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半導體設備防震基座制造中,品管部對原材料檢驗流程質量風險的控制至關重要,可從檢驗前規劃、檢驗過程把控、檢驗后處理等環節采取措施:
一:檢驗前的規劃與準備
1,明確質量標準:與研發、生產等部門共同制定詳細、明確的原材料質量標準,涵蓋物理性能、化學性質、尺寸精度等方面。如規定鋼材的硬度范圍、橡膠的彈性指標及各類材料的允許公差等,確保檢驗有清晰的依據。
2,完善檢驗流程:制定科學合理的檢驗流程,包括檢驗項目、抽樣方法、檢驗方法、判定規則等。例如,根據原材料的重要性和批量大小確定抽樣比例,明確采用何種儀器設備進行檢驗以及如何根據檢驗結果判定合格與否。
3,培訓檢驗人員:對檢驗人員進行專業培訓,使其熟悉原材料的質量標準、檢驗方法和流程,掌握相關儀器設備的操作技能。定期組織考核,確保檢驗人員具備良好的專業素養和檢驗能力。
4,校準檢驗設備:定期對檢驗用的儀器設備進行校準和維護,確保設備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如電子天平、硬度計、卡尺等設備,要按照規定的周期送計量部門校準,做好設備的日常維護和保養記錄。
二:檢驗過程中的嚴格把控
1,核對原材料信息:在接收原材料時,仔細核對供應商提供的質量證明文件、規格型號、數量等信息,確保與采購合同要求一致。如檢查鋼材的材質證明、橡膠的性能檢測報告等,防止錯料或不合格材料進入檢驗環節。
2,外觀檢驗:對原材料進行全面的外觀檢查,查看是否有裂紋、砂眼、氣泡、變形、表面損傷等缺陷。對于一些有特殊表面要求的材料,如電鍍件、涂層材料等,要檢查表面質量是否符合標準。
2,尺寸精度測量:采用合適的測量工具對原材料的關鍵尺寸進行測量,確保尺寸偏差在允許范圍內。如使用卡尺測量金屬板材的厚度、使用三坐標測量儀測量復雜形狀零件的尺寸等,對超出公差范圍的材料及時標識和隔離。
3,性能檢驗:按照質量標準對原材料的物理、化學性能進行檢驗。如通過拉伸試驗檢測金屬材料的強度和韌性,通過硬度試驗檢測材料的硬度,通過化學分析檢測材料的成分等,確保材料性能滿足防震基座的使用要求。
4,做好檢驗記錄:檢驗人員要認真填寫檢驗記錄,詳細記錄原材料的批次、規格、檢驗項目、檢驗結果、檢驗人員等信息。檢驗記錄應真實、準確、完整,以便追溯和查詢。
三:檢驗后的處理與反饋
1,合格材料的處理:對檢驗合格的原材料,做好標識并辦理入庫手續,按照規定的儲存條件進行存放,確保材料在儲存過程中質量不受影響。
2,不合格材料的處理:對于檢驗不合格的原材料,要及時標識、隔離,防止其混入合格材料中。根據不合格的程度和性質,采取退貨、換貨、讓步接收(經審批后)或報廢等處理措施,并及時通知采購部門和供應商。
3,質量問題反饋與改進:定期對原材料檢驗過程中發現的質量問題進行統計和分析,找出主要的質量風險點和存在問題的原因,及時反饋給供應商,要求其采取改進措施。同時,將質量問題反饋給公司內部的采購、研發、生產等部門,共同商討改進措施,優化原材料采購和檢驗流程。
-
制造
+關注
關注
2文章
517瀏覽量
24054 -
基座
+關注
關注
0文章
38瀏覽量
8340 -
半導體設備
+關注
關注
4文章
362瀏覽量
1517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