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周小米公司忽然被一家OLED面板企業柔宇科技撕逼,后者指責小米公司在折疊屏手機上虛假宣傳,并且價值觀很low,不值得尊重,之后小米也發表聲明稱雙折疊手機是小米自主研發的,不是LG樣機,稱柔宇科技在誤導公眾。
柔宇科技在這次撕逼大戰中獲得了關注度,但同時他們也一樣被扒皮了,號稱估值50億美元,掌握柔性屏OLED自主核心技術,經常PPT發布各種產品,但是他們的OLED面板一直沒有量產,宣稱3個月獲得了40億元訂單,但一直沒有哪家公司用過他們的面板,目前還在謀求IPO上市融資。
在OLED面板領域,三星是無可置疑的老大,來自群智咨詢公司的報告稱,2018年上半年全球AMOLED面板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將近2億部,占到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21%,也就是五部手機中就有一臺是使用AMOLED屏幕的。其中三星憑借技術及產能上的優勢牢牢把握著第一,今年上半年的份額高達94.7%,也就是全球上半年1.9億部AMOLED手機都使用了三星的AMOLED面板。
其次是LG、國內的維信諾、和輝光電及天馬微電子。上半年中前五位的OLED面板廠商還沒有京東方的身影,他們的AMOLED面板下半年才出貨,前面官方提到是10月份量產,良率超過70%,不過京東方的AMOLED面板打入了華為的Mate 20 Pro供應鏈,率先突破高端市場。
在各個權威調研公司的數據中,柔宇的OLED面板幾乎都沒有存在感,但是看過面板領域報道的讀者聽到柔宇的機會可能會更多,因為這家公司從2012年成立以來就活躍在各大媒體平臺上,隔段時間就會有重點技術或者產品發布、問世,除了這次與小米的撕逼事件之外,去年10月底柔宇發布了柔宇發布全球首個可折疊屏手機柔派,號稱首發驍龍7nm處理器,不過之后有媒體提到柔宇所謂的7nm處理器是他們的失誤(大家可以猜猜這個失誤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并沒有首發驍龍855。
根據官網介紹:
柔宇科技于2012年在美國硅谷、中國深圳及香港同步創立,五年內先后獲得國內外知名風險投資機構的六輪共同投資。2014年柔宇在全球第一個發布了國際業界最薄、厚度僅0.01毫米的柔性顯示屏,引領了柔性顯示和柔性電子產業的新潮流。
柔宇投資約110億元的國際柔性顯示基地及全球首條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類六代全柔性顯示屏大規模量產線于2015年10月在深圳籌建,2018年6月正式點亮投產,滿產規模超過每年5000萬片柔性顯示屏,可支持大量消費電子、智能交通、智能家居、運動時尚、教育辦公、機器人等行業應用,并已與國內外行業伙伴展開廣泛合作。
從官網介紹來看,柔宇是一家高科技公司,而且5000萬片OLED柔性顯示屏面板的產能都要遠超三星了(三星的柔性屏也只占OLED面板產能中的小部分),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從這家公司成立之后沒多久就有不少文章爆料柔宇科技PPT忽悠國家投資的內幕,而所謂中國大陸、美國、香港三地總部中,美國總部只不過是創始人劉自鴻的學生宿舍而已。
日前鋅財經又發布了一篇更詳細的文章扒皮了柔宇科技——狂咬小米的柔宇背后:量產、技術與上市危機 | 鋅事,除了指出首臺柔性屏手機柔派期貨之外,還揭露了多年來的九次融資、50億美元估值、5000萬片面板產能、自主核心技術等內幕,他們親自奔赴位于深圳市龍崗區坪地街道高橋社區環坪路6號的柔宇國際柔性顯示基地,并從正在工作的員工口中得知,柔宇的柔性屏目前已經投產,但是還未能達到量產的階段,原因是良率很低,工藝很難突破。另外,手機整機雖然已經有樣品出來,但距離量產依然很遙遠。
鋅財經還援引業內人士的消息稱:“柔宇科技宣傳的類六代全柔型顯示屏生產線,其實就是行業內定義的5.5代線,而這個類型的產線,已經沒有主流設備廠家提供設備了。技術上,目前柔宇使用的工藝路線,實質是氧化物薄膜晶體管技術,通常應用在大尺寸顯示技術上面,在小尺寸上,目前只有柔宇一家。這是他們的差異化,但還沒看到量產成果。”
此外,去年有媒體報道稱柔宇3個月內獲得了40億訂單,但經過市場調查,“沒有了解到哪家企業訂購了柔宇的產品。”而柔宇官方也沒有公布過其客戶。
一位接近柔宇的人士告訴鋅財經,這次的小米總裁林斌發布了小米的“折疊屏概念手機”,就相當于被人從手里搶了飯碗。由于失去了先發優勢,若是下次再去向投資人講故事,其難度也可想而知。并且對一個創業公司來講,目前到了E+輪,柔宇也急需給投資人一個交代。
-
OLED
+關注
關注
119文章
6220瀏覽量
224840 -
核心技術
+關注
關注
4文章
625瀏覽量
19675 -
折疊屏手機
+關注
關注
3文章
716瀏覽量
23763
原文標題:扒一扒柔宇科技:號稱估值50億美元,量產只在PPT?
文章出處:【微信號:IC-008,微信公眾號:半導體那些事兒】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