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曲檬骨新材料有限公司

0
  • 聊天消息
  • 系統(tǒng)消息
  • 評論與回復
登錄后你可以
  • 下載海量資料
  • 學習在線課程
  • 觀看技術視頻
  • 寫文章/發(fā)帖/加入社區(qū)
會員中心
創(chuàng)作中心

完善資料讓更多小伙伴認識你,還能領取20積分哦,立即完善>

3天內不再提示

IBM 豪賭微內核,開發(fā)下一代操作系統(tǒng)

mK5P_AItists ? 來源:YXQ ? 2019-03-26 11:31 ? 次閱讀

IBM早在20世紀90年代豪賭微內核,看好它是操作系統(tǒng)領域的下一大技術,為此不惜耗費數(shù)十億美元,最后卻沒多少成果。

20世紀90年代早期,我們不知道計算機行業(yè)的發(fā)展方向,下一代技術是什么樣,甚至不知道驅動因素是什么。當時所有的開發(fā)人員都知道,服務器機房中或臺式計算機機上的操作系統(tǒng)根本不夠好;下一代操作系統(tǒng)需要更好,確切地說要好得多。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但出于某種原因,這個問題讓一家公司比其他任何公司更絞盡腦汁,那就是IBM。在過去這十年,這家公司比其他任何公司更著迷于操作系統(tǒng),可惜到頭來沒多少成果。問題出在哪里?IBM可能為內核熱而瘋狂。本文解釋了IBM為何迷戀于操作系統(tǒng),可惜最終一敗涂地。

1991年

Linux之父Linus Torvalds在這一年首次宣布開源操作系統(tǒng)Linux。(他說:“純粹是業(yè)余愛好,不會像gnu那樣龐大而專業(yè)?!爆F(xiàn)在看來他完全說錯了。)后來證明這則宣布對現(xiàn)代計算界而言事關重大,Torvalds構建內核的初期嘗試不是那一年的唯一嘗試,當時IBM正在這方面開展研究工作。

IBM如何成為90年代操作系統(tǒng)失敗的典例?

簡單來說,個人計算機革命常見的情節(jié)主線就像這樣:IBM想為企業(yè)界制造臺式計算機,使用現(xiàn)成部件來制造,包括商業(yè)合作伙伴微軟從Rod Brock那里收購的操作系統(tǒng)。

微軟隨后意識到它與IBM的交易并非獨家的,硬件公司搞清楚了如何對早期PC進行逆向工程,蘋果做出了微軟后來“借鑒”的產品,個人計算機革命就這樣蔚然成風。當然,凡是買過Commodore 64、ZX Spectrum或MSX的人都知道,實際情況比這更加復雜,忽略了大部分的歷史真相,包括參與早期PC革命的那些公司開發(fā)的一些產品。

然而,IBM PC克隆機和軟件的崛起使得許多公司在90年代初期淪為了旁觀者。

出人意料的是,其中一家公司居然是IBM。

當然,IBM在那個時代可謂順風順水:該公司發(fā)布了第一批ThinkPad;IBM成了龐然大物,朝多個方向發(fā)展,以至于不可能崩塌。但IBM還未來得及慢慢品嘗PC的勝果,克隆機制造商們已將這家公司變成商業(yè)計算市場中的另一個玩家,而IBM想要做得更好。

現(xiàn)在,如果你稍微精通技術,可能會覺得在這番開場白后,我會談論OS/2,這個操作系統(tǒng)是微軟和IBM決裂的焦點。不過雖說OS/2無疑是故事的主角,但不是唯一的主角。 IBM有比這更宏大的計劃。

IBM想要構建各大操作系統(tǒng)都離不開的內核:為此它同時開展兩個項目(而不是一個項目),著力開發(fā)全新的操作系統(tǒng)技術。

這兩個項目都很大膽,但由于與另一家公司關系更密切的某個軼聞:關于藍色、紅色和粉紅色卡片的故事,一個項目比另一個項目更被人們所記住。

三套卡片,兩種命運

20世紀80年代末蘋果完成員工重組后,開了一次異地會議,目的是試圖在史蒂夫離開后的時代探索Mac OS的未來,當時喬布斯和沃茲尼亞克已離開了這家公司。

大致來說,卡片是頭腦風暴會議的產物:藍色卡片代表對Mac OS的近期更改,粉紅色卡片代表長期更改,而紅色卡片代表更為高級的更改(這種情況下,紅色好比是更深的粉紅色)。

這些卡片最終如同兩個團隊的行軍令:藍色卡片帶來了Mac OS System 4中的新功能,粉紅色和紅色卡片是長期計劃的一部分。遺憾的是,規(guī)模較小的粉紅團隊無法在合理的時間內實現(xiàn)這些功能,成為了“范圍蔓延”(scope creep)的受害者,后來做出這個決定:開始全面開發(fā)一種新的操作系統(tǒng),使用一種名為微內核的模式,微內核實際上構建了一個極簡的軟件層,可以通過它處理所有任務。這項工作最終與Mac OS完全獨立開來。

這時候IBM重新發(fā)揮了作用。粉紅團隊的工作持續(xù)時間長,但在90年代早期非常先進,而且與IBM計劃為其Power Systems系列推出一款新的處理器系列很吻合。

這番合作導致蘋果使用相關的PowerPC處理器系列,但它也促成了一家名為Taligent的新公司――蘋果的粉紅團隊和IBM自己的員工將開發(fā)對Mac OS來說太過龐大的這款未來操作系統(tǒng)。1991年10月《紐約時報》的新聞標題令觀察人士大跌眼鏡:“IBM現(xiàn)在是蘋果的主要盟友。”

代表那一代人心聲的John C. Dvorak在1994年《PC Magazine》雜志上的一篇專欄文章闡述了這家公司的終極計劃:“Taligent在這個世界上扮演的角色是創(chuàng)造這樣一個環(huán)境,我們購買的一款款應用程序都直接做入到操作系統(tǒng)中。由于應用程序是可編程的,你可以組建成自己的定制套件。Taligent也許會終結我們所知道的所有應用程序。”

大膽的想法。然而,這不是IBM在這方面的唯一項目,也不是最大膽的項目。

“它不是明天的最佳操作系統(tǒng),就是滑鐵盧式的慘敗?!?/p>

John C. Dvorak早就對IBM在大肆宣傳的Workplace OS上耗費的心血下了正確的結論,IBM在整個90年代早期都在開發(fā)這個基于微內核的項目。

一個微內核一統(tǒng)天下

這邊廂Taligent剛起步,那邊廂IBM的員工已經在研發(fā)自己的微內核,基于卡內基?梅隆大學的MACH微內核方面開展的現(xiàn)有工作。

IBM大力開發(fā)的系統(tǒng)叫什么?Workplace OS。使命是什么?想成為處于另外每款操作系統(tǒng)核心的操作系統(tǒng),就是這樣。

由于當時IBM對眾多操作系統(tǒng)都有興趣,除了OS/2和Taligent外,它還在MS-DOS、Windows和操作系統(tǒng)標準POSIX方面擁有名正言順的話語權,此外還有它自行開發(fā)的操作系統(tǒng)OS/400和AIX,當時后者可能最接近操作系統(tǒng)界的核心。隨著人們對微內核越來越有興趣,一方面是由于微內核在可靠性方面有優(yōu)點,IBM有能力推進其愿景,它之所以試圖推進愿景,一方面是由于它覺得讓不同的操作系統(tǒng)有一個標準的基礎可以省錢。

(然而為了省錢卻付出了高昂的代價: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研究人員Brett D. Fleisch和Mark Allan A. Co在1997年的事后分析中指出,IBM花了近20億美元試圖讓Workplace OS取得進展,這筆資金約占IBM五年期間總收入的0.6%。)

至少可以說,Workplace OS很大膽――順便說一下,其在內核方面的野心實際上橫掃Taligent自己的微內核,不過并不橫掃Taligent項目本身。這個概念立足于所謂的“操作系統(tǒng)大統(tǒng)一理論”(GUTS),實際上旨在圍繞常見的操作系統(tǒng)構建標準子系統(tǒng),以便不同的軟件可以使用相同的基本服務,即使它們使用不同的操作系統(tǒng)。

這是個好主意,盡管很大膽,說好聽點其使命是讓操作系統(tǒng)更高效地工作。但說難聽點,IBM似乎試圖在PC界重新成為霸主。

就是有一個問題:微內核還沒有準備好完成IBM希望它完成的重任。

“沒錯,Linux是整體式的,我同意微內核更棒。對于一個爭議較少的話題,我可能會基本上同意你所說的。從理論上和美觀上的角度來看,Linux落于下風。如果GNU內核在去年春天已經準備好,我甚至懶得開始搞我的項目:事實上GNU內核未準備好,現(xiàn)在仍未準備好。就現(xiàn)在可用這點而言,Linux大獲全勝?!?/p>

Linus Torvalds在1992年發(fā)表在Usenet新聞組comp.os.minix上的帖子中這樣回應。起因是MINIX的開發(fā)者Andrew S. Tanenbaum發(fā)帖子稱,Linux已經過時,一方面是由于Linux使用了更傳統(tǒng)的整體式內核;在這種內核中,操作系統(tǒng)最基本的部分都在內核本身內部加以管理,而不是像使用微內核那樣作為服務分離出來。Torvalds和Tanenbaum之間的爭論家喻戶曉,一方面是由于Torvalds直接受到Tanenbaum在MINIX方面的工作的啟發(fā),但他最終選擇了擁有性能優(yōu)勢的整體式內核。

OS/2 Warp Connect for PowerPC,使用Workplace OS的第一個也是最后一個操作系統(tǒng)。(圖片來源:OS/2 Museum)

為何IBM試圖重塑操作系統(tǒng)的計劃沒有成功?

IBM擁抱的微內核概念并非不切實際的概念。

當時已有足夠的證據(jù)表明開發(fā)一種基于MACH內核的操作系統(tǒng)是值得的――畢竟,NeXTSTEP操作系統(tǒng)(后來成為現(xiàn)代MacOS的基礎)是從MACH內核發(fā)展起來的。當時相比許多操作系統(tǒng),NeXTSTEP運行起來穩(wěn)若磐石。

但IBM的野心加上微內核模式的一些技術弱點最終導致沉船。無論是對外部合作伙伴來說,還是對長期合作伙伴來說,IBM在90年代早期操作系統(tǒng)方面異常大膽的舉措(尤其是與蘋果的合作)似乎沒有多大意義。

1991年《紐約時報》的一篇文章披露了微軟與IBM之間圍繞OS/2的分歧,時任微軟系統(tǒng)軟件高級副總裁、后任職CEO的Steve Ballmer當時暗示,操作系統(tǒng)方面兩方面試水的做法直接導致這兩家公司之間出現(xiàn)鴻溝。

Ballmer說:“我無法告訴你IBM的戰(zhàn)略是什么,但我確實知道它沒有在與我們合作。這對我們有利,因為IBM的客戶也無法理解它?!?/p>

當然,結果證明Ballmer是對的,因為IBM在操作系統(tǒng)領域的復雜項目未能風靡世界(當然,OS/2確實有其擁躉。)

微內核的問題涉及兩方面,至少IBM的情況是這樣:一是,將它整合起來并滿足所有這些彼此競爭的需求非常復雜,IBM在這個項目上花費數(shù)十億美元就表明了這一點;二是,微內核在設計上犧牲速度以換取穩(wěn)定性――IBM很快意識到服務器客戶絕對不想要這樣,這導致該公司背棄原來的Workplace OS承諾。按照上述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事后分析:

IBM的內部討論專注于AIX。最后,在1993年Comdex展會上,IBM董事會主席郭士納宣布微內核不會取代AIX。IBM意識到許多AIX用戶不會接受微內核系統(tǒng)引起的性能下降。 IBM還擔心微內核對直接在硬件上運行的高性能HP或Sun Unix系統(tǒng)造成競爭障礙。相反,郭士納告訴AIX客戶,如果他們以后感興趣,可以遷移到Workplace OS。

該計劃的AIX部分最終被擯棄,但Workplace OS工作仍在繼續(xù),目標是將Workplace OS納入到基于OS/2的PowerPC工作站。但是該公司的64位PowerPC 620芯片遭到媒體的詬病后,這導致Workplace OS方面的工作一敗涂地,僅剩很少見到的OS/2 Warp的PowerPC版本這個碩果。

那么,蘋果與IBM的合作項目:Taligent如何呢?這個合作項目面臨諸多挑戰(zhàn),其中許多是由文化沖突引起的:IBM出身的高管更嚴謹,蘋果的粉紅團隊的成員更崇尚自由。合作表面上已經很大膽,實際開展起來很難。

1993年《財富》雜志上的一篇文章特別指出:“技術挑戰(zhàn)――開發(fā)面向對象的操作系統(tǒng)以便與微軟和Next競爭――難度很大。社會工程方面的挑戰(zhàn)――面對兩種截然相反的經營理念的碰撞,打造一種新的企業(yè)文化――難度可能更大。”

而最終,Taligent沒有完成任務。它未能發(fā)布一款操作系統(tǒng)(盡管IBM施加了巨大壓力),只是最終發(fā)布了一個運行時系統(tǒng)CommonPoint,該系統(tǒng)取得了一些成功,但并未大獲成功?;萜找欢燃尤肫渲?,只是合作關系在1995年底完全破裂,只剩下IBM收拾殘局。

2014年,Daring Fireball的抄寫員John Gruber寫道:“Taligent是導致蘋果處于這種絕望的困境中,最后不得不收購NeXT的夢想未能實現(xiàn)的幾個慘敗之一?!?/p>

蘋果在20世紀90年代面臨著一次又一次的操作系統(tǒng)危機,最終收購NeXT獲得了微內核,盡管NeXT基于卡內基?梅隆大學的MACH微內核技術。這根本不是他們花大量時間和資金來開發(fā)的微內核。

“OS/2 for PowerPC無疑是有趣的實驗,盡管試驗失敗。無法判斷導致這次失敗的主要是OS/2 for PowerPC的缺陷還是這是整個PowerPC平臺的失?。赡苤皇沁h遠達不到預期)?!?/p>

OS/2 Museum的撰稿人Michal Necasek在回顧IBM針對PowerPC的OS/2版本時這樣寫道。該版本只推出了一個限制性很強的版本,并沒有太多的相應軟件。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圍繞Workplace OS構建的一個對外發(fā)布的系統(tǒng)毫無支持可言,盡管“一個內核一統(tǒng)天下”的理念逐漸成為這個項目的核心。

回想起來,這不像是多么意外,但如果我可以鉆入時間機器,回到30年前,告訴大家芬蘭的一個程序員會打敗IBM開發(fā)一款“通用”操作系統(tǒng)的夢想,我敢肯定我會被笑話,趕出房間。

但如果你細細分析一下,Linux基本上實現(xiàn)了Workplace OS夢想的每一個要求――它是一個常常用作另外眾多操作系統(tǒng)基礎的操作系統(tǒng),其解決方案用于從嵌入式系統(tǒng)、智能手機、服務器到電視機的各個地方。當然,雖然Windows和MacOS不使用Linux內核(不過微軟越來越喜歡Linux),但它卻是谷歌Chrome操作系統(tǒng)的關鍵要素,這款操作系統(tǒng)對于將另外某家公司的夢想變?yōu)楝F(xiàn)實略知一二。其實,它唯一沒有做的就是每當它被使用都會改善IBM的收入,盡管IBM收購Red Hat。

微內核與單內核之爭可能根本不會完全消失,一方面是由于它對于計算機科學家或Hacker News網站的評論者來說是頗有價值的學術辯論。當然,兩者都不乏成功的例子:MacOS借鑒了這兩個概念的要素,而嵌入式QNX在微內核的穩(wěn)定性方面做得很出色。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谷歌開發(fā)中的Fuschia操作系統(tǒng)被認為是安卓和Chrome操作系統(tǒng)的替代者,它基于微內核。所以純粹的微內核終歸會看到出頭之日。

在許多人似乎懶得為使用微軟Windows之外的操作系統(tǒng)而操心的世界,IBM認為它有機會開發(fā)下一代操作系統(tǒng)。

相反,它失敗了。失敗了兩次。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fā)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guī)問題,請聯(lián)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IBM
    IBM
    +關注

    關注

    3

    文章

    1766

    瀏覽量

    74864
  • 內核
    +關注

    關注

    3

    文章

    1382

    瀏覽量

    40430

原文標題:IBM 內核慘?。?0 億美元打水漂 !

文章出處:【微信號:AItists,微信公眾號:人工智能學家】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收藏 人收藏

    評論

    相關推薦

    【「鴻蒙操作系統(tǒng)設計原理與架構」閱讀體驗】-前四章閱讀有感

    接觸過的桌面型操作系統(tǒng)(Windows、Linux、MacOS)中,再給用戶提供的般的安裝版本中是不含數(shù)據(jù)庫的。不知道其他同行怎么看待這句話,歡迎大家留言溝通。 下一代操作系統(tǒng)的關鍵
    發(fā)表于 01-31 11:33

    【「鴻蒙操作系統(tǒng)設計原理與架構」閱讀體驗】01-

    他軟件之間的交互。 2019年8月9日,華為開發(fā)者大會正式發(fā)布鴻蒙操作系統(tǒng)(HarmonyOs)。鴻蒙操作系統(tǒng)被定位為面向全場景、全連接、全智能時代的下一代智能終端
    發(fā)表于 01-25 11:05

    NVIDIA助力輕威科技開發(fā)下一代多人實時運動捕捉系統(tǒng)

    在本案例中,通過使用 Jetson 平臺,輕威科技研發(fā)了無需穿戴的下一代多人實時運動捕捉系統(tǒng) SemCam,可以在演員無需穿戴任何 Mark 點和傳感器的前提下,僅憑 AI 視覺識別和 AI 視覺
    的頭像 發(fā)表于 11-13 11:46 ?366次閱讀

    新書發(fā)布——《RT-Thread嵌入式實時操作系統(tǒng)內核、驅動和應用開發(fā)技術》

    我們非常高興地宣布,由鄭苗秀、沈鴻飛和廖建尚編著的《RT-Thread嵌入式實時操作系統(tǒng)內核、驅動和應用開發(fā)技術》書正式發(fā)布。本書的編寫團隊由多位在嵌入式和實時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9-03 08:06 ?731次閱讀
    新書發(fā)布——《RT-Thread嵌入式實時<b class='flag-5'>操作系統(tǒng)</b><b class='flag-5'>內核</b>、驅動和應用<b class='flag-5'>開發(fā)</b>技術》

    為了學習內核開發(fā),大佬手搓了個輕量級操作系統(tǒng)YiYiYa OS

    作者:evilbinary(鴨佬) YiYiYa操作系統(tǒng)個樸實無華的操作系統(tǒng),追求快速開發(fā),最小實現(xiàn),同時遵循SOLID原則。編碼簡潔明了,非常適合學習
    發(fā)表于 08-30 14:57

    為了學習內核開發(fā),大佬手搓了個輕量級操作系統(tǒng)YiYiYa OS

    YiYiYa操作系統(tǒng)個樸實無華的操作系統(tǒng),追求快速開發(fā),最小實現(xiàn),同時遵循SOLID原則。編碼簡潔明了,非常適合學習操作系統(tǒng)的同學。目
    發(fā)表于 08-27 10:08

    蘋果啟動下一代操作系統(tǒng)研發(fā),iOS 19.watchOS 12等代號曝光

    和visionOS 2等系列最新操作系統(tǒng)后,蘋果的軟件開發(fā)團隊并未停下腳步,他們已經開始將大部分工程注意力轉向下一代操作系統(tǒng)的研發(fā)。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7-01 16:03 ?774次閱讀

    ASMPT與美光攜手開發(fā)下一代HBM4鍵合設備

    在半導體制造技術的持續(xù)演進中,韓國后端設備制造商ASMPT與全球知名的內存解決方案提供商美光公司近日宣布了項重要的合作。據(jù)悉,ASMPT已向美光提供了專用于高帶寬內存(HBM)生產的演示熱壓(TC)鍵合機,雙方將攜手開發(fā)下一代鍵合技術,以支持HBM4的生產。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7-01 11:04 ?982次閱讀

    德州儀器與臺達電子合作開發(fā)下一代電動汽車車載充電和電源解決方案

    近日,德州儀器 (TI) 宣布與全球電源和能源管理制造商臺達電子 (Delta Electronics) 達成長期合作,共同開發(fā)下一代電動汽車 (EV) 車載充電和電源解決方案。此次合作將利用兩家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6-26 14:39 ?647次閱讀

    豐田、日產和本田將合作開發(fā)下一代汽車的AI和芯片

    豐田、日產和本田等日本主要汽車制造商確實計劃聯(lián)手開發(fā)下一代汽車的軟件,包括在生成式人工智能(AI)和半導體(芯片)等領域進行合作。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5-20 10:25 ?1026次閱讀

    日本車企聯(lián)手開發(fā)下一代汽車軟件

    豐田、日產、本田等日本汽車制造商宣布將共同開發(fā)下一代汽車軟件,結合各自在AI和半導體領域的優(yōu)勢。隨著汽車行業(yè)數(shù)字化轉型的推進,日本經濟產業(yè)省即將公布的發(fā)展路線圖強調了汽車制造商間的合作重要性,尤其聚焦在軟件定義汽車(SDV)上。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5-17 11:14 ?618次閱讀

    內核實時操作系統(tǒng)的介紹

    內核實時操作系統(tǒng)(Microkernel Real-Time Operating System, μRTOS)是種專為實時設計的操作系統(tǒng)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5-11 17:13 ?565次閱讀

    三星電子已開始與Naver合作開發(fā)下一代AI芯片Mach-2

    三星電子與Naver合作開發(fā)下一代AI芯片Mach-2,這舉措標志著兩家公司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深度合作進步加強。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4-18 14:40 ?746次閱讀

    使用NVIDIA Holoscan for Media構建下一代直播媒體應用

    NVIDIA Holoscan for Media 現(xiàn)已向所有希望在完全可重復使用的集群上構建下一代直播媒體應用的開發(fā)者開放。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4-16 14:04 ?743次閱讀

    Tower與天宜共同開發(fā)下一代AR/VR OLED微型顯示器

    宣布,雙方將在下一代AR/VR OLED微型顯示器的開發(fā)領域展開戰(zhàn)略合作,以滿足中國和全球市場對先進AR/VR解決方案日益增長的需求。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3-04 10:54 ?1052次閱讀
    大赢家娱乐城信誉| E世博| 百家乐官网机器二手| 百家乐官网出闲几率| 做生意选店铺位置| 网上百家乐内| 黔东| 利都百家乐官网国际娱乐| 百家乐赌博策略大全| 乐九线上娱乐| 真人百家乐官网蓝盾赌场娱乐网规则 | 羊和鼠做生意摆件| 大发888娱乐城下载lm0| 漯河市| 百家乐心得分享| 大发888下载网址| 百家乐官网投注平台信誉排名 | 大发888大法8668| 百家乐官网注册优惠平台| 网上百家乐作弊不| 大发888 zhidu| 百家乐官网赌场破解| 7人百家乐中号桌布| 恒和国际| 百家百家乐官网官网网站| 大发888娱乐城 真钱下载| 百家乐官网赌博博彩赌博网| 十三张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金百家乐官网博彩公司| 百家乐筹码币方形| 正规博彩通| 百家乐打法内容介绍| 阿克苏市| 网上百家乐哪里开户| 百家乐包赢| 金宝博百家乐游戏| 一二博娱乐| 黄金城百家乐游戏| 合法赌博网站| 百家乐优惠高的网址| 玉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