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安全問題在企業和消費者之間存在很大差異。物聯網似乎是技術領域中增長最快的。消費者和企業都爭先恐后地購買和享受聯網設備帶來的諸多好處,通常情況下,消費者將引領這一趨勢并以比企業更快的速度采用這項新技術。僅在美國就部署了7億多個物聯網設備,而且采用速度并沒有放緩。但對于消費者和企業來說,物聯網設備所體現的風險意識卻截然不同。
消費者最大的風險是隱私
家庭中連網設備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隱私風險,這就像住在有玻璃墻的房子里,邀請所有人一起觀看,連網設備可以記錄住戶的聲音、動作、體重和飲食習慣等等個人信息。最近一項調查顯示,近50%的美國消費者在連網設備上保留有對朋友、家人或商業伙伴有害的信息。此外,59%的消費者擔心他們的連網設備可能被黑客作為網絡攻擊工具使用。如果消費者已經意識到這些問題的存在,而且還愿意繼續購買所謂連網設備,我們也不能過多干預。消費者貌似愿意在隱私方面承擔“甘愿冒險”的風險,甚至可以說,隱私是他們愿意交換更多連接的貨幣。但是,對于家庭環境而言可能接受的東西在企業中并非如此受歡迎。
物聯網設備增加企業攻擊面
企業物聯網與家庭物聯網在心理上或操作上都不一樣。企業并不熱衷于炒作,只有在能提供具體價值時,比如創收、提高客戶滿意度和減少損耗,就傾向于采用新技術。企業經過近幾年的 “數字轉型”時期,積累了實施顛覆性新技術的大量經驗,包括如何評估風險和收益。在企業環境中使用物聯網設備的主要風險是黑客侵入企業網絡并竊取敏感員工/客戶信息。企業很清楚這一點,59%的受訪者在最近的一項調查中表示,安全是企業采用物聯網解決方案的主要障礙。另一項調查顯示,46%的受訪者打算在2018年投資物聯網安全。這表明企業非常清楚快速部署物聯網設備所帶來的不利風險,這不僅包括潛在黑客攻擊,還包括合規性和法律責任等問題。
不同,但相同?
盡管消費者和企業對待物聯網的態度有很大差異,但二者仍可相互借鑒。消費者可能需要對新技術采取更加謹慎態度,而企業不僅要強調“硬”風險,還要強調隱私被侵犯的“軟”風險。畢竟,企業有員工,他們也關心自己的隱私。消費者和企業都應努力提高物聯網設備的安全性,并且向物聯網服務提供商提出要求。物聯網正迎來一個“永遠互聯,永遠在線”時代,企業和消費者將首次與同一個敵人作戰——物聯網黑客。我們都必須以一種新的思維來應對這一新的挑戰,以確保物聯網安全問題不會演變成真正的攻擊。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13文章
44937瀏覽量
377067
原文標題:物聯網安全問題:消費者與企業觀點
文章出處:【微信號:iot12345,微信公眾號:物聯之家網】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