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安防行業的一些廠商已經提出了“看得見”、“看得清”、“看得懂”的概念,其中“看得懂”可以視為當前比較火的“人工智能”的雛形。眾所皆知,2016年之前,行業已經開始探討人臉識別、視頻結構化等智能應用,到了2017年,人工智能在安防行業的應用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局勢,越來越多的AI創業企業在安防行業扎堆。
人工智能落地加速 安防行業競爭激烈
人工智能對安防有何影響?
人工智能可謂正在以超音速的發展軌跡,橫掃全球,以及與《金融時報》近期撰文將人工智能稱為“全新生產要素”。回顧這幾年安防行業的發展,“人工智能化”趨勢更加明顯。人工智能的加速入局,讓“智慧安防”迎來了強勁動能,催動安防產業實現進一步的智能化,并實現在交通、公安、環保、金融、醫療等領域廣泛應用。
一方面,安防產業增速減緩,市場趨向飽和,各大安防廠商產品同質化嚴重,競爭愈發激烈,急需尋找新的發展機會,而AI的到來正好提供了這樣的機遇。隨著安防不斷向智能化方向邁進,未來人工智能I將全面融入安防領域的方方面面,帶領安防進入全面智能的時代。
但另一方面,安防行業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大部分是優化監控體系,以及通過對數據的精準分析分析和預測達到安防智能化的目的,但就目前安防狀況而言,素材數據較為缺乏。所以,仍然面臨人工智能安防產品落地的問題,同時產品推廣應用存在一定的難度。
人工智能在安防領域的應用發展
雖然人工智能安防產品距離落地推廣還存在一定的距離,但它已經成為行業不斷發展和前進的動力。作為安防需求較為集中的領域:公安、交通、樓宇、民用安防將會成為“人工智能+安防”的主要應用場景,其受到的影響深遠且意義重大。
在公安領域,人工智能在視頻的特征提取、內容理解方面有著技術上的優勢。匯總的海量城市級信息,再利用強大的計算和智能分析能力,對嫌疑人的體貌特征、行動軌跡進行分析,給出最佳線索建議,一旦鎖定了目標的軌跡就能大大縮減嫌疑人的追蹤時間。同時智能系統還具備強大的交互能力,還能與辦案人員進行語言溝通,提升案件辦理的專業水準和準確度。
在交通領域,“人工智能+安防”已經成為智慧城市的核心樞紐,實時掌握著城市道路通行車輛的軌跡,停車場的車位信息以及小區的停車信息。經過綜合分析提前預測交通流量變化和停車位數量變化,合理疏導交通,實現機場、火車站、汽車站、CBD商圈的大規模交通聯動,提升整個城市的運行效率,為居民的智慧出行暢通提供保障。
在智能樓宇領域,“人工智能+安防”也會使得建筑物變得更加智慧,通過綜合控制建筑的安防、能耗,對于進出大廈的人、車、物進行監控和定位,區分樓內人員與外來人員,偵測大樓的能源消耗,使得大廈的運行效率最優,延長大廈的使用壽命。通過“人工智能+安防”匯總整個樓宇的監控信息、門禁記錄、人員信息,在門禁刷卡時比對通行卡信息及刷卡人臉部信息,確保核心區域的安全。
人工智能時代安防行業競爭激烈
目前除了傳統的安防企業外,還有像百度等互聯網企業,華為等網絡通信設備制造商,以及依圖、曠視、商湯等專門從事人工智能技術研究的創業團隊都借機會強勢進入安防產業,行業競爭十分激烈。
目前國內只有極少數的企業或團隊掌握深度學習的原創技術,因此,在技術層面上,專業的人工智能算法團隊將更具備優勢。但在市場競爭上,除了技術層面的競爭,還有品牌知名度、市場銷售渠道、現場技術服務和項目交付等因素。在這一個競爭層面上,傳統安防企業有著明顯的優勢,他們有著良好的用戶關系,有很強的項目落地能力。
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傳統安防企業會靠獨有優勢,落地一些前期的試點項目,為人工智能落地大號的市場基礎。隨著應用場景不斷豐富和用戶需求的不斷變化,市場對人工智能期望值的不斷提高,算法企業的優勢會得到更充分的發揮。行業競爭日漸激烈,行業洗牌速度加劇,到底最后“龍虎相斗”還是“強強聯合”我們拭目以待。
結語:對于安防企業來說,人工智能技術革命絕不是短短幾年就能見成效,而是要經過耐心的等待。在這過程中,技術的難關、行業的洗牌等等因素都影響企業發展,我們需要的是腳踏實地的努力和冷靜客觀判斷分析,充分發揮“冷板凳”精神,總結經驗勇往直前。
-
安防
+關注
關注
9文章
2261瀏覽量
62895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6文章
47683瀏覽量
240307
原文標題:人工智能落地加速 安防行業競爭激烈
文章出處:【微信號:D1Net15,微信公眾號:視頻監控安防D1net】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