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月前,魅族在烏鎮發布了“小試牛刀”的魅族15,短短4個月時間不到,魅族就進行了一次產品的迭代,甚至可以猜想其實魅族15跟魅族16也許本來應該是一個產品,只不過因為某些原因,“小試牛刀”和“華麗出道”就這么一線之差,成了兩個短暫相交平行世界的割裂點。
但不管怎么說,這是時隔多年魅族在頂級產品定位上再次正面對抗小米——也是魅族久違地在真正意義上配備旗艦硬件的機型,但要在大眾范圍內重振魅族的品牌競爭力,身負眾望的魅族16/16 Plus做得到嗎?
追求質感 堅持不留劉海
國產機對蘋果最大的叛逆,應該就體現在這波針對劉海的抵制上了,如果要說OPPO和vivo追求全面屏的代價是給手機增添多余的機械結構,魅族則是一如既往的堅守——自始至終都沒有向純粹的劉海形式而妥協,至少在為品牌代言的頂端產品上是不作讓步的。
魅族16的AMOLED屏幕來自老朋友三星,邊角經過了圓潤到夸張的圓角處理,如果和現在的主流全面屏相比,你會覺得魅族16的屏幕圓角過渡特~~~~別長,沒有三星的曲面屏幕在邊框附近卷一下,直接一個平面拍在人眼面前,會顯得圓角處理有些夸張,毫不客氣地說,現在市面上沒有哪部手機的屏幕圓角過渡能過得像魅族16這樣霸氣,不過副作用也相對明顯,在全屏應用下,過度圓潤的屏幕邊角會更容易吃掉應用本應在角落顯示的內容。
再小聲說一句,如果真的給魅族16加上曲面屏,這不就跟Note一模一樣了嗎。
全面屏的風潮推動下,魅族也終于在手機正面的設計上向潮流作出了讓步,魅族16的屏占比超過91%,18:9畫面比例很可能是他們最不魅族風格的一代:被拉長的屏幕,緊緊收縮的額頭和下巴,窄邊框還在,然而原先魅族手機那種單手握持時的屏幕寬闊感被削弱得很明顯。這并不代表魅族16能輕松應對單手握持的需要,雖說到今天已經沒有哪款手機能一只手操作自如,但這個改變至少令魅族16的正面觀感已經無限接近主流審美。
改變最大的還當屬背面,魅族15的時候還是一體成型的金屬殼,身上還掛著顯眼的天線帶,到了魅族16就變成了更主流的弧面玻璃金屬夾心。魅族16的四曲面3D玻璃后蓋不光借助玻璃的通透感來壓縮了視覺厚度,若有若無的背部弧線,到邊框過渡處開始收緊,加上玻璃本身經過7層鍍膜,不論握持還是捏拿手感都覺得親膚細膩,但不會滑手。唯一的缺點源自玻璃材質的天生缺陷,不用我說大家都知道了,稍微用一用就會沾滿油脂指紋。
魅族16手機背面的元素相比15沒有變化過,仍然是位于中央偏上的攝像頭凸起區和緊挨著它的環形閃光燈(環閃好像微微變大了一圈)。但由于后蓋的材質更換,環閃對后蓋整體美感的破壞被放大得更顯著。這一代魅族旗艦機也延續了對后置指紋設備的抵觸,但由于下巴已經被壓縮到沒法放下指紋識別模塊,魅族16這次跳躍到了屏下指紋識別。
配合AMOLED的熄屏顯示,魅族16在多數狀態下都能讓用戶直接看到識別區,但對于識別的響應有時候會偏慢,準確率無法達到100%;一旦點亮屏幕,屏下指紋的表現就會好很多,基本能在1秒鐘時間內完成解鎖過程。
另外,魅族16是目前為數不多仍在保留3.5mm耳機插孔的手機,在乎這一點的朋友應該可以松一口氣;但魅族16和vivo NEX一樣也是沒有防水防塵保護和NFC,前者還好說,后者對慣用該功能作為交費和支付手段的用戶而言比較可惜。再提一句,魅族16的白色版和上一代的白色版一樣好看,如果要入手本機,此為購買優先選項。
驍龍845在手 翻身硬剛性能
所有老煤油們肯定都對魅族手機的處理器性能感到有些為難,因為和高通交惡甚久,魅族一直都只能在三星和聯發科之間徘徊,而這次,它總算用上了高通目前規格最高的SoC驍龍845,文首所說的正面和小米對抗,原因也就在此,相同的處理器,相同的價位,針鋒相對的意味不能再濃了。
驍龍845給魅族16的體驗打下了流暢的基礎,作為現階段Android手機的性能天花板,其所能提供的理論性能不會有什么浮動,安兔兔和Geekbench 4跑分可以看到其與別家采用驍龍845手機的測試成績水準相近。
所以跟使用體驗相關的部分,更多地依賴于各自定制UI能作出多大程度的負優化。魅族16的Flyme 7比較收斂,維系了較少的應用預裝,介入式的系統設計也幾乎見不到,系統相關聯的應用不論啟動切換還是滾動點擊,響應速度都非常快。當然,第三方應用就要看第三方的功力(Twitter就會碰到滾動卡頓的情況),國內的幾個主流社交工具在它上面運行是沒什么問題的。
Flyme 7的視覺設計風格則一直是魅族那套沒有怎么變過,哪怕現在漸變色已經成為潮的代名詞,它的UI圖素不論在色彩和線條上都是一股寡淡的扁平化味道,深得愛活設計師的贊賞。魅族16身上的Flyme 7最有存在感的是屏幕底部小橫條Super mBack 2.0,它是一套混合點按和滑動手勢操作的邏輯,小橫條本體就是魅族以前的小圓點鍵,短按后退,長按震動反饋返回主屏,小橫條兩側上滑打開的就是應用切換列表,既保留了自己以前的特色,也吸收了蘋果新手勢交互設計的長處,這樣一套原本屬于兩個體系的交互在魅族16上共存,卻也沒讓人在上手時感到迷惘,甚至還覺得很自然,這是魅族16出彩的地方。
魅族16的Flyme 7當然也有落于人后的地方,主要集中在特色功能不多和AI助手缺位,另外搜索和信息卡片屏的訪問和切換也有些讓人會摸不著頭腦。好在實驗室功能正在一個一個項目補課(比如長按解析屏幕上的文字或圖片),但現階段它相比友商的競品,魅族16的噱頭確實會少一些,哪怕搭載的是“驍龍845 AI處理器”。
但有了頂級SoC,在跑游戲的時候信心總能得到大幅強化,不論是對休閑卡牌手游,還是緊張刺激的對抗射擊,保證最高畫質表現和最流暢的幀數總是更容易。用魅族16玩了幾盤刺激戰場,打開HDR畫質和超高幀率,只要不碰上太強的對手,流暢的游戲體驗總是不會差的,至少畫面上不會差。而且魅族16在室溫下的散熱控制也較好,背面發熱區域溫差不大,熱量分布比較均勻且最高也只到38度多,玩大型游戲也不會覺得燙手。
唯一讓人覺得比較擔心的是魅族16的續航,在幾乎不怎么間斷的連續刷微博和朋友圈,處理QQ和微信的溝通,工作時聽聽歌飯點玩玩手游的壓力下,魅族16早上9點滿電出門,下午5點不到系統就會發出30%電量不足報警,如果不帶上備電或充電器,下班后的歸途可能會有些緊張,而這還是電池更大的魅族16 Plus的表現。
魅族本身對自己的電池續航也顯得很偏執狂,可以從30%開始一直提醒到剩個位數的強制浮窗提示手機電量不足即將關機,哪怕這時候手機電池還有8%。好消息是這一代魅族配備的24W USB Type-C快充能在20分鐘左右就充到接近50%的電量,一小時回到85%差不多滿血復活,出門隨身帶上,有交流插座就不會慌。
繼承前代方案 AI雙攝是簡單的驚艷
魅族16繼續沿用了上一代的攝像頭方案,后置雙攝依然是IMX380+IMX350的那套1200萬像素+2000萬像素組合,廣角端為IMX380搭配f/1.8光圈鏡頭,長焦端為IMX350搭配f/2.6光圈鏡頭,其中廣角端的IMX380鏡頭支持光學防抖,對焦則采用激光對焦方式。
魅族16相機的啟動速度很快,對焦的動作不論白天弱光都很犀利,相機界面已經精簡到不能再精簡,除了HDR開關,美顏開關可能會用到之外,基本上就是抓起來按一張就放手的程度,不思考怎么調相機app,只需要關心構圖(濾鏡相信大家都自己用別的app加了)。
由于硬件和上一代保持高度一致,魅族16的拍攝表現與魅族15非常接近。色彩方面,相比國內網紅爆款的濃妝艷抹,魅族16的色彩口味偏寡淡,不追求濃烈的高飽和度表現,喜歡原片風味的朋友會覺得魅族16的出片更容易接受一些。
畫面銳利程度方面,不論是畫面復雜,內容眾多的構圖,還是像大塊純色的物體拍攝,魅族16的細節紋理保留都做得很不錯。這也是一種思路,比起拍完馬上就發朋友圈,喜歡自己手動后期濾鏡處理的朋友會喜歡魅族16留下的原片。
經過魅族15的嘗試,魅族16現在在夜景環境中也更加激進,相比上一代自動夜景的扭捏,魅族16的夜景增強啟動積極性高了很多,晚上布滿霓虹燈的大街舉起手機也能正確判斷弱光并自行調整曝光,夜拍畫面表現上也略略有進步,能提亮整體畫面而盡可能保留燈光聚集處的細節。不過在該模式下你不能自己手動更改對焦點,會覆蓋相機app的夜景測光。
HDR、3倍變焦等附加功能的表現基本上和上一代持平,HDR能派上用場的場合,所產生的效果都是有限的,3倍變焦限于手機本身的成像極限可用度也不高,人臉回溯功能短短兩三個月時間內還不夠它離開實驗室階段。但魅族16的底子很扎實,后面如果有心繼續改進,在3000元以下的價位上拍照競爭力是很強的。
綜合實力高峰 重新點燃魅族野望的旗艦
如果去細數歷代魅族頂級機型,你很容易發現其實每一代都會留下讓人唏噓不已的短板,魅族16是這么久以來少見讓人挑不出什么大毛病的魅族旗艦機,而且這一回硬件上真正旗艦直起腰了,2698元起步就能買到驍龍845的機器,除了米家好像就它了,綜合設計,UI系統和相機等方面的表現看,競爭力極強。
但是黃章愿不愿意確保魅族16的充足供貨就是另一回事,“完美永遠在下一代”雖然可以給人期待,同時也是阻礙人購買當代機型的理由。或許這只是一套降低用戶期待的說辭,好不會出現那種面對大額預定數量備貨不充分的情況,只不過在臺積電工廠事故,芯片供應受影響的背景下,以魅族現在的地位能拿到多少驍龍845,可能是決定魅族16最終市場表現的關鍵因素。
-
魅族
+關注
關注
7文章
2673瀏覽量
4582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