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力增長特別明顯的,是從事半導體設計等的中國國有企業清華紫光集團。該公司在2016年設立的子公司長江存儲科技致力于閃存開發,可望在2019年投入批量生產。
據說,美國蘋果公司也注意到該公司的技術,正研究采用該公司產品來制造面向中國市場的iPhone。紫光集團打算在今后十年里進行1000億美元的追加投資,直追在閃存技術上領先的韓國三星電子和東芝存儲器。
紫光持續進行巨額投資的原因是,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中國政府在2014年發布《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2015年又提出了到2025年將半導體自給率提升至70%的目標。
投入的補貼金額也有很大增加。政府從2014年設立的半導體投資基金中撥出了總額為1390億元的補貼。據說5月又新設3000億元的基金,通過補貼來進行的支持力度將越來越大。
中國也大力吸引人才,每年讓30萬名博士畢業生投入到高科技領域。這些工作的確取得了效果。某公司首席分析師南川明表示肯定說,“在設計領域已經達到不遜色于美國、韓國的水平”。
不過,把制造領域也加進去看,目前日本和中國在技術上還有距離,中國還在日本后面追趕。野村證券公司分析師和田木哲哉指出,“在閃存方面,東芝存儲器領先紫光兩年以上”。東芝存儲器公司社長成毛康雄充滿信心地表示,“雖然認為面臨威脅,但盡力做得最好就能戰勝”。
對于得到國家政策支持而進行追趕的中國,日本能夠在多大程度維持現在的優勢地位呢?技術進步是事關日本半導體存續的關鍵。
中日企業實力大對決-智能手機
中國的智能手機超越了美國的蘋果手機。據IDC市場研究公司統計,去年第二季度,華為技術公司在全球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大增41%,達到5420萬部,超過了蘋果的4130萬部。雖說只是一個季度的數據,但畢竟升至了全球第二。
中國智能手機得以在全球擴大份額的一個原因就是價格。各家公司均以售價在1萬日元(100日元約合6.1元人民幣——本網注)左右的低價商品作為主力,中國國內自不待言,還借此逐步滲透東南亞和非洲等新興市場。甚至有調查顯示,OPPO在亞洲已經占據最大的市場份額。
大約半年前,一名在馬來西亞從事貿易的商人周先生將智能手機從蘋果換成了華為,理由就是華為手機有雙卡雙待功能和高品質的攝像頭。據周先生說,在東南亞,大家都喜歡在社交媒體上發布漂亮的照片,中國手機價格不貴但功能強大。
緊追華為的OPPO更是將自己的手機定義為“拍照手機”,足見對攝像頭的重視。兩家公司都使用了人工智能技術修補照片,賣點就是普通人也能拍出專業級的照片。
相對于即將問鼎全球的中國智能手機,日本手機主要都是在國內銷售,規模最大的索尼2017年的銷量不過456萬臺,差距巨大。去年3月,富士通更是拋售了旗下的手機業務。日企在這方面的劣勢可見一斑。
但日本企業在智能手機關聯技術和材料供應方面仍然握有優勢。中國的智能手機也使用了很多日本的技術。去年進入日本市場的OPPO早在五年前就已在橫濱建立研發基地,足見其對于日本技術實力的重視。
在份額之爭日益白熱化的智能手機市場上,日本企業已無力對抗。如果不能繼續提高全球智能手機生產商都離不開的技術實力,日本甚至可能失守零部件這最后一塊陣地。
中日企業實力大對決-顯示屏
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BOE,是“Best On Earth”的縮寫,意為地表最強,體現出公司成為地球上最受人尊敬的偉大企業這一理念。如今,京東方的確正在向著全球第一顯示器生產商邁進。
根據英國IHS馬基特公司的統計,2017年京東方生產的電視用大型液晶面板的出貨量占全球市場的兩成以上,超越韓國LG公司躍居榜首。在智能手機使用的中小型面板方面也位居第三。目前,該公司正在加緊推動有機電致發光顯示器(有機EL)的量產。
過去,京東方的客戶主要是中國本土企業,現在正在加速拓展海外市場。京東方日本分公司社長、同時兼任集團副總裁的久保島力充滿自信:“現在,我們的銷量中有近五成來自海外市場,日本的一家大型電視機生產商已經將京東方作為供貨商并給予了最高的評價?!?/p>
京東方目前在中國擁有15家工廠。2017年,京東方先于LG等提前投產10.5代生產線,用于生產全球最大尺寸的玻璃基板。此外,京東方還不斷宣布開建新的工廠。
一直以來,京東方產品的品質總是被認為“距離韓國企業還差一步”,但眼下變化已經出現。華為公司宣布,即將在10月發售的最新旗艦版Mate 20手機會首次使用京東方生產的有機EL,而非一直以來的合作伙伴三星公司的產品。據說華為可能將于年內發售的“可折疊智能手機”也將使用京東方的產品,而三星多年來也一直在致力于該產品的研發。
在日本,Japan Display和JOLED公司也在推進有機EL的研發工作,但是影響力有限。經濟產業省相關人士透露,經產省內部至今甚至都沒有商討過顯示器的問題。從很早以前開始,研發的最前線就已經轉移到了海的那一面。
中日企業實力大對決-互聯網平臺公司
日本沒有BAT這樣的企業
日本對中國注定“不戰而敗”的領域是平臺公司。平臺公司指的是谷歌、蘋果、臉書和亞馬遜那樣通過對外部企業提供可成為事業基礎的產品和服務,從而獲取高收益的企業。
日本沒有這樣的企業。而中國的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三家互聯網平臺公司正迅速成長。其中,阿里巴巴和騰訊不斷推進使人們生活基礎設施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革新。
在上海市郊區的一家食品超市的天花板上,各種顏色的包裹隨著傳送帶迅速移動,簡直令人無法想象這是在一家超市看到的光景。這里是阿里巴巴集團推出的新一代超市盒馬鮮生。
盒馬鮮生融合了傳統零售店、電商和物流的功能。如果收貨地點距離店鋪3公里以內,顧客用手機APP下單,30分鐘內就可送貨上門。不管是在店內還是家里,只要有智能手機在手,在哪里都可以完成購物。
盒馬鮮生在上海和北京開設了約70家店鋪,計劃今年內將擴大至100家。阿里巴巴之所以大力發展零售店,是因為創始人馬云抱有危機意識。
在2016年10月的阿里云棲大會上,馬云說:“未來的十年、二十年,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說,只有新零售這一說?!?/p>
“新零售”革命席卷中國
阿里巴巴通過支付寶獲得了大量購物數據,有效利用這些數據掌握消費者特點,進行相應的促銷和廣告活動。
盡管電商在中國消費市場所占比例有所擴大,但現在還不過是15%左右的水平。于是,馬云提出了將電商、實體店和物流結合起來的“新零售”概念,將觸手伸向占消費市場80%多的線下市場。
外資企業也開始緊追“新零售”潮流。韓國悅詩風吟化妝品公司在杭州市的一家實體店利用了阿里巴巴的AR技術,讓顧客進行AR試妝。測試儀還可以檢測毛孔和肌膚敏感度情況,將適合顧客肌膚的商品自動顯示在屏幕中。這一服務吸引了許多年輕女顧客前來。
騰訊也不甘示弱。其業務包括在線游戲、視頻網站和以微信為代表的社交網絡服務。說騰訊是靠微信實現了成長也不為過。微信用戶有10億多人,微信上還有“小程序”和“微信支付”等,成為中國人的生活基礎設施。為增加支持微信支付的加盟店和用戶數量,收集更多的數據,盡管略晚于阿里巴巴,騰訊也在積極發展“新零售”。
與阿里巴巴不同,騰訊沒有自營的強有力電商。于是,2014年,騰訊對在物流方面頗具優勢的中國第二大電商京東集團出資。
除對法國家樂福出資外,騰訊還與全世界第一大零售商美國沃爾瑪合作。
新一代超市方面,騰訊出資的永輝超市開設了約50家“超級物種”。“超級物種”開店速度目前不如盒馬鮮生,但騰訊宣布今后的戰略投資集中在游戲和新零售上,今后可能加快發展新零售。
平臺公司主導零售革命。野村綜合研究所一位副主任咨詢顧問表示,有關通過新零售搜集到的數據的有效應用方法,今后應該會出現具體例子。
在上海推動中日合作創新的匠新公司CEO田中年一指出,現在阿里巴巴和騰訊都在派員工學習日本的零售經驗。此舉目的在于,學習實體店運營經驗和提升服務質量。
企業間激烈競爭催生創新
阿里巴巴和騰訊這兩家公司在主營支付軟件、游戲和電子商務的同時,還陸續將共享單車、外賣、約車和電動汽車等領域的大公司收歸旗下。
兩家公司出資的約車平臺滴滴出行和外賣平臺美團點評是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公司。阿里巴巴和騰訊不斷收購有發展前景的企業,還提供支付軟件和云服務等基礎設施,迅速成長為支配中國經濟的平臺公司。
前日本銀行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現任NTT數據集團中國業務首席戰略官的新川陸一指出,對于年輕的創業者們而言,創業公司能獲得阿里巴巴和騰訊出資或被這兩家公司收購是他們求之不得的。
兩大平臺公司在相同領域投資,引發了激烈的競爭。代表性例子是兩家出資的約車平臺滴滴出行。
阿里巴巴向共享單車公司ofo出資,騰訊也讓美團收購摩拜進行對抗。兩家公司創造了激烈的競爭環境,激活了創業公司的并購,給創業者和投資家們帶來了巨額利益。其結果是,中國形成了可以催生諸多創新的風險生態系統。
兩家公司在中國國內確立了壓倒性地位。阿里巴巴關聯企業螞蟻金服在東南亞和印度提供結算服務等技術。2017年,螞蟻金服收購在東南亞開展電子商務的拉扎達公司。今年3月,螞蟻金服追加出資2100億日元,防止被亞馬遜和京東集團趕超。
騰訊謀求向海外出口自己公司開發的游戲。不過,也有人指出,騰訊在海外的品牌力還較低。在沒有“保護墻”的全球市場,騰訊能在多大程度上顯示存在感還是未知數。
中日企業實力大對決-機器人與機床
在機床和工業機器人領域,日本已經確立起世界市場主要玩家的地位。在機床領域,日本和歐美企業占據了中高端市場,中國主要存在于無法進行更高精度加工的低端市場,國際競爭力不強。
從機床的進口額來看,中國排名第一,但在出口額排名中位居第五,數額不足排名第二的日本的一半。從數控機床等高性能產品在總出口中的占比來看,日本為95%,中國僅為35%。
相較于日本企業占據優勢的機床市場,中國在工業機器人領域的存在感更高。被視為業界四強的發那科、安川電機、德國庫卡和瑞士ABB四家企業的銷量就占到全球的半數以上。除了剛才提到的兩家日本企業外,日本還有川崎重工業、三菱電機、不二越這些中堅力量,完全稱得上是機器人強國。
然而,2016年發生的一件事大大改變了這一勢力分布圖。中國家電巨頭美的集團收購了德國庫卡。表面上看,此次收購的目的是要將庫卡的工業機器人用于美的的家電生產,以提高生產效率。
但美的對庫卡的收購也透露出基于發展本國機器人產業的中國政府的意圖。中國政府將工業機器人列為十個重點發展領域之一。中國有著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需求,但是控制機器人動作的伺服電機和控制器等核心部件的研發沒能如期推進,尚未成長起具有實力的企業。所以購買外資的技術也是業內根深蒂固的想法。
以收購庫卡為契機,日歐企業對于已經被納入中國資本的庫卡將會擴大在華的市場份額提高了警惕。但在兩年后的今天,美的與庫卡并未產生巨大的協同效益。
日本的優勢在于,四強中只有發那科和安川電機能夠自主生產伺服電機等核心部件。按照瑞穗銀行產業調查部的吉田樹矢所說,不僅是產品品質,日本在售后和自動化系統解決方案的提供上也超過中國。日本企業有必要進一步錘煉自己已有的優勢。
-
中國
+關注
關注
3文章
142瀏覽量
33508 -
日本
+關注
關注
0文章
98瀏覽量
20547 -
企業
+關注
關注
0文章
217瀏覽量
22886
原文標題:中日企業實力大對決!
文章出處:【微信號:CSF211ic,微信公眾號:中國半導體論壇】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軟通動力出席中日韓數字經濟合作交流會
福田汽車2024年度高光時刻回顧
年終特輯 | 回顧CET中電技術2024年度精彩時刻
![年終特輯 | 回顧CET中電技術2024年度精彩<b class='flag-5'>時刻</b>](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6/A0/wKgZomYLYZeAKGeVAAAmjZlQczk971.png)
天合光能參加第十輪中日企業家和前高官對話
HDD在企業存儲市場的優勢特點
使用TPA751輸出放大,在音頻播放開始和結束時刻,能夠聽見明顯的pop音如何消除?
只用STM32的RTC的話,如何讀取到分辨率為毫秒的時刻?
如何利用stm32L476內部的3個ADC采集同一時刻的三個輸入的數據?
2024專精特新系列獎項揭曉,見證榮耀時刻
![2024專精特新系列獎項揭曉,見證榮耀<b class='flag-5'>時刻</b>](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7/BD/wKgZomYWJrWAKR77AAAYsc5-0dg682.jpg)
專訪通快Philipp博士:激光行業的“Sora”時刻正在來臨
![專訪通快Philipp博士:激光行業的“Sora”<b class='flag-5'>時刻</b>正在來臨](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6/8C/wKgZomYKaruAXhh5AAHQeY255XY783.jp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