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是國內的審核制度作祟,亦或者是平臺資源的整合問題,蘋果HomePod遲到了近1年半的時間,終于正式在國內蘋果商城和天貓旗艦店進行首發(fā)發(fā)售(售價:2799元)。也正因遲到到了這么久,可以說這一次HomePod進入國內市場,已經給足時間讓蘋果做好鋪墊和準備,而與大伙心情一樣,我首要關心的核心——到底“HomePod值不值得買”呢?!
由于到手時間限制,網絡上已有不少相關評測,所以本次評測不會太多贅述參數、設計上的解析,重點在于我個人經過一周的體驗,總結下來的一些體驗心得和想法。
上手初印象:這個桶很“蘋果”。
蘋果并非第一次做音頻,似乎也并非第一次做音箱,但HomePod確實是即AirPods之后,最受大眾關注的直系蘋果音頻產品。早在2017 WWDC HomePod發(fā)布之前,傳言新品是一款智能音箱,我大致猜測到其會長什么樣。蘋果一貫的風格:將簡約進行到底、帶來非常不錯的包容性,可以將其放在任何地方都不會有太多違和感;結合目前單體無線音箱或者智能音箱的主流趨勢,外形結構極有可能采用圓柱(錐)體,突出特點圓潤精致,果不其然HomePod具備這些特色。
電源線不可拆卸,必須插電才能用
但實際在拿到時我依然有點小驚喜,HomePod是我體驗過同體積音箱中最有分量的一款,2.5KG的體重雙手掂量都有點墜,甚至讓我誤以為其自帶了大容量鋰電池(并沒有)。
HomePod表面使用的是網眼狀的海綿材質,跟競爭對手的作品像Bose revolve身上的纖維織物布料不同,蘋果官方表示它由專門的材料部門打造,觸摸上去也有較小的彈性。
由于整機身上沒有任何一顆實體按鍵,甚至連肉眼可見的螺絲鉚釘都沒有一顆,因此一切的操控都需要通過頂部觸控顯示屏進行。蘋果從來不會在設計上讓我們失望,這塊顯示屏的逼格和顯示效果都非常出眾,只不過這次蘋果并沒有在這塊顯示屏上再帶來其他驚喜,主要作用可以概括為:狀態(tài)指示(Siri標識)、音量+/-和多功能按鈕三大功能。但相信大部分跟我一樣,當第一次適配成為后,所有操作都能通過“Hey Siri,XXXX”完成,基本也就很少會再次觸摸到這塊屏幕了。
上手初體驗:沒屏幕的iPhone?
在體驗HomePod之初,我遇到最大的困難“怎么才能連上它?!” 請注意,雖然HomePod集成有藍牙5.0模塊,但依然無法脫離WiFi網絡單獨作為一臺普通的藍牙音箱使用,這也導致像我們辦公室這般特殊環(huán)境下,一部設備需要單獨賬號密碼才可上網,逼得我不得不開備用機的熱點才能順利進行初次匹配。并且在初次匹配過程中,HomePod也將對你的iCloud賬戶信息進行同步,所以整個過程的快慢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你得網速、iCould服務器連接速度。
匹配完成之后,國行版的HomePod對比國際版的優(yōu)勢開始體現。支持簡體中文和粵語,不必再為自己蹩腳的英文感到捉急,只不過觸發(fā)語音識別的關鍵詞有點尷尬的“Hey Siri”。至于Siri好不好用,引用一句網絡上搞笑評價:[離智能越來越遠,反倒是離智障越來越近了]。倒不是Siri識別準確性有多差,恰恰相反,不管是從識別距離和內容準確度上HomePod的表現得非常不錯,而影響用戶體驗的地方其實主要集中在2點:
1、有延遲,不僅是聲音有延遲(不建議用HomePod看電影/電視),Siri的調用也是有延遲。例如突然想進行某項操作,用戶說完[Hey,Siri]之后,基本會有2-3秒鐘的延遲HomePod才能有所反應,這點在播放音樂過程中穿插其他指令時尤為明顯,這也導致我每次都不得不盯著頂部屏幕,看看到底Siri有沒有被喚醒。
2、Siri并不能解決主要的用戶痛點。Siri能做什么,它可以實現查閱某些信息(如天氣、某個詞語意思和一加一等于幾諸如此類)、設定鬧鐘和給某人打電話發(fā)短信等等,對比國內其他智能音箱已經能夠完成對用戶聲紋識別區(qū)分不同用戶、查快遞信息、語音訂外賣,甚至你只需說出想買什么即可完成購物下單,HomePod或者說是Siri,依然還停留在了語音識別的初步階段。
另外,從硬件的規(guī)格而言,HomePod內置了1G內存、A8處理器和iOS系統。整體硬件水平已經達到了iPhone6/6s的水準,這用在一款智能音箱上已有點性能過剩。所以本質上HomePod是一臺能完全獨立自主運行的蘋果設備才對,但實際上用了幾天你會發(fā)現,單獨去使用HomePod簡直上在為難它的同時為難著你自己....
但也不是絕對的,HomePod 其實也可以在沒有手機的情況下獨立進行簡單的音樂播放。而實現的前提是需提前在手機上的【家庭】 App 中,或者在初始設置時把你的 iTunes 賬號添加到 HomePod 中,并且你也已經提前訂閱了Apple Music,兩者缺一不可。
上手初聆聽:由Beats調音師操刀?
想用HomePod聽音樂,又不想每個月多付一份會員費給Apple Music?蘋果這次沒有那么絕情,大部分主流音樂APP如QQ音樂和網易云音樂等,都可以通過“AirPlay”將對應的曲目映射到HomePod上進行播放。刷抖音看小視頻能不能也用AirPlay?可以,沒有問題,實測抖音和今日頭條都兼容,只要你能接受這2-3秒的聲話不同步即可。
HomePod音質實況錄音,僅供參考
毫無疑問,HomePod的調音取向偏中低頻,或者也可以說是低配太過強悍而對中高頻有所影響,典型的美式豪邁風格,讓人有點誤解“這調音師是從Beats那挖過來了么?”而這樣的調教風格如果用于搖滾、金屬、嘻哈等風格的音樂絕對能在第一耳打動大部分人,并且位置非??壳暗娜寺曃恢?,也恰好迎合較為激進的“性格”,伴隨HomePod那8個揚聲器(7個中高音+1中低音),除非是把它放在豪宅/別墅,所營造出的寬泛聲場和與體積完全不匹配的聲壓級,足以應付正常開放客廳環(huán)境以下的場景。
而且,HomePod通過折疊號角式設計結構和特殊算法,從另一種方式上實現了360°全景聲,避免了音箱擺位對于音質上的影響。值得一提的是,HomePod還能根據身處的位置空間和當前狀態(tài),自行快速進行調整,例如你把它從客廳搬到了臥室里去用,它也能在幾秒鐘內重新校準好聲音動態(tài)分布,時刻保持自身發(fā)聲狀態(tài)處于最佳狀態(tài)。這點跟對手Sonos的“聲場校準”功能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兩者區(qū)別在于Sonos需借用用戶手機麥克風、并在不同場景都得分別進行一次校準;HomePod則實現了流程自動化。
但問題也就來了,以前我在評測耳機時曾反復強調過:低頻太重的耳機往往很容易讓人審美疲勞。同理,HomePod高頻亮度有余但細節(jié)不足,真正對于耳朵尖的朋友來說,這樣的聲音過于討巧,稍微應對注重表現力的曲目時,優(yōu)勝劣汰很容易顯現出來。
截止今天,很多媒體都把HomePod評為“音質最好的智能音箱”,以我個人的觀點而言,在智能音箱圈里HomePod的音質的的確確是目前最好,只不過在3000以內,以音質作為主要參考因素后,HomePod的音質競爭力表現一般,甚至在大品類“無線音箱”對比之中,只要你不是一名“低頻”發(fā)燒友,HomePod的音質水準依然沒太大優(yōu)勢。
HomePod最大的短板:智能生態(tài)鏈
據Strategy Analytics最新發(fā)布的研究報告《2018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場預測》指出,2017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場規(guī)模達到840億美元,較2016年的720億美元增長16%。2018年全球智能家居設備,系統和服務的消費者支出總額將接近960億美元,并在預測期(2018年至2023年)的復合年增長率達到10%,達到1550億美元。
HomePod既然是標注“智能音箱”,不得不說道兩句的部分肯定少不了智能生態(tài)鏈,而這也是目前蘋果生態(tài)鏈在國內布局,我個人感覺最為缺失的一環(huán)。首先,HomePod的智能家居生態(tài)鏈是以Apple Homekit為基礎向外輻射拓展,但在僅以國內大環(huán)境而言,現有支持Homekit產品的價格,比其他BAT平臺,如米家/阿里智聯等旗下產品來得更高。舉個最基本的例子,一個支持Homekit智能燈泡要價80-100元不等,而一個支持米家智聯的燈泡卻只需要40元左右。
可是,這并非是Homekit最為致命的一點,“看品質、重體驗”,這幾年大眾早已不在像以前過于把價格當成唯一衡量標準,相信很多人與我一樣,都愿意多掏一些預算為好設計、好產品而埋單。但說句老實話,Homekit目前在國內的普及狀況導致我實在想不出啥理由安利給各位,產品數量、種類對比國產BAT平臺而言差不多可以被按在地上摩擦。
是,沒錯。目前電商上有一些智能模塊或是配件,可通過二次開發(fā)或者定制,實現與其他家電搭配組合聯動;亦或者也有方法通過把Homekit與米家智能相關聯,可是并不是每個人都是程序猿、懂得諸如此類的“高端”玩法。從智能家居初步構建到日后成型,國產廠商已經能夠提供出一套相對完善且傻瓜式操作的解決方案,更更更重要的是HomePod+Homekit依然是停留在“聲控物聯”階段??赡芪ㄒ灰粋€能讓我找到推薦部署Homekit的理由是與“原廠”Siri有著更好的適配......(典型代表:iPhone用戶用著米家生態(tài)鏈產品,為了操作方便之類的理由,特意去改語音設置調用Siri)
反正說句實話,當我滿心歡喜拿到HomePod準備為它配置幾個小伙伴一起玩耍時,沒過多久,我已解毒了。
總結:誰才適合HomePod?
首先,音箱不是生活必需品,所以談不上每個人值得入手一部HomePod,并且,智能音箱的選擇上其實需要考究的點很多,包括:平臺、資源、音質和智能功能等等。只不過通過大篇幅的評測,不給點選購建議貌似也有點說不過去,那么我簡單的歸結出幾個要點吧。
在我眼里,HomePod毋庸置疑最適合果粉;并且最好擁有iPhone、MacBook/iMac和iPad等多部蘋果設備;并且在信仰的加持下愿意入手且搗鼓Homekit系智能硬件的朋友。三個因素都具備的情況下,HomePod無論是單純的作為一款音箱,或者是智能硬件的核心管家,都能友好的完成基本任務。
而對于普通的吃瓜群眾:假如你是沖著“音質”入手,我建議你先去就近的蘋果店里體驗一下HomePod,看看聲音風格是否喜歡,假如能接受的話,HomePod還算是適合你“可買”的音樂音箱;假如你是沖著想體驗蘋果帶來的人工智能,我建議你還是si了這條心吧...土豪?!不好意思,您請隨意便是。
-
蘋果
+關注
關注
61文章
24474瀏覽量
199979 -
homepod
+關注
關注
1文章
122瀏覽量
18039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