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Joseph Juan
USB規范是USB開發者論壇(USB IF)維護的產業標準,規定了許多個人計算機與外接接口設備間USB連接事項,比如電纜、接頭、連接協議、通訊以及電源。作為目前最新版本的USB規范,USB 3.2將數據傳輸帶寬大幅提升至10Gbps。USB 3.2 Gen2規范大幅提升了數據編碼效率,提供的速率比USB 3.1 Gen1一代提供的速率(5Gbps)快一倍。
USB Type-C(也作USB-C)支持最新的USB 3.2標準。特性完備的USB-C電纜可支持10Gbps的數據吞吐量,是USB 3.2 Gen1標準的兩倍。根據DisplayPort 1.4標準,在每路顯示輸出中該電纜支持四信道,每信道數據傳輸率可達8.1Gbps。DisplayPort則是以數據報的形式通過數字接口同時傳輸高分辨率音視頻信號,總帶寬可達32.4Gbps。高速的數據傳輸率和常見的嵌入式時鐘架構的結合,有助于在差分訊號對信道中傳輸海量的數據和影音頻號。
訊號完整性成高速訊號傳輸挑戰
高速訊號在通過電纜或印刷電路板傳輸時,衰減現象很嚴重,甚至會導致訊號畸變。訊號通常透過傳輸線路傳輸,長度為10到12英吋的傳輸線路導致的通道插入損耗達20dB或更高。此外,反射、串擾、雜波訊號和散射都會導致訊號完整性與眼圖區間惡化。訊號傳輸距離增加導致訊號衰減程度加重且訊號質量下降,進而導致數據位錯誤,無法在遠程或接收端成功復原傳輸的訊號。
為避免或減輕這種現象,須為數據傳輸率為8.1Gbps以上的串行接口設置中繼器,以濾除隨機雜波和系統噪聲,使訊號符合規范要求。中繼器通常部署在信道途中,以補償信道損耗。目前有兩種類型的中繼器:Retimer和Redriver。Retimer可對來自上游信道的訊號進行均衡,使用CDR恢復時鐘訊號,并生成數字應激訊號,傳送至下游信道。Redriver可均衡來自上游信道的訊號并將其傳送至下游通道。它的輸出訊號在輸入訊號的連續驅動下生成。Redriver不包含CDR,也不執行復位時操作。
桌機/筆電USB-C與USB-A接口訊號改善方案
在所有互聯協議中,數據傳輸速率不斷提高,對CPU的性能要求更高,進而提升整個信道的數據傳輸速率。當主流CPU供貨商不斷減小其芯片尺寸以降低功耗、維持性價比時,這種情形尤其明顯,最終導致保證訊號符合規范要求的最大傳輸路徑長度不斷縮短。
英特爾(Intel)的CNL和CFL平臺USB3.1 Gen 2應用設計指南建議OEM廠商在使用USB-C接頭時,使用基于Retimer的主動復用解決方案;在使用USB Type-A接頭時,使用Retimer方案,以保證訊號完整性,獲得更好的JTOL區間。Retimer應用必須符合USB 3.2規范的附錄E,在USB 3.2 Gen2模式下能夠提供23dB的損耗補償。
USB 3.2規范定義了以下兩種類型的Retimer:
·SRIS Retimer
在SSC無關參考時鐘(Separate Reference clock Independent of SSC, SRIS)Retimer應用中,傳輸時鐘訊號來自本地參考時鐘,與接收端復原的時鐘訊號無關。
·BLR
數據位Retimer(Bit-Level Retimer, BLR)的應用中,傳輸時鐘訊號來自接收端復原的時鐘訊號(鏈路訓練的某些階段除外)。
圖1 對桌機/筆電的USB-C插入損耗進行補償設計
圖1與圖2為對桌機/筆電的USB-C插入損耗進行補償的設計。從圖1和圖2可知,DisplayPort的插入損耗為10.7dB(數據傳輸率8.1Gbps);USB-3的插入損耗為12.8dB(數據傳輸率10Gbps)。
圖2 對桌機/筆電的USB-C插入損耗進行補償設計
硅谷數模(Analogix)對此進行了一項測試,測試環境如下:
1. USB主機:Gigabyte GB-BSi5HA- 6200
2. 插入損耗板:15英寸(USB-C -micro-USB, FR-4)
3. Retimer(ANX7440)EVB
4. USB設備:Sandisk SSD Plus
5. 示波器:DS0Z334A(33GHZ)
圖3為測量位置與測量結果。安裝了Retimer的系統可望在主機到設備之間對最多23dB的插入損耗進行補償(圖4)。Retimer簡化了PCB布線,可以在不犧牲平臺性能的前提下,確保個人計算機主板和USB/DisplayPort電纜實現高吞吐量訊號傳輸。
圖3 USB主機訊號測試示例圖
圖4 安裝Retimer的系統對插入損耗進行補償
DisplayPort訊號改善方案
若要透過主動電纜和菊花鏈實現多個Retimer之間的無縫互通,須具備功能完備的DisplayPort Retimer,支持鏈路訓練可調PHY中繼器(LTTPR)模式和帶AUX Snooper的透明模式。
USB-A/USB-C訊號改善方案
使用菊花鏈連接多個Retimer可以在通用連接系統中實現多功能的USB-C互聯。USB-C菊花鏈提高了擴展USB-C電纜的訊號完整性。USB 3.2附錄E可確保以菊花鏈形式連接的多個Retimer之間的無縫互連,若要滿足此標準,須在USB 3路徑部署采用SRIS或BLR架構且能夠進行23dB損耗補償的Retimer。USB 3.2規范附錄E的E.1.2.1.2小節給出了Retimer連接模型的要求,該規范支持Pending_HP_Timer_timeout配置下的4-Retimer連接,適用于10-μs USB 3.2主機和設備。
4-Retimer連接指10-μs主機或設備與另一個10-μs主機或設備的連接。在這種情況下,最多可使用四個Retimer,圖5顯示了一個4-Retimer連接,其中包括一個10-μs主機和一個10-μs USB 3.1設備,它們之間透過一條主動電纜連接。而針對下一代10Gbps筆電與桌機的Retimer應可實現4-Retimer菊花鏈連接功能,滿足最新的USB 3.2規范附錄E的要求,以滿足USB 3.2 CTS互通測試要求的前提下,對USB 3.1 Gen 2 10Gbps訊號高達23dB的信道損耗進行補償。
圖5 10-μs主機與10-μs設備間的連接
中繼器不僅用于尺寸較大的PCB電路板和較長的傳輸路徑,還可用于尺寸非常小的平臺,比如智慧手機。理由如下:
1. CPU芯片組無法為各信道提供足夠的輸出驅動。
2. 部分信道會經過訊號損耗較大的PCB區域。
3. 天線附近的電磁干擾限制訊號的強度。
4. 與接頭相連的電纜會增加通道長度。
智能型手機訊號改善方案
智慧手機會連接不同的外接顯示設備,也會連接各種配件。如果不使用Retimer,智能手機內部電路板的DisplayPort 1.4接口的損耗將為8到10dB,USB 3.2界面損耗將為10到12dB,這些損耗會導致智能手機內部電路板性能下降,進而使DisplayPort 1.4數據傳輸率下降至5.4Gbps以下,使USB 3.2數據傳輸率下降至5Gbps以下。所以,應用處理器(AP)制造商通常建議將Retimer用于DisplayPort 1.4和USB 3.2的數據傳輸。
而針對下一代智慧手機設計的Retimer必須支持在各種長度的電纜上進行DisplayPort 1.4(8.1Gbps)和USB 3.1 Gen2(10Gbps)的高帶寬數據傳輸。智能手機通常采用高速USB-C接口,而下一代應用處理器在Retimer的幫助下可在USB-C接頭上實現極高的數據傳輸率,使得智能手機成為實現VR應用的理想選擇,因為連接頭戴式VR顯示器要求同時支持DisplayPort和USB 3傳輸,以通過細長電纜傳輸刷新頻率為90Hz、分辨率為4K×2K的視頻信號。
智能手機連接到USB-C接口的監視器時通常使用DisplayPort替代模式,其有兩個數據信道,在60Hz刷新頻率下最高可達4K分辨率。如果是連接USB-C配件,則通常為DisplayPort到HDMI連接,在60Hz刷新頻率下可實現4K分辨率和USB 3的數據傳輸率。Retimer能夠在上述高數據傳輸率情況下確保數據完整,并保障主機到同步設備間的影像與數據傳輸。
電纜訊號改善方案
為外殼處的接頭部署中繼器或在接頭外殼內部署中繼器時,可以使用較細較長的電纜。主動電纜在接頭內的PCB上部署了中繼器。目前市場提供用于連接USB、DisplayPort、HDMI、PCI Express、SATA和SAS等接口的主動電纜(圖6)。
圖6 主動電纜接頭內的PCB上部署中繼器
針對長電纜情況,Retimer可以在長度為2公尺、5公尺甚至7公尺的主動電纜的兩端進行訊號復原,使得低成本電纜解決方案能夠滿足高速DisplayPort和USB 3.2訊號傳輸的性能和兼容性方面的要求。
Retimer供貨商須與主流CPU和AP提供商密切合作,努力確保其訊號改善產品滿足鏈路訓練要求,提供所需的兼容性通道,并共同設計模擬模型,以進一步改進設計,提高在高速接口使用Retimer的成功率。
(本文作者為Analogix資深營銷經理)
本文來源:新通訊2018年6月號208期《技術前瞻》,如有侵權請聯系郵箱:jftougao@elecfans.com
-
usb
+關注
關注
60文章
7980瀏覽量
266086 -
中繼器
+關注
關注
3文章
394瀏覽量
28349 -
完整性
+關注
關注
1文章
12瀏覽量
10340 -
Retimer
+關注
關注
2文章
9瀏覽量
748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