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蘋果第一財季營收同比下滑5%,iPhone手機銷售市場低迷,蘋果認為原因可能是iPhone售價太高導致。
為了保證營收iPhone XS和iPhone XR的價格相繼降低,為此庫克表示iPhone在華降價及銷售放緩原因主要是人民幣的貶值。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部分機型價格下降之后iPhone總體銷量實現了大幅飆升。
庫克表示在過去的一年中當地貨幣的被貶值,對于蘋果的售價來說就是漲了,但是為了恢復到之前的水平,蘋果將在中國的iPhone售價盡量的去降低到貨幣貶值前的售價水平,但是目前還不能保證結果如何,但是會進一步的跟蹤。
據報道,蘋果將會與相關的政府官員進行會談,計劃將蘋果更多的引入中國市場。降價策略是一步妙棋,但是蘋果公司能夠清醒認識到個中原因,并及時推出降價策略,也是讓大家覺得意外的,你又是怎么看的呢?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iPhone
+關注
關注
28文章
13479瀏覽量
202492 -
蘋果
+關注
關注
61文章
24476瀏覽量
200003 -
庫克
+關注
關注
0文章
181瀏覽量
2912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軟通動力數字人民幣解決方案榮獲 2024 金鼎獎--科技賦能業務創新案例獎
北京2024年7月22日?/美通社/ -- 7月21日,在備受矚目的"2024中國國際金融展"上,軟通動力信息技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所研發上線的"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應用服務平臺"脫穎而出,榮獲了
大圓柱超充電池研發企業「云山動力」獲近億元人民幣融資
近期,云山動力(寧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云山動力”)宣布接連完成天使輪和 Pre-A 輪共計近億元人民幣融資。
微遠基因宣布完成數億元人民幣D+輪融資,領跑病原分子精準診斷賽道
據麥姆斯咨詢報道,近日,微遠基因宣布成功完成數億元人民幣D+輪融資,由科泉基金領投,天心基金跟投。
奧士康向泰國工廠增資約合3.2億人民幣,并計劃8月舉行開業典禮
5月16日晚間,A股PCB企業奧士康(002913.SZ)發布公告稱,計劃使用自有資金通過全資子公司JIARUIAN PTE. LTD.向其泰國工廠森德科技增資16億泰銖(或等值人民幣)(16億泰銖約合3.2億人民幣)。
弓望傳感近日宣布完成數千萬人民幣的Pre-A輪融資
據麥姆斯咨詢報道,近期,無錫弓望傳感技術有限公司(簡稱“弓望傳感”)近日宣布完成數千萬人民幣的Pre-A輪融資,由中芯聚源、弘暉基金、上電科基金和成都思佰益基金共同投資,老股東紅杉中國追加投資。
智愈醫療宣布正式完成Pre-A++輪近億元人民幣融資
近日,北京智愈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智愈醫療”)宣布正式完成 Pre-A++ 輪近億元人民幣融資。
極氪上市創下新能源汽車上市最快紀錄,市值超498.73億人民幣
上市首日,極氪股價開盤報26美元/股,盤中最高升至29.36美元/股,最終收于28.26美元,總市值達到了68.9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98.73億元)。
設序科技完成約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
近日,設序科技宣布成功完成約億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阿米巴資本、聯想創投和涌鏵投資聯合投資。這一重大融資不僅為設序科技的未來發展注入了強大的資金動力,也充分顯示了市場對其創新實力和發展前景的高度認可。
芯金邦科技完成約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
近日,集成電路及芯片設計領域的佼佼者芯金邦科技成功完成了約億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國信弘盛和華西證券兩大投資機構共同出資,標志著市場對芯金邦科技的高度認可和對其未來發展的堅定信心。
長電科技公布2023年年度報告:全年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296.6億元
2024年4月18日,長電科技(600584.SH)公布了2023年年度報告。報告顯示,公司2023全年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296.6億元,全年實現凈利潤人民幣14.7億元;
蘋果市值一夜蒸發8000億人民幣
蘋果市值一夜蒸發8000億人民幣 蘋果公司近期麻煩纏身,先是因為蘋果公司在流媒體音樂業務的壟斷行為被歐盟罰款18.4億歐元。然后又有美國司法部和十幾個州的總檢察長對蘋果公司提起反壟斷訴訟,這使
臺灣三大面板廠血虧94.5億元人民幣!
WitDisplay消息,面板廠彩晶公布去年財報,由于面板產業低迷、以及公司設備轉換影響產出,去年稅后凈損46.72億元臺幣(約10.6億人民幣),不僅連續兩年虧損,虧損也寫下12年來最差。
百功半導體完成近億元人民幣戰略融資
近日,國內領先的半導體企業百功半導體成功完成了近億元人民幣的戰略融資。本輪融資資金將主要用于高端電容產品產線建設和產品開發等。這一重要融資將極大地推動百功半導體在集成電路和分立器件技術領域的發展,進一步提升其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