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二大半導體晶圓代工廠格芯宣布,將在7納米FinFET先進制程發展無限期休兵。聯電之后半導體大廠先進制程競逐又少一家,外界擔憂將對全球代工晶圓產業造成什么影響,集邦咨詢(TrendForce)針對幾個面向進行分析。
晶圓代工市場格局將如何轉變?
參與7納米制程競逐廠商,包括龍頭臺積電、格芯、三星及英特爾,各廠分別預定在2018年提供代工業者7納米節點的對應技術,讓設計業者有較多的選擇,可擴大在7納米設計業者的議價能力。
格芯7納米研發路線在2016年已經底定,原先預計在2018年量產,然而隨著量產的腳步逼近,雖然主要客戶皆已決定代工伙伴,但這些客戶對格芯的信賴度與產品進度的認可仍有限。在沒有足夠訂單量的支撐下,繼續發展7納米制程對格芯來說,已無經濟效益可言,加上7納米市場格局已定,格芯此時宣布投資中斷并退出競逐,僅代表其在這節點與客戶的約定失效,而對全球7納米晶圓代工產業格局的影響則有限。
隨著格芯的無限期暫停計劃展開,市場對7納米的需求重心,可能轉嫁到臺積電、英特爾及三星身上。
格芯為何決定放棄7納米制程研發?
針對7納米的生產周期及應用發展面來看,其制程較16/14nm更為復雜。因此,只要EUV的設備能提供足夠的量產性,各大制造業者至少在7納米Gen2上都會部分導入EUV。從制程層面來說,7納米是先進曝光設備選用上的一個轉換節點。
集邦咨詢指出,以目前的產品構面來看,現今集成電路在computing與communication兩個主要類別下,主要產品銷售均進入成熟期,短期在7納米或5納米產品的新應用上,尚不足以提供新制程節點研發與投產所需的回報率量值,這對于晶圓代工廠商擴廠的資本投資回收,將面臨很大的挑戰。
這不僅是聯電與格芯相繼退出先進制程競賽的主要原因,也是龍頭廠商臺積電與英特爾分別希望能爭取到更多的市占率,以維持工廠足夠成長動能的原因。若既有制程節點的總體需求上升不足,格芯與聯電在暫緩先進制程投資后,整體財務狀況改善,在定價上將有更多空間,與在既有的制程節點及仍在7納米競逐賽中的廠商競爭。
臺積電短期坐收漁利,體現規模經濟
對于格芯的退出,市場競逐關注焦點被放在臺積電與三星兩大廠上,根據集邦咨詢研究報告指出,臺積電2018年上半年市占率高達56%,占市占率一半以上,與它廠差距甚鉅。市場普遍認為名列第二的格芯退出此場競逐,對于臺積電來說利多于弊。
對此,集邦咨詢認為,依短期而言,上述論點是正確的,以自由市場的角度來說,臺積電需要藉由Computing的訂單來體現足夠的規模經濟,格芯的退出,讓超微先進制程的訂單在今明兩年多數轉往臺積電,這能支撐其更順利往下一節點前進。
然而,臺積電在7納米相繼拿下幾個主要的客戶后,也造成了競爭對手三星與Intel更大的壓力。這些主要客戶也勢必需要考量沒有第二家供應商的風險,客戶在權量效益與風險后的投片策略,也將左右臺積電中長期的發展。因此,臺積電是否在這場競逐中占盡優勢,仍有待后續探討。
-
臺積電
+關注
關注
44文章
5685瀏覽量
166993 -
FinFET
+關注
關注
12文章
251瀏覽量
90348 -
格芯
+關注
關注
2文章
234瀏覽量
2599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