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電子設備市場明顯下降,尤其是3C市場大幅下滑,相應的自動化市場也隨之跌宕起伏。不過,短暫的收縮并沒影響大家在電子行業的投入。
在昨日開幕的慕尼黑上海電子展&電子生產設備展上,參展規模再創新高。
更為關鍵的是,電子產品及生產設備供應商們更是緊跟市場步伐,產品推陳出新上火力絲毫不減。
工控君不僅看到了電子行業百花齊放的市場盛況,同時發現市場呈現了以下明顯的發展趨勢。
電子生產設備:智能化解決方案的較量
以自動化及運動控制、協作機器人為代表的,電子生產設備廠商不約而同展出了智能化解決方案。
以協作機器人為例,雖然展出規模不算大,但是特點非常明顯。
與以前在產品性能上比高低不同的是,今年各家又增加了競爭元素,即從從產品供應商到行業解決方案供應商的較量。
以發那科為例,將協作機器人與不同智能硬件、軟件的組合,展示了多種3C生產應用系統,并通過云端遠程服務系統實現服務器上集中管理以及故障預判等功能。例如,電子產品組裝系統和SCARA人機互動系統等案例。
當然,這種智能化解決方案不再是國際龍頭特有的服務,這次在展會上,大部分本土品牌也都具備了一站式智能化解決方案。說明大家都已經意識到涵蓋產品全生命周期服務的重要性。
另外,電子生產設備另一明顯趨勢是,產品差異化縮小,各家產品特點幾乎集中在幾點,例如高靈敏度、高精度、超高速、緊湊型、微型化、集成化、模塊化、易操作、智能化、柔性化。
這一現象既是隨著技術的發展,自動化行業市場格局越發集中,也有產品同質化的成分。
例如,產品比較突出的日企那智不越二超高速、緊湊型協作機器人,本土品牌遨博高精度、高靈敏度協作機器人,發那科智能、高速、緊湊型協作機器人等廠家。
電子產品:
小身材裝載高科技
今年展會參展的傳感器、連接器和開關電源等電氣產品廠家也非常多。難得的是,多且非常有質量。
作為電氣連接類產品,今年參展產品不僅在功能集成化上有所提升,且產品規格上也實現了縮小。不管是傳感器還是連接器,今年參展的產品尺寸都小到袖珍。
值得一提的是,幾乎所有的電子產品都搭載了AI、IoT技術,明顯感覺到智能硬件的時代已然到來。
例如,博士這次展出了非常龐大的芯片、傳感器、低壓開關等產品陣容,其尺寸都非常微小,且擁有多個數據傳輸接口和監控通道,小巧玲瓏卻能發揮大作用。
專業做傳感器的德國企業浩亭,此次參展兩大主題非常明確,即圍繞微型化和數字化展開。而萬可、菲尼克斯電氣本次展出產品也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另一明顯的趨勢是,電氣連接產品種類越來越細化。但并不意味著麻煩的選型。很大程度上,是大家已經將小小的傳感器和連接器也到了模塊化。因此通過不同的模塊化組合,實現不同的應用領域的需求。
例如廣瀨電機株式會社,僅汽車上應用的連接器就分為6大區域的不同應用方案。
整個2019慕尼黑上海電子展看下來,工控君最大的感觸是,隨著AI及IoT技術的發展,智能硬件與智能軟件相結合的解決方案正在引領市場。
不管是機器人,還是小小的傳感器,大家都將之實現了數字化、智能化應用。
-
智能化
+關注
關注
15文章
4944瀏覽量
55767 -
協作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文章
497瀏覽量
30206 -
發那科
+關注
關注
5文章
97瀏覽量
13376
原文標題:慕尼黑電子展側記:下滑后依然加速進軍智能化布局
文章出處:【微信號:gongkongBBS,微信公眾號:工控網智造工程師】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