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息技術和人類生產生活交匯融合,互聯網快速普及,全球數據呈現爆發增長、海量集聚的特點,對經濟發展、社會治理、國家管理、人民生活都產生了重大影響。
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里,大數據在政策、技術、產業、應用等多個層面都取得了顯著進展。
在政策層面,大數據的重要性進一步得到鞏固。黨的十九大提出“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政治局集體學習中深刻分析了我國大數據發展的現狀和趨勢,對我國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技術層面,以分析類技術、事務處理技術和流通類技術為代表的大數據技術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以開源為主導、多種技術和架構并存的大數據技術架構體系已經初步形成。大數據技術的計算性能進一步提升,處理時延不斷降低,硬件能力得到充分挖掘,與各種數據庫的融合能力繼續增強。
在產業層面,我國大數據產業繼續保持高速發展。大數據在2018年將深入滲透到各行各業(對于我國大數據產業的規模,目前各個研究機構均采取間接方法估算。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大數據產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大數據產業規模達到4700億元,同比增長30%;其中,大數據硬件產業的產值為234億元,同比增長39%。隨著大數據在各行業的融合應用不斷深化,預計2020年中國大數據市場產值將超萬億。
2015-2020年中國大數據產業規模走勢預測
在應用層面,大數據在各行業的融合應用繼續深化。大數據企業正在嘗到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帶來的“甜頭”。利用大數據可以對實體經濟行業進行市場需求分析、生產流程優化、供應鏈與物流管理、能源管理、提供智能客戶服務等,這不但大大拓展了大數據企業的目標市場,更成為眾多大數據企業技術進步的重要推動力。
隨著融合深度的增強和市場潛力不斷被挖掘,融合發展給大數據企業帶來的益處和價值正在日益顯現。根據大數據產業地圖的統計,為金融、政務、電商三個行業提供大數據產品和解決方案的企業最多,分別占比63%、57%、47%。但實踐中仍然面臨著缺乏高質量數據、缺乏平臺級工具、缺乏成熟商業模式等一系列問題,阻礙了實體經濟行業充分利用大數據的價值。
在地方大數據發展實踐方面,截至2018年2月底,我國各地方政府對外公布了超過110份大數據相關政策文件,覆蓋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劃??傮w來看,我國大數據產業目前仍處于蓬勃發展階段,各地更加注重結合當地發展特色和優勢進行大數據產業發展,區域協調的發展局面正在形成。
在大數據的發展過程中,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近年來都愈發關注數據治理和數據資產管理的重要性。2018年3月,銀監會出臺《銀行業金融機構數據治理指引》,要求銀行金融機構建立自上而下、協調一致的數據治理體系。企業的數據資產管理也正在從理論走向實踐,為大數據應用打下堅實的基礎。
為應對大數據發展帶來的各種問題和需求,各國政府在立法方面也動作頻頻,在政府數據開放、個人信息保護和數據跨境流動方面都有了一些進展。無論是政策還是立法,都旨在實現數據價值的安全釋放,提升數據管理的科學化水平。
我國要實現從“數據大國”向“數據強國”轉變,還面臨諸多挑戰。一是技術創新與支撐能力依然不夠,我國無論是新型計算平臺、分布式計算架構,還是大數據處理、分析和呈現方面與國外均存在較大差距,總體上難以滿足各行各業大數據應用需求。
二是信息安全和數據管理體系仍未建立,數據所有權、隱私權等相關法律法規和信息安全、開放共享的規范和標準缺乏或可操作性不強,技術安全防范和管理能力不夠。
三是人才隊伍建設亟需加強,大數據人才遠不能滿足發展需要,尤其是缺乏既熟悉行業業務需求,又掌握大數據技術與管理的綜合型人才。
未來,需要我們繼續堅持國家大數據戰略,審時度勢精心布局,努力開拓大數據發展新局面,更好服務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6文章
47666瀏覽量
240287 -
大數據
+關注
關注
64文章
8908瀏覽量
137791
原文標題:大數據產業發展前景分析 2020年市場產值將超萬億
文章出處:【微信號:iotmag,微信公眾號:iotmag】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