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清麗秀美的涼水河為伴,跨過北京亦莊“地標”文博大橋,奔跑在“網紅打卡地”泡桐大道……2025年4月,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馬拉松將在亦莊開跑。這場比賽中,將有12000名半程馬拉松比賽選手和近20家全國人形機器人企業代表隊共同參賽跑過20余公里,讓各界感受到“科技+運動”的潮流新風尚。
機器人“跑馬”是我國人形機器人快速發展的縮影。作為融合了前沿科技的創新產物,人形機器人正站在時代變革的風口浪尖,能夠帶動其他產業發展,推動經濟增長,提高國際競爭力,在工業、家庭、養老等諸多領域發揮重要作用,乃至重塑全球產業發展格局。
我國人形機器人產業“跑步”前行
邁開腿上下坡,多種路況下平穩行走、奔跑,在國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僅僅過了半年多,人形機器人“天工”的跑步速度已經從每小時6公里躍升到每小時10公里,最高速度可達每小時12公里,升級速度讓人驚嘆。
“創新中心正聯合科研院所、高校、業內頭部企業等,在本體開發、具身大腦、具身小腦、具身數據集等領域共研共創?!痹趧撔轮行目偨浝硇苡衍娍磥恚诵螜C器人經過幾輪迭代,近幾年的發展速度非常快?!拔矣X得人形機器人的風口來了。”
日前,中國信通院發布的《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研究報告(2024年)》指出,歷經多年發展及技術迭代,在巨大的潛在市場需求牽引以及人工智能技術深度賦能的帶動下,生產制造、社會服務、特種作業等方面的應用場景不斷探索,產業鏈加速構建和優化,人形機器人已進入技術集中突破和應用初步試水的關鍵發展時期。
中國電子學會理事長徐曉蘭認為,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技術正處于創新爆發期,特別是人工智能賦能機器人的效果愈加彰顯,通過充分挖掘在工業、農業、服務業、特種行業、家政服務等領域的應用需求,可拉動新消費,催生新產業,擴大新就業,形成新質生產力。
近年來,中國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迅猛,技術取得重要突破。政策環境方面,相關部委出臺多項政策,引領推動人形機器人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地方政府也結合自身實際積極跟進,推出相關政策,為人形機器人產業提供強支撐。
2023年1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通過完善頂層設計全面推進人形機器人產業布局,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人形機器人創新體系,整機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孕育開拓一批新業務、新模式、新業態,到2027年產業綜合實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成為重要的經濟增長新引擎等發展目標。
地方層面,作為北京市重要的機器人產業集聚地,北京亦莊布局國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擁有機器人生態企業140余家,產值規模近百億元,形成覆蓋核心零部件、整機和應用的機器人全產業鏈體系;上海提出采用“制造業創新中心+重點企業”方式布局人形機器人制造業創新中心,加快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人形機器人產品和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安徽圍繞人形機器人“大腦-小腦-肢體-測評”全方位全鏈條技術布局,安徽省人形機器人重點實驗室、安徽省人形機器人產業創新中心兩大省級平臺獲批成立;浙江提出因地制宜建設人工智能特色產業園區,發展人形機器人等未來產業。
根據第三方數據,目前我國機器人相關企業超過70萬家,優必選、小米等一批國產人形機器人紛紛亮相。
站穩“高地”仍要邁過三道坎
我國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掌握核心競爭力等方面取得較大進展,但當前還面臨技術儲備匱乏、資金供給不足、產業布局分散等方面挑戰。
在核心技術創新層面,我國在人形機器人的機械結構、關鍵部件上還有一定提升空間,如高精度伺服電機、精密減速機的功率密度、高端傳感器性能等仍顯不足,可能對人形機器人的性能產生影響。
另一方面,優必選副總裁、研究院執行院長焦繼超認為,人形機器人發展速度得益于技術的創新和儲備,特別是在芯片研發、人工智能等底層技術和創新技術領域?!叭斯ぶ悄?人形機器人是現在技術融合的關鍵,也是我們需要進一步突破的方向?!?/p>
目前,特斯拉、OpenAI、亞馬遜、英偉達等公司都在參與人形機器人的研發,且出現各大公司強強聯合的趨勢。
業內人士指出,國內的人形機器人企業雖然積極投入研發,但在研發和基礎設施建設上仍然需要資金支持,再加上人形機器人的結構硬件成本高,有時候靠企業單打獨斗難以持久,還會加重企業的經營壓力。
一些受訪業內人士認為,放眼全國,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都有人形機器人產業分布,各地都憑借在高校、領軍人才、戰略科學家和產業鏈條等方面的比較優勢,全力發展人形機器人產業,但也存在部分產業環節布局分散,缺少龍頭企業帶動,聚集效應難以發揮等問題。
目前,各地正在通過多種方式破解這些難題。北京亦莊設立了100億元政府投資引導基金,支持企業創新發展,先后落地了國家機器人檢測與評定中心(總部)北京測評中心、全國首個全品類機器人展示中心“機器人大世界”、北京首家類人機器人育新機基地等,逐步形成良好的產業鏈條。上海依托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組織技術攻關,打造人形機器人的技術底座,推動數據采集和場景開放,給人形機器人創新帶來生態空間。
多策并舉加速應用落地
人形機器人是世界科技領域極具潛力和前景的產業之一,近幾年正在快速迭代,在支持技術創新和研發支持、加快應用場景落地等方面加大投入,將有效推動產業化進程加速?!耙M一步推動底層技術突破,做大應用市場?!苯估^超認為,通過政策引導和資金支持,促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搭建技術創新與產業應用的橋梁,可以加快推動人形機器人在工業制造、醫療護理、家庭服務等領域的示范應用,助力形成良好的產業生態,實現規模量產。
在產業鏈發展方面,北京經開區機器人和智能制造產業局副局長馬寧認為,打造良好的產業生態是創新發展的基礎。例如,北京經開區通過“一個專班、一個規劃、一個平臺、一套政策、一只基金、一批項目”的專業化服務的工作機制,正在推動形成以人形機器人為重點的子賽道、以系統集成企業為引領、本體及零部件企業協同發展的產業格局,多層次舉措最大化發揮政策效能。
一些受訪的專家和業界人士還建議,進一步促進企業、高校和研究機構之間的合作,建立產教融合實驗室,引領高校開展人形機器人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共同開展技術研發和人才培養。積極吸納海外人才,在教育、醫療、創新保護等方面提供更好科研環境。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1文章
28635瀏覽量
208391 -
人形機器人
+關注
關注
3文章
495瀏覽量
16798
原文標題:人形機器人如何跑好產業“馬拉松”?
文章出處:【微信號:robotmagazine,微信公眾號:機器人技術與應用】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