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演講中突現爆炸,士兵四散逃生
剛剛,委內瑞拉總統在國民警衛隊成立81周年慶祝儀式上發表講話時,突然遭到攜帶***的無人機襲擊,電視直播記錄下了全過程,原本整齊列隊的士兵像流水一樣四處狂奔。總統雖然沒受傷害,但至少有7人受傷。
就在不到一小時前,委內瑞拉總統尼古拉斯·馬杜羅(Nicolas Maduro)在面向數百名士兵發表講話時,一架搭載炸彈的無人機朝他飛去并且引爆,總統雖然沒有受傷,但目前至少有7人受到傷害。
委內瑞拉國家電視臺直播記錄下了全部過程。
當時,馬杜羅正在為慶祝委內瑞拉國民警衛隊成立81周年在廣場發表講話,他的面前是整齊列隊的閱兵隊伍。
在演講過程中,馬杜羅突然停了下來,朝上看去,明顯事有不對。
馬杜羅突然中止演講朝上看去,旁邊是他的夫人
之后,只聽兩次爆炸巨響,原本整齊列陣的士兵,如流水般不顧一切狂奔逃生。
原本整齊列陣的士兵四散潰去
根據Twitter上分享的圖像顯示,馬杜羅周圍的軍官在護送他離開現場時,似乎豎起了黑色的防彈屏障。
警衛人員在馬杜羅周圍豎起黑色防彈屏障
護送馬杜羅離開現場
委內瑞拉新聞部長豪爾赫·羅德里格茲(Jorge Rodriguez)隨后表示,總統沒有受到傷害,不過有7人受傷。
“下午5點41分正,我們聽到幾聲爆炸聲,“羅德里格斯在事件發生幾分鐘后在面向委內瑞拉全國播放的現場演講中說道:“調查清楚地表明,這次襲擊來自攜帶爆炸物的無人機裝置。”
不過,爆炸現場的消防員對政府對此事件的理解提出了質疑。
三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地方當局人士表示,事件實際上是在馬杜羅演講現場附近的公寓內瓦斯爆炸。從建筑物的窗戶可以看到煙霧。
在馬杜羅發表講話的地方發生爆炸后,安全部隊檢查了一幢建筑物。一位官員說,馬杜羅和他的妻子安然無恙,但有7人受傷。來源:Juan Barreto /法新社/蓋蒂圖片社
委內瑞拉政府經常指責反對派活動人士策劃攻擊并推翻馬杜羅政府。
去年,委內瑞拉幾乎每天都會發生抗議活動。有一次,一名反對派警察(a rogue police officer)就在委內瑞拉首都上空操控一架被盜的直升機,在幾座政府大樓內投下了手榴彈。
襲擊發生后,委內瑞拉社會黨高級領導人迪奧斯達多·卡貝洛(Diosdado Cabello)在Twitter發文將事件稱為“恐怖主義襲擊”,他說:“右翼分子堅持使用暴力占據他們無法用選票贏得的公共場所。”
根據新華社和環球網報道,委內瑞拉內政部之后證實,一架載有爆炸物的無人機,欲對總統馬杜羅展開“暗殺行動”,但最終失敗。馬杜羅沒有受傷并已離開現場。據當地記者引述非官方消息稱,該架無人機載有強力C4炸彈,在飛至總統講臺附近爆炸,導致多名軍人受傷。
AI導航,殺人機器要出現?
剛剛在委內瑞拉發生的這一幕,不由得讓人想起了之前聯合國在特定常規武器公約會議上發布了一段“殺人機器人”視頻:
視頻中,類似殺人蜂的小型機器人通過面部識別系統辨別射殺對象,結合AI導航技術,飛入會場后躲過演講人的抓捕,發現目標后迅速將其擊斃。
從具體的配置上看,這個機器人配有廣角攝像頭、戰術傳感器、面部識別技術,并且在其內裝有3克***。
精準打擊,足以穿透頭骨。
視頻最后還演示了一段飛行機器人集體攻擊人類的畫面,通過面部識別定位,輕易殺死了正在上課的一班學生。
美國政府在全球范圍內使用升級的軍用無人機后,工程師和科學家們警告說,自主機器很容易受到黑客的攻擊,它們可能被劫持,進而攻擊無辜的人群;并且,它們不可避免地很容易就會被惡意攻擊者獲得,或者惡意攻擊者能夠自己制造這類武器。
同樣是無人機,劍橋研發“暴力檢測”系統精準識別人群暴力
長期以來,人工智能和武器控制專家一直在討論,哪些領域、產品特別應該受到管制或禁止,以及如何執行。
制作殺人機器人是機器人學家極力避免的事情,過度的渲染也會引發公眾對機器人不必要的恐懼。
實際上,同樣是基于無人機,來自英國劍橋大學、印度國家技術研究院和印度科學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就研發了一款“暴力行為”檢測系統,能夠識別人群中踢打、刺傷或掐脖子等暴力動作,準確率達到85%以上。
研究人員稱,該系統可用于在馬拉松和音樂節等戶外活動中通過無人機自動發現暴力事件。研究論文發表了CVPR 2018上。
這種AI技術利用懸停式四軸飛行器上的攝像頭來檢測每個人的身體動作。然后,當系統識別出攻擊性的行為,如拳打、腳踢、刺殺、射擊、掐脖子等時,它就會發出警報。它不識別人臉——只是監測人們之間可能的暴力行為。
AVI數據集中的暴力行為,包括掐脖子,拳打,腳踢,射擊和刺殺
研究人員表示,這個系統可以擴展到自動識別非法越境的人,在公共場所發現綁架事件,并在發現暴力行為時發出警報。他們希望這樣的自主間諜無人機可以幫助警察壓制犯罪,或幫助士兵在無辜群眾中找出敵人。
“執法機構已經在使用空中監視系統來監視大面積的區域,”研究人員在他們的論文中寫道,“各國政府最近在戰區部署無人機來監測敵人的行動,監視外國販毒組織,開展邊境管制行動以及在城市和農村地區監控犯罪活動。”
“他們一般安排一名或多名士兵長時間地操控這些無人機,這使得這些系統容易因人為疲勞而出錯。”
可用于檢測公共區域或大型聚會中的暴力分子姿態估計pipeline
研究者提出的新模型分兩步工作。首先,特征金字塔網絡(一種卷積神經網絡)從無人機拍攝的畫面中檢測到個人。然后,使用一個ScatterNet網絡來分析和確定圖像中每個人的姿勢。
身體的輪廓被分解為14個關鍵點
模型將身體的輪廓分解為14個關鍵點,計算出一個人的手臂、腿和臉的位置,以識別訓練過程中指定的不同類型的暴力行為。
當系統需要處理的人數更少時,準確率最高。比如一張圖片上只有一個人,系統的準確率為94.1%,但有5個人時,準確率就降到了84%,10個人時準確率降到79.8%。該論文的合作者Amarjot Singh說:“準確性下降主要是因為系統沒有檢測到其中的一些人。”
商業無人機襲擊造成的心理恐慌影響更大,人們更應警惕自主武器
目前,“Slaughterbots”(《屠殺機器人》里面的情景在現實中并未出現,馬杜羅總統也沒有在這次無人機襲擊中受傷。
盡管商用無人機在全球各地都很容易買到,使用無人機襲擊的事件越來越多,但無人機能夠運送的小型軍用彈藥會造成更多的心理傷害而不是物理傷害。
美國安全智庫Stratfor戰術分析副總裁、前美國國務院特工Scott Stewart不久前撰文認為,受制于有效載荷等因素影響,如果使用武裝商用無人機攻擊大量人群,造成的心理影響可能傷害更大。
例如,無人機襲擊造成的恐慌引起的踩踏事件可能會造成比爆炸更多的傷害。因此,重要的是人們要意識到無人機威脅的極限,以免過度反應并將攻擊的影響與踐踏傷害相乘。因為此時的無人機在灌輸恐懼方面可能比造成實際的物理損害更為成功,從這個意義上講,無人機可被歸類為真正的恐怖主義武器。
不過,更應注意的是AI在無人機上的應用,這會讓無人機成為自主殺人武器。
“Slaughterbots”(《屠殺機器人》設想的場景、劍橋大學研究員Amarjot Singh做的無人機觀察暴力人群以及谷歌飽受爭議的Maven項目,都是將AI用于無人機,并且有的已經成為自主殺人武器。
谷歌與國防部合作的Maven項目遭到員工反對
自主殺人武器是AI界一直予以抵制的范疇。上個月,馬斯克、哈薩比斯、泰格馬克等2000多名AI學者、企業領袖在斯德哥爾摩IJCAI上簽署宣言,誓言絕不將他們的技能用于開發自主殺人機器。
今年4月,由于韓國KAIST大學與軍工企業“韓華 Systems”合作研發自主武器,遭到Hinton、Bengio、以及周志華教授等50多名學者聯名發公開信抗議。
為何自主殺人武器會遭到AI專家們的反對?
周志華教授在接受新智元采訪時表示,自主武器和一般意義上的智能武器不是同一個概念,一般的智能武器,或者叫“智能化武器”,其實早就有了,例如自動瞄準裝置、導彈定位系統等等,但是最終做決定的都是人類。
而自主武器,是要把這個“決定權”交給機器,讓機器自己去決定是否進行對人類的毀滅性打擊,這太危險了。
自主武器有可能成為恐怖分子的武器。暴君和恐怖分子可以利用它們對付無辜的人群,他們不會理會任何的道德限制。如果打開了這個潘多拉魔盒,將很難關閉。與過去禁用其他技術,例如禁用激光致盲武器(blinding lasers)一樣,我們可以簡單地決定不開發自主武器。
泰格馬克9月相約北京,AI WORLD關注機器智能與人類未來
在斯德哥爾摩IJCAI上簽署聯合宣言的發起人是未來生命研究所,這家機構匯聚了8000多位全世界頂級的人工智能專家,成功地讓“人工智能安全性”研究迅速在全世界成為了一場轟轟烈烈的運動。
未來生命研究所的創始者泰格馬克是MIT物理系教授,著有年度AI巨著《生命3.0》一書,他在這本書里向世界展現了一種看待AI的新視角——AI也是一種生命,甚至是比人類更加先進的生命形式。
泰格馬克教授
泰格馬克認為,智能終將擺脫自然演化的束縛,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在不遠的未來,在任何人類水平的通用人工智能在所有任務上趕超人類之前,人工智能可能會對一些問題產生巨大影響,這些問題包括我們如何看待自己、我們在人工智能的幫助下做什么。
今年9月20日,新智元AIWORLD2018大會有幸邀請到泰格馬克教授作為演講嘉賓,他將帶來對AI和生命的最新觀點,相信也定將給中國產業界帶來極大啟發,讓更多中國人思考自己的命運,思考這個世界未來的命運。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1文章
28645瀏覽量
208425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6文章
47682瀏覽量
240301 -
無人機
+關注
關注
230文章
10515瀏覽量
182427
原文標題:史上第一次!委內瑞拉總統遭到無人機炸彈襲擊,士兵潰不成軍
文章出處:【微信號:AI_era,微信公眾號:新智元】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