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0年,軟包動力電池新增產能超過80GWh,軟包電池特有設備價值量約1.68億/Gwh,即至2020年將有超134億的新增軟包特有生產設備需求。
高能量密度核心優勢加持下,軟包電池在動力領域的市場滲透率迅速提升,電池形態的演變也給鋰電設備企業帶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
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數據顯示,根據2018年在建的產能及規劃情況來看,軟包電池(含方形軟包)產能占比上升至29%,超越圓柱,圓柱在建及新增產能比例大幅下降。
目前,主流軟包電池企業也相繼公布了其擴產計劃,根據公開信息整理,2020年國內軟包電池產能將超過100GWh。詳細如下圖:
而由此也將產生軟包電池特有生產設備的新一輪爆發需求。據了解,軟包電池與方形電池的工藝在生產前段從攪拌到極片模切環節基本一致,工藝差異主要集中在中后段。
依據寧德時代招股說明書披露的數據顯示,目前國內電池廠商平均1GWh產能對應設備投資約2.8億元。其中,前中后三階段對應的鋰電設備價值量占比分別約40%、30%、30%。
由此可推算出,軟包電池特有設備價值量約1.68億/Gwh。則2018-2020年,軟包動力電池新增特有設備需求約80*1.68=134.4,即至2020年將有超134億的新增軟包特有生產設備需求。
高端及一體化設備需求突顯
據了解,軟包和方形電池制造的核心差異在于兩方面:一是,軟包動力電池電芯普遍采用疊片工藝,而方形電池通常采用卷繞工藝;二是,鋁塑膜作為軟包電池包裝材料,其中后段的注液、封裝均與方形電池存在較大差異。
然而當前,疊片工藝在效率、一體自動化程度等方面仍然存在短板。其中,在效率方面,目前國內行業疊片設備以雙工位居多,效率普遍在0.5-0.8秒/片的效率,與進口疊片機0.17秒/片的效率還存在較大差距。
高工鋰電了解到,目前行業的研發走勢是:1、應用新疊片工藝,如:正負極吸附式高速疊片;2、走切疊一體機、制帶疊片一體化方案;3、研發四工位、八工位自動疊片機。
與此同時,在軟包電池模切和疊片工藝過程中,容易產生毛刺和粉塵,這將為動力電池埋下安全隱患。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解決毛刺、粉塵最佳的解決方案是采用(激光)模切疊片一體機。因為模切疊片一體機在極片沖切完之后可直接進入疊片平臺,避免極片和料盒的碰撞和摩擦,徹底解決極片不良的潛在風險。
值得一提的是,高工鋰電近期了解到,由于目前疊片工藝在效率、一體自動化程度等方面仍在存在短板,因此軟包動力電池企業也萌生了暫時用卷繞工藝替代疊片工藝的想法。(相關鏈接:《疊片工藝的“退”與“進”》)
隨著軟包電池在動力市場的應用提速,卷繞工藝在軟包動力電池領域的解決方案應用成熟,卷繞工藝未來兩年內在動力軟包市場的應用或將增多。
裝備巨頭入局疊片領域
雖然短期內,疊片工藝存在被替代風險,但從長期發展來看,軟包疊片工藝的電池在安全性能、能量密度等方面明顯優于卷繞工藝,因此疊片工藝成為未來軟包電池的主流制造趨勢毋庸置疑。
目前,國內從事疊片設備的裝備企業主要有三股勢力:一是,行業積淀較深的傳統品牌,以格林晟、佳的自動化、吉陽智能、超業精密、超源精密、中天和等為代表。這也是目前市場的主流勢力。
二是,中小型潛力企業,包括東莞恒捷、鴻寶、中鋰、華創等,其各自均發展以中后端產線一體化為主。
三是,橫向擴張的大型卷繞裝備企業,如先導智能、贏合科技、興誠捷等。通過布局卷繞、疊片雙管齊下,為市場做兩手準備。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大型裝備巨頭的涉入,當前行業集中度高的疊片設備市場格局或將發生巨變。
一方面,大型裝備巨頭具備資金、技術、品牌等顯性優勢,通過提升疊片一體化效率來改善疊片效率慢的弱點,并利用原先產線環節設備進行延伸,往產線一體化發展,可以迅速切入市場。
另一方面,具備核心競爭力、深度綁定戰略大客戶的設備企業正在占領高地,涵蓋動力電池主要制造環節的設備巨頭將逐漸成型。隨著鋰電設備行業集中度正逐漸提升,設備行業的整合也將加速進行。
-
動力電池
+關注
關注
113文章
4549瀏覽量
77934 -
軟包電池
+關注
關注
1文章
175瀏覽量
8054
原文標題:【鑫東達殼蓋?深度】掘金動力電池軟包設備130億“新藍海”
文章出處:【微信號:weixin-gg-lb,微信公眾號:高工鋰電】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