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子電路設計與制造領域,覆銅的實現形式多樣,其中大面積的覆銅和網格銅是最為常見且各具特色的兩種,它們在不同的應用場景下發揮著關鍵作用。
大面積的覆銅,顧名思義,是指在印刷電路板(PCB)的特定區域鋪設一整片連續、無縫的銅箔。這種覆銅形式的優勢十分顯著。在電氣連接方面,它能構建起極其穩固且低電阻的導電通路,使得電子元件之間的信號傳輸如同在高速公路上疾馳,暢通無阻。特別是對于一些需要承載大電流的電路,如電源模塊,大面積覆銅可以輕松應對,有效避免因線路電阻過大導致的發熱和功率損耗問題。在散熱效能上,大面積覆銅更是表現卓越。
由于銅具有良好的熱傳導性,大面積的銅箔能夠迅速將熱量從發熱元件處吸收并均勻地擴散開來,如同給發熱源配備了一個超大號的散熱片。像電腦主板上的 CPU 周邊區域,常常采用大面積覆銅設計,確保 CPU 在高負荷運行時產生的熱量能夠及時散發,維持其穩定的工作性能。
然而,大面積覆銅也并非完美無缺。一方面,它在加工過程中可能會因銅箔的熱脹冷縮特性,在溫度變化較大時出現翹曲變形等問題,影響電路板的平整度和后續裝配;另一方面,大面積的銅層在高頻電路中可能會引發一些意想不到的電磁問題,如形成較大的寄生電容,干擾高頻信號的傳輸。
與之相對的網格銅,則是將銅箔以網格狀的形式鋪設在電路板上。網格的形狀、大小和間距可以根據具體的電路需求靈活調整。網格銅的一大優勢在于它在一定程度上兼顧了電氣連接、散熱與電磁兼容性。在電氣性能上,網格銅雖然不如大面積覆銅那樣能提供極低的電阻通路,但對于大多數常規電流承載需求的電路,其導電性能已然足夠,能夠保障信號的正常傳輸。
散熱方面,網格結構使得空氣能夠在銅箔之間流動,相較于大面積覆銅,它為熱量散發提供了更多的散熱途徑,增強了散熱效果。尤其是在一些對散熱要求較高且空間有限的場景下,網格銅的優勢更為明顯。在電磁兼容性上,網格銅的鏤空結構能夠有效減少因大面積金屬導致的電磁感應問題,避免形成過大的寄生電容和電感,為高頻電路提供了一個相對穩定的電磁環境,使得高頻信號能夠在電路板上 “安穩前行”。
不過,網格銅也存在一些局限性。由于其并非連續的銅層,在需要大電流傳輸的特定區域,可能會出現電流承載能力不足的情況,導致線路發熱甚至損壞;另外,網格銅的設計和加工相對復雜,需要更精細的工藝控制,以確保網格的精度和均勻性,否則會影響其各項性能的發揮。
-
印刷電路板
+關注
關注
4文章
805瀏覽量
35324 -
覆銅
+關注
關注
0文章
58瀏覽量
12136 -
PCB
+關注
關注
1文章
1824瀏覽量
1320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