如識別各種類型的車和行人、動物等識別,除了識別物體之外,還可以提供紅外深度信息,結合輔助安全的算法來實現識別預警系統。
目前國內兩大紅外熱成像芯片廠商高德紅外和睿創微納都推出了一些車載的產品,高德紅外旗下的軒轅智駕也針對車載應用推出了基于紅外感知的智能駕駛系統解決方案,包括傳感器和算法平臺/硬件等。
小結:
雖然紅外熱成像有諸多優點,但目前智駕領域普遍趨于低成本方向的發展路徑下,采用更少傳感器實現更好功能才是主流。而在更加高階或是高端車型上,包括激光雷達、紅外熱成像等技術作為系統安全的感知冗余,還將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
傳感器
+關注
關注
2553文章
51387瀏覽量
75654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