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透露,2018年美的集團研發投入將達到18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24億元。歷史數據顯示,2016年美的集團研發投入60.46億元,兩年增長一倍。若以此增速測算,則2020年美的集團研發投入將超過30億美元,不過,考慮到各種因素影響,我預測美的集團研發投入突破30億美元的時間節點,大致出現在2022年。
10月19日晚,美的集團(SZ000333)舉行成立50周年紀念大會,并發布三大信息:一,美的集團的最新目標是,產值、市值雙雙達到5000億元;二,發布美的工業互聯網平臺M·IoT;三,發布AI科技家電高端品牌COLMO。
不過,和格力電器明確提出2023年實現6000億元營收不同,美的集團未提及實現5000億元產值的具體時限。
數據顯示,2018上半年,美的集團實現營業收入1426.24億元,同比增長14.6%;實現凈利潤129.27億元,同比增長19.66%。
外界傾向認為,美的集團2018年營收將突破3000億元大關。
發布會給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透露:2018年,美的集團研發投入已經達到18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24億元。
我認為,這一研發數據是奠定美的工業互聯網平臺M·IoT的基礎,同時折射出美的集團持續加速科技企業轉型。
關于美的工業互聯網平臺M·IoT,你應該知道這些……
關于美的工業互聯網平臺M·IoT,美的集團副總裁兼CIO張小懿是這樣表述的,他說:“數十年豐富而獨到的制造業知識,全價值鏈數字化解決方案,與庫卡等世界機器人巨頭的協同,加上在工業仿真等核心領域領先的軟件實力,讓美的擁有得天獨厚的先天優勢。M·IoT平臺已在美的集團內部成功應用,接下來既可對外為大型企業提供定制化、數字化轉型服務,亦可向中小企業輸出低成本的套餐式解決方案,助推更多行業伙伴實現上云上平臺?!?/p>
這一工業互聯網平臺M·IoT的推出,讓美的成為國內首家自主開發、兼備“制造業知識、軟件、硬件”三位一體實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提供商。
事實上,早在今年3月7日,美的集團既已發布工業互聯網戰略,提出以數字化和人工智能為驅動打造美的版工業互聯網。美的認為,未來人與機器的關系將更加深入、更加融合,并逐步進入“人機新世代”。
到底什么是工業互聯網?
美的的解釋是,工業互聯網可以把實體、信息、業務流程和人員連接起來,借助數據分析、優化決策,將降本、增效、保質成為可能。
美的強調,工業互聯網絕非狹隘的“設備聯網”或“機器換人”,由于涉及研發、訂單、計劃、制造、采購、品質、物流、客服等產業鏈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工業互聯網其實更像一支交響樂團:硬件如同樂器,是最基本工具;正如不懂樂理的樂手無法演奏,所以制造業知識不可或缺;軟件起到的作用就像指揮家,少了它的調度,各種樂器只能混合出無序的雜音。因此,對于真正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而言,制造業知識、軟件與硬件缺一不可,但水平的高下,不僅要看三者的實力,也取決于協同的程度。
外界認為,美的布局工業互聯網的基礎優勢明顯,集團旗下擁有庫卡等世界一流機器人與自動化服務提供商,可以提供強大的硬件與軟件保障。如果沒有收購德國庫卡及以色列高創,美的集團很難提出工業互聯網轉型戰略。
關于COLMO,和美的一起思考比一味鼓掌更重要
美的透露,旗下AI科技家電高端品牌COLMO已經在歐洲之巔勃朗峰舉行品牌揭幕儀式并宣布全球首發。
COLMO的意思被解釋為“攀登”,品牌口號是“生而非凡”,品牌理念是“科技服務生活本源,設計釋放理性空間”。
COLMO將AI核心技術融于高端家電,利用圖像識別、深度學習以及大數據專家系統,為用戶提供舒適、智能的使用體驗。
美的稱,COLMO協同整合了包括技術研發和設計、用戶研究、生產制造等領域的全球前沿資源。在營養健康、衣物護理、產品交互設計等人性化范疇,COLMO吸收了各方的靈感,形成了一套獨特的解決方案。
一般認為,美的將AI科技作為品牌升級的切入點,與其在全球創新中心美國硅谷布局了未來技術中心有關,該中心已成為美的前沿科技研究的最主要陣地。
據悉,COLMO將于12月份在中國召開正式發布會,目前尚未有與品牌匹配的產品信息露出,因此,外界對COLMO的觀察只能停留在概念解讀層面。
未來與COLMO品牌匹配的產品,會呈現出什么樣的特征?
美的官方有此表述:在設計語言上,COLMO在源自幾何的先鋒設計和表現自然肌理的原始質感之間達到完美平衡。結構造型化繁為簡,更多采用整體材質,從點、線、面三維展現對理性美學的追求,使產品的原始質感與家居環境自然融合,成為一件居家的藝術品。
這段表述有利于我們猜想COLMO品牌搭載的產品可能的樣子。
客觀講,“AI科技家電”這個概念點抓得比較好,有利于公眾形成高端產品的認知?,F在的問題是,COLMO產品能否做到與品牌定位相匹配?這才是公眾能否建立COLMO品牌信心的根基。
當然,這一定位也有一定風險。雖然“AI代表了發展方向”已成社會共識,但至少在過去二年之內,人們看到和體驗到的AI產品,大多徒有虛名,公共對AI的好感度2018年以來呈下降態勢。美的能否推出不一樣且體驗更好的產品,才是問題的關鍵。
須知,COLMO第一次亮相的姿勢很重要,直接關乎人們對它的第一印象,而第一印象直接關乎品牌未來。
還有一個細節必須提醒美的注意:很多人不知道COLMO該怎么發音,建議美的借鑒海爾做法,給COLMO起一個中文名字,就像Casarte中文名字叫“卡薩帝”那樣。
誰說家電企業不該和華為比研發?
雖然從公開報道數據看美的集團研發投入在家電行業已遙遙領先,但是和科技巨頭華為相比仍有明顯差距。2008年,華為研發投入既已突破100億元,和今年的美的差不多,這意味著華為研發領先美的10年。
2017年,華為研發投入更是高達897億元。
有人說,不應該拿美的這樣的家電企業和華為這樣的通訊企業比研發,理由是家電企業沒那么多值得研發的技術。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偏見,等于將家電產業置于“低技術產業”的位置上——雖然美的早已不是一家純粹的家電企業。
的確,家電產業發展到今天,在應用技術領域已經沒有大的突破空間,目前的創新都是微創新。
問題的關鍵在于,家電企業的研發投入,多為單純的應用技術研究,這是不行的,應向應用技術+基礎技術的研究方向突圍,唯有基礎技術研究實現重大突破,才有可能實現產品領域的絕對領先。
這么看來,美的集團的研發投入不是高了,而是遠遠不夠。即使按124億元人民幣的研發投入計算,美的研發投入比也才4.1%,和華為研發投入比14.2%相比,差距巨大。按照華為的比例,美的集團2018年研發投入應該在420億元以上。
事實上,家電企業照樣可以高研發投入。比如,三星電子被大多數人視為家電企業,其研發投入多年保持在100億美元之上。
我堅定地認為,美的集團年研發投入突破30億美元那一年,才是美的集團真正轉型成為科技企業的那一年。
我預測,這一年可能出現在2022年前后。
華為用事實一再告訴我們:唯有研發創新,才是支撐企業持久發展的第一動力。中國家電企業再也不能在營銷主導型戰略的路上繼續走下去了。
5年后中國將成為全球家電領導者
一直以來,中國家電在全球市場扮演了“追隨者”角色,雖然近年來已經成為本土市場的霸主,但在高端產品領域仍處于弱勢地位??梢赃@么說,高端市場成為中國企業亟待攻克的最后一座碉堡。
過去10年至今,中國家電企業大致經歷了從“學索尼”到“學三星”再到“學華為”三個階段。
前兩個階段的學習,并沒能改變中國家電企業的屬性,換言之,我們并沒有學到人家的精髓。
但第三個階段不同。目前,明確提出向華為學習的家電企業,大家看到的就有美的、創維、華帝等幾家。
向華為學什么?當然是學習它科技立企的戰略與精神。
近年來,華為在全球范圍內迅速崛起,已成為最受人敬畏的中國企業。一般認為,華為有今天,與其建立了強大的研發與技術優勢密不可分。
與華為對標,不少家電企業終于認識到,自己的最大短板在于技術創新能力不足,尤其是重大技術和基礎技術能力不足。
基礎技術有多重要?在今年7月份的一個華為內部會議上,任正非要求華為進一步加強基礎研究投資,他說,“每年從總研發費用150億—200億美金中劃出20-30%,即30—40億美金作為基礎研究投入?!边@意味著華為已著手尋求重大原創性技術層面的突破。
我認為,在轉型科技企業的路上,美的集團的探索值得肯定。
目前,美的集團已架構出“兩層四級”研發架構,即:集團中央研究院層面開展顛覆性研究、前沿技術研究,及共性技術、未來技術研究;下面事業部層面負責個性化技術研究和產品開發。兩層技術研究共同為美的集團提供中長期技術儲備及未來技術探索。其中,未來技術研究、前沿技術研究的設置,是一個重大突破。
我預測,未來5年,中國主流家電企業將實現從營銷主導型戰略向科技主導型戰略的轉型,伴隨而來的,是中國將誕生一到兩家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品牌。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1文章
28646瀏覽量
208430 -
美的
+關注
關注
13文章
469瀏覽量
37684 -
工業互聯網
+關注
關注
28文章
4330瀏覽量
94274
原文標題:“華為效應”開始顯現,美的年研發投入已超120億
文章出處:【微信號:liubc2007,微信公眾號:劉步塵】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躍昉科技五周年慶典盛大舉行
西井科技亮相中國口岸協會成立30周年紀念活動
龍芯中科受邀出席全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會2024學術年會暨成立40周年紀念大會
![龍芯中科受邀出席全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會2024學術年會暨<b class='flag-5'>成立</b>40<b class='flag-5'>周年紀念大會</b>](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0C/E1/wKgaomc9URyAYmp7AAAc1-FumZ8598.jp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