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2017年世界人口排名顯示,印度人口數量已經達到了13億之多,在未來的十幾年里印度的人口數將會超過中國。
目前,印度正處于高速發展的時期,印度的GDP雖然約為中國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左右,但近幾年印度的GDP增速均在7%以上,增速已經超過了中國,現已成為了全世界第六大經濟體。
另外,印度互聯網用戶達到了4.32億,平均每秒鐘有3人入網,網絡消費能力位于全球前列。預計到2025年,印度在相關領域將提供4.8萬億美元機遇等待著投資者。
1
印度的手機市場
自印度成為世界排名第二的人口大國,印度的中產階級也在迅速的增長,智能手機在印度開始展現出巨大的潛力。從去年第三季度開始,印度就已經正式超越美國成為了僅次于我國的第二大智能手機消費大國。
當全球主要智能手機市場都開始出現飽和甚至下滑的時候,印度市場依然保持著較高的增速,這導致不管是當地的國產機還是其他國家的品牌手機,都開始搶占印度智能手機市場。
根據外國媒體的報告顯示,印度市場在2017年一共銷售了1.24億部智能手機,同比增長了14%。印度在全球的智能手機市場中增速排名第一。2017年,有7千萬印度人首次使用智能手機,而印度的智能手機用戶數量也在這一年躍升至3.7億。
隨著國內手機市場已趨飽和,手機制造業普遍面臨增長天花板的難題,國產手機走出去,去印度新興市場扎根的同時也帶動了手機產業鏈企業走向。
今年7月份,商務部推送了一條耐人尋味的新聞,新聞內容主要說明了兩件事:
1. 印度商業和工業部發消息稱,印度將下調中國等5個亞洲國家商品的進口關稅;
2. 由于和美國產生了分歧,印度自8月4日起將對美國農產品、鋼鐵制品等加征進口關稅。
中印貿易不斷升溫,據印度商業信息統計署與印度商務部統計,2017年印度與中國雙邊貨物進出口額為845.4億美元,增長21.4%。
其中,印度對中國出口124.8億美元,增長39.3%;印度自中國進口720.5億美元,增長18.7%。中國是印度第一大貿易伙伴國,中國是印度第一大進口來源國。
在印度這個新興市場,喜歡站在風口上飛的小米早在2014年便布局了印度市場,并在印度設工廠,開小米之家。
今年第一季度,小米剛剛以31.1%的市場份額領先三星多達4.9個百分點,加冕印度智能手機市場的季度冠軍。但在第二季度,三星就以29%的市場份額反超小米成為季度冠軍,小米則以一個百分點的差距屈居亞軍。
小米是在2014年進入印度市場,第四季度取得了印度智能手機市場份額第五的位置。不過到了2015年,小米在印度市場跌出印度智能手機市場份額前五名,季度出貨量甚至跌穿百萬。于是小米在2015年開始在印度開設工廠,開始更深入的耕耘印度市場。
小米在印度市場最早還是通過線上渠道銷售小米手機,不過近幾年小米已經開始于印度本地零售商合作。
2017年6月,小米在印度開出了第一家小米之家,并計劃未來三年在印度市場建立200家小米之家。表明小米開始通過線上與線下來推進小米在印度市場的快速增長。
根據市場研究分析機構Canalys的數據,今年第二季度小米在中國市場的出貨量大概是1450萬臺,增長率為零。
而小米在海外市場的出貨量為1740萬臺,同期小米在印度市場的出貨量已經超過了1000萬臺,小米在印度市場的手機出貨量占其海外出貨量的比例高達57.5%,這也就說明了印度市場對小米非常重要了。
小米手機在印度中低端市場極受歡迎的原因,在于小米手機擁有極高的性價比優勢。據counterpoint發布的數據顯示小米的紅米5A、紅米note5 Pro分別是印度智能手機市場二季度熱銷手機排行榜第一名、第二名。
再來看看華為,其實早在2005年,華為就通過以貼牌的方式進入印度市場。2014年,華為宣布將要在印度智能手機市場占據10%左右的份額。
但在實際過程中,華為在進入印度市場的腳步顯得異常緩慢,這或許也與它當時重視高端手機市場有關。跟蘋果有點相似的是,2015年華為在印度重點推的是售價高達2649元人民幣的榮耀6 plus手機,而印度市場更受歡迎的是中低端手機。
一直到去年,華為在國內智能手機的出貨量首次出現了下滑的趨勢,這才讓華為高層真正重視印度市場。華為創始人兼總裁任正非也在去年10月表示要重視低端手機市場,華為選擇由在國內市場取得佳績的榮耀品牌出擊印度市場。
去年四季度榮耀開始在印度市場發力,推出多款售價低至千元人民幣的手機,與小米展開直接的競爭,而從結果來看這一策略也是非常有成效的,今年一季度其在印度市場的出貨量同比劇增146%,增速位居第一。
另外,華為推出的榮耀品牌在過去的9個月的時間實現了400%的增長。據榮耀品牌全球總裁表示,到2018年底,榮耀將實現500%的增長,到2021年成為印度第一大手機品牌。
近來,華為又制定了一個新的三年計劃,通過雙品牌戰略贏得印度市場。計劃從明年開始三年內向印度投資逾1億美元,并擴大本地生產。
為了支持預期的增長,華為還在與***代工制造商富士康合作,在印度生產智能手機。與此同時,華為仍在繼續與印度手機制造商Flex合作在印度金奈生產智能手機。
根據IDC公布的印度市場今年二季度手機銷量排名來看,小米、vivo、OPPO分別位列印度市場的一、三、四名,市場份額分別為29.7%、12.6%、7.6%。
2
印度商品關稅政策
據印度商業信息統計署與印度商務部統計,2017年印度與中國雙邊貨物進出口額為845.4億美元,增長21.4%。其中,印度對中國出口124.8億美元,增長39.3%;印度自中國進口720.5億美元,增長18.7%。
2017年7月1日印度正式實施GST稅改(統一的商品和服務稅),消費電子產品出口到印度的稅費壓力不斷提升。
2017年12月中旬,印度宣布將手機以及錄像和攝影設備等電子電器產品的進口稅從10%提升至15%,電視和微波爐的進口稅由之前的10%提高到20%。
2018年2月,印度又宣布將進口手機的稅率從15%提高至20%,從4月起生效。部分手機配件(電池、充電器、適配器)稅率從10%升至15%; 部分LCD/LED/OLED面板和電視組件的稅率從7.5%-10%升至15%。
2018年9月26日,印度政府宣布提高19種“非必要商品”的進口關稅,其中,空調、冰箱、洗衣機的進口稅率從10%提高20%;航空燃油進口稅率從零提高至5%,9月27日正式生效。以降低不斷擴大的經常帳赤字,來減緩資本外流加劇對盧比貶值的影響。
2018年10月11日,印度第二次突然宣布大幅上調17種商品的進口關稅,這17種商品包括部分電子產品、通訊設備等,智能手表和電信設備的關稅從目前的10%大幅提高到20%,10月12日開始執行。
只是兩周的時間里,印度兩次宣布大幅上調部分商品進口關稅,幾乎都是針對了中國主要出口印度的產品。這一政策旨在限制進口非必需品,鼓勵“印度制造”,遏制印度盧比貶值。
受印度經常項目赤字不斷增加以及美國經濟向好促使全球投資者從新興市場撤離等因素影響,今年以來,印度盧比對美元匯率貶值超過14%。
與前段時間不同的是,由于印度最近遇到了些小麻煩,在財政赤字、盧比貶值的壓力下,印度政府希望通過提高關稅來吸引更多外企到印度設廠的同時保護本土企業。
廠開到哪里,哪里就有生意。大環境下,中國芯片分銷商都在找機會,找出口,印度市場蘊藏著巨大的商機,對分銷商來說無疑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3
小結
在今年9月底剛結束的慕尼黑電子展,《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我看到了20年前躺著都能賺錢的深圳》里我們由提到,印度電子市場已然成為了額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市場之一。
預計到2022年將達到4000億美元的營業額,高于2012年的696億美元。到2020年,印度的電子硬件產品總產量估計將達到1040億美元。
而印度政府也正在通過“印度制造”計劃準備在制造業領域借鑒中國的成功經驗,近幾十年來都是中國經濟的發展一直被世界所看好,但是隨著中國開始謀求產業轉型,人工等成本大漲,一些公司開始將目光投注在了與中國同為世界人口大國的印度,此舉一定程度上帶動了印度經濟的發展,帶動了印度金融業的發展,互聯網金融、電子支付等也在印度順勢興起。
地域的差異會導致時間的滯后,從電子業來看,三十年前的日本,二十年前的***,十年前的中國,今天的印度,其實某種程度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那個躺著都能賺錢的年代并沒有遠去,只是換了個地方而已。
-
智能手機
+關注
關注
66文章
18550瀏覽量
181050 -
小米
+關注
關注
70文章
14387瀏覽量
144937
原文標題:在風口上飛的印度
文章出處:【微信號:xinpianlaosiji,微信公眾號:芯世相】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