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種以 DNA 為原始材料來設計、組裝并運行的軟機器人新材料,它可以用自身新陳代謝來驅動,它也可以應用于生物檢測,并且有望做成便攜式的檢測裝置。
這是一項材料學的突破。這項研究來自美國康奈爾大學生物工程和環境工程系教授羅丹的實驗室,論文發表在《科學·機器人學》雜志(Science Robotics )。他接受了 DeepTech 的獨家專訪,詳細介紹了此項研究的來龍去脈以及應用前景。
圖丨該圖顯示,從 DNA 雙螺旋分子開始逐級有層次組裝,最后形成宏觀的有結構的類生命材料;在人工新陳代謝驅動下,可以自主逆流而上。(來源:SCIENCE ROBOTICS)
眾所周知,DNA 是生物遺傳材料,然而 DNA 也能作為納米級別的建筑材料,羅丹實驗室近二十年前就率先合成了樹枝狀 DNA,并將其引入分子檢測,實現了 DNA 的納米條形碼;它還可以和抗體鏈接,形成 DNA-抗體雜化分子,后者有望在高通量核酸檢測和靶向治療方面廣泛應用。
同時,羅丹實驗室創造出宏量的 DNA 水凝膠,可以廣泛應用于藥物傳遞和細胞三維培養,如今已經利用 DNA 水凝膠制造出蛋白質,能夠實現在無細胞系統生產大量的活性蛋白質,包括那些活細胞無法生產的蛋白質,這為藥物篩選和蛋白制藥提供了一條嶄新的途徑。另外,羅丹實驗室還設計研發出一種自然界不存在的超材料,DNA 超膠,后者具有既是固體又是液體的特征,其動物實驗顯示,DNA 超膠能激發小鼠的天然免疫機制從而抑制小鼠的腫瘤生長。
這次 DNA 軟機器人材料正是在上述研究基礎上做出的。
此次羅丹團隊提出了一種全新的概念:類生命材料,將人工新陳代謝賦予給 DNA 水凝膠。
雖然這種“類生命材料”是第一次實現,還處于雛形階段,但已經能夠自發形成有層次、有組織的形狀,并能自主地逆流運動,甚至和另外的“類生命材料”賽跑。
這種“軟機器人”材料可以從 55 個核苷酸堿基的 DNA 分子增殖形成幾毫米長的 DNA 水凝膠,這種膠體通過首端生長、尾端降解獲得動力,從微流系統中獲得“營養”,實現“人工新陳代謝”從而自主運動。
羅丹表示,期望“類生命材料”的誕生能夠開拓一個新領域,并在生物醫學上實現其它材料難以企及的應用。
圖丨 DNA 軟機器人的原理。(來源:SCIENCE ROBOTICS)
問:羅教授,你們為何選擇 DNA 材料作為研究課題呢,可否介紹一下這次研究的背景?
我選擇這個領域已經 20 年了。我在康乃爾大學化工系做博士后的課題之一是用多聚物材料做藥物遞送載體,就是用多聚物來遞送 DNA 藥物。后來自己留校獨立以后,馬上就想到 DNA 本身就是多聚物,我為什么要用其他多聚物來遞送 DNA 呢?能不能把 DNA 當作多聚物來用呢?
其實多聚物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其拓撲結構。如果要想把 DNA 當作多聚物的話,我必須創造不同的 DNA 拓撲結構。而我博士論文研究課題之一正好是 DNA 拓樸異構酶,所以結合這些基礎,我自己實驗室的第一篇論文就是關于發明樹枝狀拓撲結構的 DNA 材料,發表在《自然·材料學》雜志(Nature Material)。
做完這個研究以后我發現,有很多酶可以去作用 DNA。比如,只要你把 DNA 多聚物做成黏性末端回文結構,它就可以自己連接起來,那么連起來的 DNA 分子在水溶液里就是一種膠。于是我們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個完全用 DNA 做成的水凝膠。
進而,我們認為可以把基因給放到 DNA 水凝膠的骨架上,這樣基因就不會擴散出去,所以在中心法則(注:遺傳信息從 DNA 傳遞給 RNA,再從 RNA 傳遞給蛋白質,即完成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的過程)下,你就可以在無細胞系統中生產出蛋白,也就是說可以只用 DNA 水凝膠來生成蛋白質,而不用活細胞。要知道,很多蛋白對細胞實際上是有毒性的,并且細胞不會讓某一種蛋白過量生產,而用 DNA 水凝膠的無細胞系統來生產蛋白質就不會有這樣的限制。
于是這個無細胞系統就成為了一個非常有應用前景的項目。后來我們還做了一種超材料(Metamaterials), 超膠,既是固體又是液體的膠,它可以激發天然免疫系統,做成抗腫瘤藥物。
DNA 軟機器人材料這個課題有些歪打正著。我們當時想做的是生物檢測芯片,就是說血液或尿液流過的時候,芯片接觸到有病原菌的 DNA 就會發不同的光,這樣的話在顯微鏡下檢測有什么光,就會知道有哪些感染。
但是我們在此研究過程中,我們突然發現DNA 在這個微流系統中像漁網一般纏繞起來,這些纏繞的 DNA 可以形成不同的圖案。然后我們就想到要把 DNA 材料做成類生命,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讓它有人工新陳代謝。
生命還有一個特征就是從細胞到組織,再到器官、系統,它有一個層次組裝的結構。DNA 也是從核苷酸到 DNA 長鏈,然后組成染色體,所以材料本身要有組裝,自主形成層級結構。
人工新陳代謝需要有調控的合成和降解。DNA 合成和降解很容易實現,現在關鍵就是你怎么把它們有機調控起來,尤其是要有反應時間和反應空間的控制,就像城市的自來水管或者高速公路,我們嘗試將其設計成一種有反饋有調控的結構。
這樣 DNA 在前方合成、后面降解,可以用最基礎的流體力學的計算機模擬,所以我們就設計了這種很微小的管道系統,把合成速度加快,降解的速度稍微慢一點,它整個結構就開始自動往前走。如果你合成的速度和降低速度都一樣的話,那就停留在原地了。
正好我的一個博士后是系統工程的博士,做過機器人研究,所以就很容易和軟機器人聯系起來了。
問:DNA 軟機器人應用前景是我們很關心的一個問題。
比如生物檢測。DNA 軟機器人系統不同于熒光檢測,不需要定量檢測(當然將來也可以做到定量檢測),只需要看到有目標漁網結構出現,肉眼或智能手機就可以識別,那么就是檢測出目標 DNA 了。
這個檢測系統的優勢是便捷,是便攜式的檢測裝置,你可以像血糖儀一樣隨時隨地使用。我們正在實現用智能手機來檢測。
這個系統也可以用于生產蛋白質,也就是在時空控制下進行無細胞蛋白質生產。這是一個更加高效的蛋白質生產系統,因為如果用傳統的細胞,首先需要培養細胞,而且每個細胞自己要生產數萬種蛋白質,你要的蛋白不可能被大量生產;而我們的無細胞系統就只生產一種我們要的蛋白,這就讓系統的所有能量都只用于生產這種蛋白,能量被高效地利用了。我們現在已經生產出 60 多種蛋白,而且都有活性。
問:如何理解這個 DNA 軟機器人系統的進化屬性?
我們希望這種材料可以進化。如果這個材料有人工新陳代謝,又可以自我復制,那么它進化的可能性就存在了。同時因為你可以勘錯,可以設計,還可以控制代時(每代的時間),這種人工進化就值得進一步去探索。
問:你們在這個領域有商業化嘗試了嗎?
現在還沒有。這是世界上首次實現類生命材料,屬于最早期的研究,需要進一步地開拓。我們正在申請最基礎的專利,至于以后商業用途,就得看它從哪個方向發展出來。我曾經長期擔任康奈爾大學的技術轉移顧問委員會委員,對產業化技術轉移還是比較熟悉的。
-
DNA
+關注
關注
0文章
243瀏覽量
31132 -
軟機器人
+關注
關注
0文章
26瀏覽量
7076
原文標題:材料學的突破:“類生命材料”首次實現!DNA軟機器人以新陳代謝驅動 | 獨家專訪
文章出處:【微信號:deeptechchina,微信公眾號:deeptechchina】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