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朋友們在使用手機的時候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剛買來的手機續航還算不錯,用一天也能輕松撐住,但新手機用了一年后,半天就沒電了。從原來的一天一充變成了一天兩充,外出還要隨身帶著充電寶。
這是怎么回事呢?其實對智能手機而言,影響續航的因素有很多,比如電池容量(越大續航越久)、充電功率(越高充電越快)、硬件(屏幕SOC射頻信號)耗電、系統后臺凍結機制等。但這些只是節流,續航問題的根本還是在電池容量上。
如今數碼產品內置的都是“鋰電池”,內部由電解質、隔離膜、負極材料(石墨)和外殼五個部分組成。
其中,正極和負極材料都被嵌入到電解質中,而隔離膜則處于正負極之間,是避免它們直接接觸導致短路發熱進而引起燃燒爆炸的“防火墻”。
鋰電池無論是充電還是放電,其實都是鋰離子在電池的正極與負極之間移動,并將電能和化學能相互轉換的過程。
在充電時,正極材料分子中的鋰元素會被分離出來,變成一個帶有正電荷的鋰離子(Li)。
在外加電場的作用力下,這個鋰離子會穿越電解質和隔離膜,到達終點負極后會與其中的碳原子發生化學反應生成LiC6,并穩定地嵌入到負極的石墨層狀結構當中,最終實現存儲能量的過程。
在放電時,鋰離子在化學反應的作用下會從負極重新移動回正極,這個過程會形成電流從而為數碼產品供電。
原理看起來很美好,但在實際使用的時候,并不是所有鋰離子都能嵌入石墨結構中,這些不能嵌入進去的鋰離子電池,堆在一塊就形成了鋰金屬,附在石墨結構表面,形成了鋰枝晶。
形成鋰枝晶的鋰離子不會隨著充放電再次活動,也就是說,鋰電池中活躍的鋰離子是不斷減少的,在不斷充放電的過程中,越來越多自由的鋰離子被固定,電池的總電量自然就越來越少了。
盡管我們可以用合理的充電方式減少充電損耗(現在的手機都有智能電源管理),但從目前緩慢發展的電池技術水平來看,電池的損耗是不可避免的。蘋果用戶可以通過電池健康來查看電池損耗程度。
當最大容量低于80%的時候,手機的電量其實就有明顯的不耐用感。只能通過更換電池來解決。安卓手機也一樣,不過安卓沒有提供直接查看電池健康的窗口,大家可以下載“AccuBattery”這款軟件來查看手機的電池壽命,具體怎么操作,這里就不多贅述了。
其實手機用的時間越久耗電越快是很正常的事情,大家也不要過于糾結各種充電小技巧(全充全放、不使用快充等等),正常使用手機即可。
現在手機的電量管理已經很智能了,電池壽命過低時直接更換即可。畢竟無論你如何小心翼翼的充電,一部連續使用兩三年的手機,一天兩充總是跑不了的。
換電池,才是解決續航問題最好的辦法。
當然,大家也可以選擇更大電量的手機,比如華為Mate 20 X,5000mAh的電池即使用兩年后衰減到80%容量,依舊有4000mAh可用,續航時間依舊可觀。
-
智能手機
+關注
關注
66文章
18551瀏覽量
18106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