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科
思科公司是全球領先的網絡解決方案供應商。Cisco的名字取自San Francisco(舊金山),那里有座聞名于世界的金門大橋。可以說,依靠自身的技術和對網絡經濟模式的深刻理解,思科成為了網絡應用的成功實踐者之一。
與此同時思科正在致力于為無數的企業構筑網絡間暢通無阻的“橋梁”,并用自己敏銳的洞察力、豐富的行業經驗、先進的技術,幫助企業把網絡應用轉化為戰略性的資產,充分挖掘網絡的能量,獲得競爭的優勢。
華為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銷售通信設備的民營通信科技公司,于1987年正式注冊成立,總部位于中國深圳市龍崗區坂田華為基地。
華為是全球領先的信息與通信技術(ICT)解決方案供應商,專注于ICT領域,堅持穩健經營、持續創新、開放合作,在電信運營商、企業、終端和云計算等領域構筑了端到端的解決方案優勢,為運營商客戶、企業客戶和消費者提供有競爭力的ICT解決方案、產品和服務,并致力于使能未來信息社會、構建更美好的全聯接世界。2013年,華為首超全球第一大電信設備商愛立信,排名《財富》世界500強第315位。
思科為什么干不過華為
產品線:
目前華為的產品線寬度和思科比起來,要更豐滿一點。
思科到現在公開給自己的定位是IT公司,產品線比較聚焦——企業級網絡/協作/服務器。小眾的產品線也不是沒有,比如思科做機頂盒,做多媒體運營,做安防。在浪潮之巔里頭也提到了,思科喜歡收購公司來增強自己的產品線,比如轉賣掉的linksys就是對于家用路由器的嘗試。總結一下就是,思科的產品線依然是以“網絡”為中心的產品線設計,很多新產品線/邊緣產品線也都是為了增加網絡流量提升市場空間而出現的,比如機頂盒,比如安防。
華為就比較百花齊放了,通信的老本行還在,企業網產品也在興起,服務器也做,協作產品也做,存儲也做,浪潮之巔的時候華為還沒有做手機,也沒有花粉這種群體;說起來,華為在通信行業做的時候對于民眾來說是一個比較低調的公司,聽過一個有趣的調侃,華為沒做手機的時候,大家以為他是個牛逼的TP-Link,現在華為做手機了,大家都以為他們就是做手機的。
市場規模:
很有意思的是,很多人對于思科和華為的恩怨認知在于思科03年對華為的一場官司,和浪潮之巔里面的描述,想當然的就帶入了情感覺得這倆公司是你死我活的關系了,但是實際可能沒有有些人說的那么慘烈。
首先要解釋一下,通信設備和網絡設備不是一個東西。
在通信市場有一個非常有名的組合“阿諾愛中華”,這個領域思科并沒有多少份額,這個領域要說華為競爭思科,那就是說笑,反過來還差不多。
手機和終端市場,思科不做這個,也沒有什么說頭。
網絡市場要細分一下,在運營商市場,思科確實被華為侵占了不少的份額,不過主要發生在國內,這也導致了思科的全球份額增速放緩。全球市場中,思科的競爭對手不只是華為,還有Juniper,這個領域里頭華為作為新人比較生猛是大家的共識。現在的市場其實很尷尬,中國思科進不來,北美華為也過不去。不過考慮到華為的銷售手段一流,以后市場開放了真能掀起浪來,也不是不可能的(根據經驗此處會撕逼)。
不過說歸說市場規模吧,圖實在找不到了,直接說吧,在全球范圍,在全球范圍,在全球范圍,重要的事情重復三遍:
運營商路由器和交換機市場,思科依然領跑,后面是華為和Juniper,不過三家份額越來越近了,目前比較穩定(上下游已經穩定了,掀不起什么腥風血雨)。
企業級路由器和交換機市場,思科依然領跑,份額依然在80%左右,華為的企業BG剛起步,利用成熟的渠道,發展勢頭還是很猛地,離顛覆尚遠。
協作市場,Polycom/微軟和思科等領跑,華為初起步。
服務器市場,Dell/HP/IBM/思科領跑,華為剛起步。
以上信息均可以在IDC/Infonetics等渠道上收集到,Google亦可,不要百度思科不然出來的全是培訓你們懂的。
技術研發實力
這個是最容易撕逼的地方哈哈。
不過我只打算講一個點,發展方向,純私貨。
之前說過思科的定位很清晰的。IT市場現在就是第一梯隊玩概念,第二梯隊玩配置。在企業網絡市場,從云到BYOD到SDN到IOT,思科一直是概念的提出者,牽著市場走。這點也反應到他們的產品線上,比如勇于和HP撕破臉做服務器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現在UCS的成功也在SDN的推廣上推波助瀾了。
華為嘛就有點看不懂了,感覺就是競爭對手做什么華為就做什么,畢竟概念上落了后手。當然現在華為有錢舍得投入研發是值得肯定的,這沒有什么黑的地方。而且在通信領域也已經開始去牽頭了。這個角度來說,華為銷售和保障做的是真牛啊。
思科與華為在國際地位
華為與思科一直是競爭對手,此前在核心路由器方面,這個市場滿打滿算也就只有思科、諾基亞和華為這幾個玩家能夠掌握核心技術。之前一直美國的思科壟斷著這個行業。就好像高通壟斷著手機處理器行業一樣。但是情況變了,此前國外權威機構DellOro公布了一份報告,該報告顯示在2017,服務供應商(SP)路由器和電信級以太網交換機(CES)市場發生了變化,華為在核心路由器市場上超越思科成為老大。現在思科要轉型了,面對殘酷競爭壓力,思科不得不調整策略。
知情人士稱,全球最大網絡設備制造商思科公司即將達成一項協議,以接近2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美國電信軟件公司BroadSoft。而這筆交易將能夠讓思科進一步實現業務多元化,降低對陷入停滯的交換機和路由器業務的依賴,在向大型電信公司銷售統一通信軟件上占據更有利位置。
BroadSoft是什么樣的公司,竟讓思科如此癡迷?BroadSoft總部位于馬里蘭州蓋瑟斯堡市,所銷售的軟件和服務能夠讓移動、固定電話以及有線服務提供商基于他們的互聯網協議網絡提供統一通信。BroadSoft曾向Verizon通訊、AT&T等大型電信公司銷售產品,后者再把軟件轉售給他們的商業客戶。另一方面隨著傳統交換器、路由器制造業務營收出現下滑,思科和其他老牌科技公司一樣,開始專注于高增長領域,例如安全、物聯網以及云計算。收購BroadSoft將是思科今年轉型的又一個棋子。
過去,思科一直是核心路由和交換市場的霸主,占有全球核心路由器市場近八成份額,一家獨大。最巔峰時期,思科市值甚至超過5000億美元,就連當時不可一世的比爾蓋茨都只能跪服其腳下!然而,天道好輪回!今天,華為成功逆襲,思科無奈退位!眾所周知,華為通訊設備一再被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限制進入美國市場。華為幾乎所有的通訊設備都無法進入美國,這個全球最大的網絡設備市場,相反思科卻可以在中國市場與華為沒有任何限制的全力競爭。強者從來不需要什么公平的競爭條件,華為用事實告訴思科,即便沒有美國市場,那又如何,天下終究入我手!
現在來看,華為跟思科根本就不是一個緯度的競爭對手。華為在構建ICT全產業鏈,從產品角度講,芯片,手機,路由器,光傳輸,光接入,無線,存儲,服務器都是行業排的上的,思科能拿的出手的也就是路由器。如果非要說競爭,也只是路由器領域。在國內,華為從來沒把思科當競爭對手,要不是美國在通信領域的greatwall,早就***趴下了。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思科收購愛立信,說白了就是抱團取暖而已。另一方面諾基亞也開始深入核心路由器方面開發出了這款新產品,業內人士認為,諾基亞可以順利贏得來自谷歌、亞馬遜、Facebook等公司的業務,畢竟對于他們來說,網絡速度就是一切。
思科CEO此前稱,華為是該公司最強硬的競爭對手。現在思科還面臨更廣泛的挑戰,例如來自基于軟件的網絡產品日趨激烈的競爭。思科近幾次的收購表明,該公司對軟件業務的興趣正越來越濃厚,思科正在從一家以硬件為立身之本的公司,轉型為以軟件為中心的公司。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4537瀏覽量
253014 -
思科
+關注
關注
0文章
299瀏覽量
3225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