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幻電影《少數派報告》里,科技徹底改變了警察的辦案方式,因為「先知」能偵察出人的犯罪企圖,警方可以在罪犯犯罪之前將其抓獲,不用在案發后再趕往現場,這大大降低了犯罪率。
用科技預測犯罪,這樣的未來正在成為現實。
現在日本一些便利店的監控攝像頭就具備這樣的功能,日本一家人工智能公司 Vaak 開發出一款 AI 軟件,連接到監控后可以對店鋪顧客進行分析,能檢測出坐立不安、神情焦慮和肢體動作可疑的人,從而找出潛在的扒手,并提醒店員注意。
據彭博社報道,這項技術去年在橫濱一家便利店測試時,就成功識別出一名可疑的顧客,結果這個「可疑人士」真的在幾天后因為盜竊被逮捕,這件事成為了很多媒體的頭條,Vaak 這家 2017 年才成立的初創公司開始為人所知。
有了這個成功案例后,Vaak 創始人田中良表示「向 AI 預測犯罪的社會邁出重要一步」,目前 Vaak 這套 AI 系統已經在東京幾十家商店進行進行測試,并且從 3 月開始面向市場銷售,計劃在 3 年內進駐 10 萬家商鋪。
其實在英國等一些歐洲國家,一些大型連鎖超市也已經開始應用類似的 AI 分析工具,由一家叫做 Third Eye 的公司提供服務。不過出于安保原因,假裝 AI 分析系統的零售商都會要求這些人工智能公司對外保密。
據田中良介紹,Vaak 正在和日本最大幾家連鎖便利店和藥店進行接洽,雖然他沒有透露具體名字,但可以肯定的是,已經有好幾家日本大型連鎖品牌不同程度使用了這項技術。
泰科零售解決方案(Tyco Retail Solutions)一份報告顯示,2017 年全球零售商因為店內盜竊造成的損失約為 340 億美元,相當于總收入的 2%,這對于毛利率不高的零售業來說也是筆可觀的數字。
這也意味著背后有一個極大的市場,調研機構 Gartner 預計零售商會投入 2000 億美元在新技術上,其中很大一部分會用于 AI 防盜等相關技術。
按照田中良的設想,這種 AI 分析技術除了可用于零售商,還能在火車站臺等公眾場所預防自殺 ,將有自殺傾向的人檢測出來,提前阻止跳軌自殺等悲劇發生。
而在美國,這項技術真的像電影里一樣用于警務工作。去年 The Verge 就曾新奧爾良引入一套預測性警務技術,由硅谷公司 Palantir,通過追蹤人們和其他幫派成員的關系和犯罪記錄,并分析社交媒體,從而預測出某個人實施犯罪或成為受害者的可能性。
類似技術也在幾年前開始在應用,當地警局利用 AI 系統生成一份「熱名單」,標記出「芝加哥最危險的 400 人」,名單里除了包括有犯罪前科的人,但也有一些未曾犯罪,但被認為有潛在犯罪風險的人。
不過這些預測技術也引來不少爭議,有人將其與美國棱鏡門相比,認為執法部門隱瞞監視活動收集的證據,擔心這項技術被濫用,但另一方面該技術確實在提高警方的辦案效率。
隨著這種技術日漸成熟,人們更加需要想好怎么防止其被濫用,讓它成為造福人類的科技,而不是相反。
-
監控系統
+關注
關注
21文章
3941瀏覽量
176869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1530瀏覽量
270342
原文標題:日本便利店用 AI 預測盜竊,《少數派報告》正在成為現實
文章出處:【微信號:wulianwang66,微信公眾號:互聯網工業】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