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三年來,國際上率先提出了汽車技術發展的CASE趨勢,也就是Connected, Autonomous, Shared, Electric。2017年4月,在上汽的前瞻技術論壇上,將其借鑒總結為“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的“新四化”。“新四化”在我國汽車行業內被廣泛接受。2018年,上汽“新四化”的表述演變為“電動化”、“智能網聯化”、“共享化”和“國際化”。
上汽為什么在“新四化”中加入了“國際化”?上汽有什么樣的底氣來支撐它的國際化?本文試圖研究上汽乘用車新四化的布局及國際化的根基。
上汽乘用車公司作為上汽集團全資子公司,一直在積極響應新四化戰略。
來源:上汽公開資料
上汽集團“四化”發展目標
在產品方面,上汽乘用車以榮威、MG為主要品牌,以新能源汽車為發展重點。在新四化戰略推動下,上汽乘用車銷量獲得了驚人的成長。
2017年,上汽乘用車榮威和名爵銷量達到 52.2 萬輛,同比增長 62.3%。 2017 年上汽集團新增的 44 萬輛銷量中,自主品牌新增銷量達到 22.7 萬輛,增量貢獻占比達到 51.6%。
2018年一季度,上汽乘用車總銷量181838輛,同比增長54.2%,拿下主流汽車廠家增速第1。名爵品牌在第一季度銷售新車58548輛,同比大幅增長117%。
隨著銷量提升,上汽乘用車正在著手建設新工廠、擴充產能。2017年公司總產能6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總產能4.3萬輛,比2016年增長1倍。上汽乘用車目前擁有四大生產基地:上海臨港、南京浦口、河南鄭州(在建)、福建寧德(在建)。
鄭州工廠一期工程已于2018年初完工,形成12萬輛產能;2020年項目全部完工,形成60萬輛產能。寧德工廠已于2018年4月開工,將于2019年完工,設計產能24萬輛。寧德工廠未來將主要生產榮威、MG兩個品牌的新能源車型,并將輻射東南亞周邊市場。屆時上汽乘用車公司總體產能將達到140萬輛。
上汽乘用車公司生產基地及產能
上汽乘用車是如何取得今天的不菲成績的?我們來回顧一下它的新四化布局和歷程。
01
電動化布局
2017年,上汽乘用車公司新能源汽車銷量共計64,456輛,同比增長156%。2018年第一季度累計銷售13,436輛,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其中3月份以5,710輛的銷量位列新能源車型銷售排行榜的第三名,銷售規模僅次于比亞迪和北汽。
上汽乘用車目前已有新能源汽車7款,其中榮威品牌6款:ERX5、eRX5、ei5、ei6、e550、e950;名爵品牌1款:名爵6插電混動。2018年北京車展上亮相的榮威MARVEL X有望于9月份上市,為新能源汽車陣營再添一員。除此之外,2018年底和2019年有望再分別推出一款電動汽車,屆時新能源汽車陣營將擴充到10款車型。
從工廠選址來看,上汽乘用車第四工廠與國內最大的動力電池生產商寧德時代同處一城,展示了上汽乘用車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勃勃雄心。
在新能源技術方面,上汽乘用車公司與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英飛凌科技股份公司分別在電池電芯、電池系統、IGBT 模塊等核心部件上開展合資合作。
電池方面,上汽集團與寧德時代聯手,成立了時代上汽動力電池有限公司與上汽時代動力電池系統有限公司。上汽集團還與磷酸鐵鋰電池制造商A123Systems聯合成立了捷新動力。2013年,美國A123Systems被萬向集團收購,捷新動力變成了上汽集團與萬向集團的合資公司。捷新動力主要為榮威e50、e550、eRX5等車型提供動力電池系統。
基于電池領域的深度布局,上汽乘用車在業內率先承諾“8年或20萬公里電池衰減不超過30%”,下一步的目標要達到“60萬公里電池衰減不超過30%”。
未來五年,上汽集團將累計投入200億元,旨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形成技術領先、有競爭力的產品矩陣。第二代電驅變速箱和電池管理系統、電軸、逆變器等“三電”系統關鍵部件以及全新電動車 E 架構的自主開發工作持續推進;并啟動了 300 型大功率燃料電池電堆項目產品研發。
燃料電池車方面,榮威 950 燃料電池轎車完成國家創新工程重大項目的驗收,商用車 EV68 燃料電池寬體輕客項目開發工作加快推進。
即將推出的電動汽車榮威MARVELX體現了上汽在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方面的綜合技術實力。該車型將于6月份啟動預售,9月份交付用戶。
第一臺搭載“AR增強現實技術”的量產車,圖標直接出現在實景中,讓導航更直觀
第一臺搭載3.0版斑馬智行系統的量產車,配以14寸懸浮式大屏和更智能的人機交互
第一套全方位智能迎賓系統,只要用戶靠近,即可自動亮燈并自動調節座椅空間
第一臺搭載無線智能給電系統的純電動車,讓電動汽車進入“無線時代”
第一臺會自己找車位、自己泊車入庫的量產車,實現“人工智能代主泊車”
02
網聯化布局
上汽乘用車在網聯化方面的布局可圈可點。早在2009年開始探索車聯網應用,2010年推出第一款系統:InkaNet,此后又推出Inkalink、斑馬智行+AliOS兩款車聯網系統,不斷進行迭代升級。
上汽乘用車先后推出三款車聯網系統
上汽與阿里聯合打造的斑馬智行+AliOS系統,已成為業界標桿。配備AliOS系統的榮威RX5成為上汽最暢銷車型。我們在去年10月發表了《斑馬網絡和榮威RX5深度研究》,里面有對斑馬和榮威RX5的詳細分析。
早期, AliOS系統只提供給上汽獨家使用,主要搭載于上汽旗下的榮威、名爵、大通三個品牌。2017年9月,AliOS系統向第三方開放,開始接入上汽以外的企業。
2017年上汽乘用車車聯網系統裝配量已達到38.9萬輛,同比增長161%,遠高于中國車聯網市場整體增速(33.6%)。就滲透率來看,上汽乘用車車聯網系統滲透率81.2%,遠高于中國乘用車市場整體水平(24.1%)。
上汽乘用車公司車聯網裝配量及裝配率遠高于中國乘用車整體水平
上汽乘用車公司車聯網結構(分系統)
AliOS系統對于上汽乘用車的銷量拉動功不可沒。對比1.0系統,會發現AliOS 2.0系統功能更加完善,實現了4G、OTA、語音交互、車內支付、車友對講、接入外設(相機、無人機)等多個亮點功能,并與阿里的支付(智慧加油、智慧停車)、導航(高德大數據主動導航)、出行(飛豬)、娛樂(蝦米音樂、蜻蜓FM)等生態進行融合。
上汽乘用車公司AliOS功能演進
進入2018,上汽乘用車繼續發力。4月發布了兩款新車型:榮威RX8、榮威MARVEL X。榮威RX8的智能網聯功能成為亮點,可實現沉浸式語音交互、個性化大數據主動導航、IoT手機遠程車控等多項功能,接入零度Dobby無人機、行車記錄儀、小蟻4K運動相機等設備;并通過Super Pilot實時發送路況信息。榮威RX8上市兩星期獲得6000多份訂單。
MARVEL X首次搭載了斑馬AliOS3.0版本。除了3.0系統,榮威MARVEL X還擁有AR技術(由上汽投資的瑞士WayRay合作開發)、懸浮大屏、人機交互、迎賓系統、無線充電等諸多亮點。
互聯網汽車的發展,對主機廠帶來極大的軟件和數據更新挑戰。2017年上汽乘用車對于旗下的互聯網汽車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在線升級,包括語音、地圖、界面等基礎功能,整個升級包達到了9~11G。由于承諾了基礎流量和基礎服務免費,所以這一筆巨額投入需要上汽乘用車自己來承擔。
除了車聯網平臺斑馬+AliOS的搭建,上汽乘用車還建立了T-BOX、虛擬儀表等車載硬件設施及車載互聯網系統的應用開發體系。同時還與彩虹無線聯手,依托車載系統產生的數據逐步拓展至UBI車險等領域。
03
智能化布局
上汽在智能化和自動駕駛的布局也處于國內領先水平,特別是高精度地圖領域的布局非常完整。同德國三家汽車巨頭BBA控股HERE獲取高精度地圖資源一樣,上汽控股了中海庭,獲得了高精地圖資質,是國內車企中的唯一一家。
上汽的高精度地圖布局
在地圖領域,上汽和四維圖新是緊密合作伙伴。2011年7月,上海安悅四維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在滬成立,合資公司由上海汽車信息產業投資有限公司與北京四維圖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資設立。合資公司向上海通用、上海大眾、上汽榮威等客戶提供導航電子地圖、動態交通信息及相關的信息增值服務。
在高精度地圖領域, 除了入股光庭,增資控股中海庭,上汽還投資國外高精度地圖初創企業Civil Maps、Deepmap,同時還和Mobileye開展特征地圖REM的技術合作。
我們知道,REM類的特征地圖是高精度地圖的簡化版,適用于L2.5到L3的限定場景限定條件的自動駕駛階段,是性價比高、當前可落地的選擇。博世推出了自己的特征地圖方案,百度在Apollo2.5中也有類似方案。Mobileye的REM技術要在中國應用,需要找圖商配合,需要大量鋪攝像頭來采集數據,于是Mobileye找到了上汽和四維圖新,來實現REM在中國的落地。名爵6 Trophy超級運動互聯網版就配備了上汽和Mobileye打造的MG Pilot(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3月23日,該車滿分通過中國目前難度最高的主動安全測試。
上汽通過投資和控股多家高精度地圖企業,在高精度地圖領域促成多項內部合作。譬如上汽、中海庭、Civil Maps三方開啟了緊密合作。Civil Maps 在高精地圖采集上具有優勢,結合中國路況和光庭處理地圖數據的技術,可以使得未來數據采集的成本和效率達到最優。
上汽的自動駕駛布局和進展
2017年 6 月,上汽加州創新中心已經獲得美國加州自動駕駛測試牌照,成為國內首家拿到自動駕駛公共道路測試牌照的汽車企業。2018年3月,上汽成為國內第一家被授予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用牌照的車企。
上汽與恒潤科技、Momenta、AImotive、Mobileye 在自動駕駛領域有項目合作。上汽投資Auto X,看中其采用的攝像頭方案,走了一條低成本、容易落地的路線。而恒潤、Mobileye的方案也都偏視覺技術,可見上汽更偏好視覺自動駕駛方案。
上汽在自動駕駛領域有一支核心團隊,包括上汽前瞻部門、設立在硅谷的風險投資及創新中心。截止2017年10月,上汽已經完成兩代智能駕駛整車平臺開發,并開展了高速公路、城區等自然交通環境下的自動駕駛技術研究,整車測試累計里程超過 3.6 萬公里。
在國內,上汽還研發了聚焦“最后一公里”的自主泊車項目。
V2X方面,同時研究C-V2X和DSRC
2016 年 1 月,Savari 獲得上汽集團與 DeltaElectronics Capital的 A 輪投資,總金額為 800 萬美元,并與上汽達成協議,在大中華區和指定的東盟國家制造和銷售旗下的V2X通信解決方案。Savari公司總部位于硅谷,并在底特律設有創新中心。憑借團隊成員多年的 V2X 研發經驗以及每年超過 1500 萬英里的公共測試,Savari在基于DSRC的 V2X 技術領域實力很強。
2017年,上汽攜手華為和中國移動簽署《共同推進智能出行服務暨下一代車聯網合作框架協議》,共同構建以C-V2X技術為核心的V2X出行服務。
C-V2X是DSRC的競爭性技術,它的推動者是5GAA聯盟,上汽和中國移動同為5GAA聯盟白金會員。2016年9月成立的5G汽車通信技術聯盟(5GAA),旨在研發、實驗和推動智能車聯、智慧交通等萬物互聯所需的通信解決方案和應用。5GAA發起方包括奧迪、寶馬和戴姆勒以及愛立信、華為、英特爾、諾基亞、高通。
上汽打算自研自動駕駛域控制器
2018年3月,上汽與技術上領先的智能駕駛控制策略提供商TTTech簽署合資協議,共同推進智能駕駛控制器的產業化發展。上汽這個意向,表明它希望把域控制器的研發掌握在自己手中。據悉,東風汽車等主機廠也是這個策略。
04
共享化布局
在出行共享化領域,上汽也在布局,包括環球車享和安悅充電等。
上汽旗下的“環球車享”汽車分時租賃業務,也叫EVCARD。據稱EVCARD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分時租賃服務品牌。截止至2018年3月,EVCARD實現進駐城市62個,注冊用戶超過240萬,投放車輛超過27000輛,全國專用車位數約64000個,月平均訂單數量超過200萬。覆蓋城市包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成都、南京等新一線城市。車型方面,全部運營新能源車,如榮威ERX5、榮威E50、北汽EV160、華晨寶馬之諾等13種車型。
EVCARD在上海的運營仍處于投入期,目前還很難盈利。環球車享計劃用2年左右的時間,讓EVCARD在上海實現盈利。
安悅充電成立于2015年10月,注冊資金三億,由上汽集團出資。公司主要經營范圍包括:充電系統及終端網絡投資建設、充電及租賃系統管理、停車場資源整合等。截至2017年底,安悅充電累計建設3.8 萬根充電樁,其中公共充電樁超過 1.2 萬根;安悅節能光伏發電項目全年累計發電超過 1 億千瓦時。
05
國際化的根基及布局
汽車產業的全球化第一波發生在美國,隨后發生在歐洲。日本車企在上世紀50年代末開始花了30多年走完全球化道路,韓國現代在80年代開始花了20年時間實現了全球化,接下來輪到中國車企走向全球化。
燃油車時代, 中國乘用車基本沒有什么底氣角逐全球市場。到了CASE時代(或者叫新四化時代),中國車企開始有了一定的底氣。
從網聯化來講,斑馬系統+AliOS的車聯網平臺是領先全球的,加上豐富的車聯網應用生態整合,因此才有福特也愿意引入斑馬系統。上汽在泰國發布了 i-Smart 車聯網系統,實現了國內車聯網技術優勢向海外輸出。上汽在海外的首款互聯網汽車 MG ZS 成功上市后,市場口碑和銷量均有顯著提升。
從智能化(特別是ADAS)、共享化、電動化方面來看,中國汽車產業也形成了全球領先的產業生態,雖然眾多核心零部件還掌控在國外廠商手里。
能夠在中國汽車市場脫穎而出的車企,也具備拓展全球市場的能力。上汽乘用車就是率先脫穎而出的本土車企之一。
全球化業務布局上,上汽集團結合“一帶一路”戰略,由近到遠、先易后難,首先布局東南亞、聚焦新興市場,然后再推廣到中東、南美,最終在美國、歐洲市場占據一定份額。因此東南亞市場擺在了當前的優先位置。
確定了地理上的拓展路線,還要選擇好品牌。上汽將全球化拓展的品牌選定為MG名爵。1924年誕生于英國的MG品牌,多年來以打造動感的高性能跑車聞名世界。2007年,MG品牌被上汽集團收至麾下。MG名爵本身就具有的國際化基因,有利于上汽在海外市場的品牌認知。
2013年,上汽集團與泰國正大集團合作,在泰國當地建立生產基地,并正式發布了MG品牌,先期導入MG3等小型車。與競爭對手豐田VIOS相比,MG3的價格要低約20%,在產品和服務方面,上汽也不輸于日系品牌。經過幾年的發展,MG品牌在泰國已經逐漸獲得認可。
過去幾年,上汽分別在英國、以色列、硅谷等地設立創新研發中心,在印度、泰國、印尼建立了生產基地。
2017年,上汽國際化經營加快了步伐。上汽正大泰國新工廠竣工投產;上汽印尼基地竣工投產,首款產品 Confero S 上市銷售;MG 印度公司完成 Halol 工廠交接,工廠改造和地產化等工作加快推進。
2017年12月,上汽集團投資打造的泰國春武里府新工廠正式投產。新工廠投資總額超過10億美元、年產能達到10萬輛,主要生產MG名爵旗下車型。未來將不僅滿足泰國市場需求,還將進一步輻射東南亞市場。
名爵ZS 2017年在泰國全年的總銷量突破12000輛,躋身泰國乘用車十強。在泰國獲得成功后,名爵ZS在英國、澳大利亞、中東沙特、南美等地也已上市。名爵GS在澳洲市場還拿了中國企業的第一個ANCAP碰撞測試五星的成績。
2017 年上汽實現整車出口和海外銷售 17 萬輛,同比增長 31.8%,整車出口銷量繼續蟬聯全國第一。
上汽乘用車取得今天的成績,一是得益于中國汽車產業在CASE新四化領域的全面進步,得益于國內CASE產業生態的逐步形成;二是得益于上汽集團的強大資金實力。
2017年初,上汽集團完成定增150億元,用于新能源、智能化定制、前瞻技術以及汽車金融與服務項目。2017全年,上汽集團實現利潤344億元,鶴立雞群于國內車企。
這并不意味著上汽乘用車是不可復制的。實際上國內資本還是過剩的,能夠投入幾百億的企業集團并不在少數。過去的一年,多家新興造車企業融資上百億。
因此,上汽乘用車的成功之處,更在于新四化布局的完整,和旗下六千工程師的技術積累。
-
新能源汽車
+關注
關注
141文章
10623瀏覽量
100123 -
上汽
+關注
關注
0文章
185瀏覽量
16333 -
電動化
+關注
關注
1文章
302瀏覽量
8119
原文標題:上汽乘用車深度分析:從新四化到國際化的蛻變之路
文章出處:【微信號:zuosiqiche,微信公眾號:佐思汽車研究】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和輝光電計劃赴港IPO加速國際化
上汽乘用車與美團達成戰略合作
2023.11-2024.10中國乘用車新車副駕屏裝配量與裝配率
![2023.11-2024.10中國<b class='flag-5'>乘用車</b>新車副駕屏裝配量與裝配率](https://file1.elecfans.com/web3/M00/05/43/wKgZPGd-NAuAU2jkAAAYJb_P5Cc045.jpg)
越南展圓滿落幕,航智國際化戰略加速推進
![越南展圓滿落幕,航智<b class='flag-5'>國際化</b>戰略加速推進](https://file1.elecfans.com/web1/M00/F5/DD/wKgaoWdFPaCABRR2AAD-LL3euQc641.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