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美國將華為列入 “實體名單”、警告國內無人機廠商后,國內安防龍頭海康威視也被“盯上”,禁止他們獲得美國零件與軟件。
《紐約時報》當地時間周二援引知情人士的話稱,***政府正在考慮限制中國視頻監控公司海康威視購買美國技術的能力。美國商務部可能會要求美國公司必須獲得政府批準才能向海康威視供應零部件,以限制該公司獲取有助于為其設備提供支持的技術。
美媒表示,海康威視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視頻監控產品制造商之一,也是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監控系統出口國的雄心所在。針對海康威視公司的措施將與華為的禁令要求類似。而繼海康威視之后,美國下一個目標可能“盯上”了大華股份。
海康遭遇“突襲”今日盤中險跌停
受此上述消息的影響,海康威視5月22日上午開盤后跌幅超過9%,盤中股價最低觸及24.84元,一度處于跌停的邊緣。這也是海康威視自今年1月以來的最低價,不過該公司股價在早盤10點40分以后開始出現拉升,截止收盤,報收26.07元。今日跌幅達5.54%,總市值2437億元。
(海康威視5月22日股價走勢圖)
除此之外,與海康威視同為安防行業的大華股份也同樣受到了這則消息帶來的沖擊。
據悉,大華股份5月22日開盤跌幅達到8.42%,不過這一跌勢同樣沒有持續太久,早盤9點35分以后即出現了回升。截至收盤,大華股份報收12.74元,跌幅5.91%,總市值381.89億元。
(大華股份5月22日股價走勢圖)
另外,回顧兩家企業2019年以來的業績情況,海康威視自身的業績在第一季度也開始出現了下滑的跡象。
據該公司公告披露,海康威視期內實現營業收入99.4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17%;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5.36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5.41%。
對于一季度呈現的負增長,海康威視表示,主要是收入增速比較低,費用有剛性,導致凈利潤的負增長。從公司在手的訂單和商機數的情況來看,去年下半年商機數是直線下降的,今年政府的調控措施逐漸落地,資金層面有所松動,商機數量正在快速上升。
與之相反的是,大華股份在2019年第一季度的保持了較為樂觀的漲勢。
根據其財報數據顯示,大華股份一季度營收43.48億元,同比增長20.19%;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16億元,同比增長7.05%。同時,該公司預測,在2019年上半年,公司銷售規模擴大,營收增長,歸母凈利潤會有0%-15%的變動區間。
制裁不成 美方欲卷土重來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對海康威視、大華股份的制裁其實是早有預謀。
早在2018年8月底,美國議員要求美國國務院和財務部官員從監控系統(包括收集生物特征和DNA數據)中獲利的中國公司實施制裁,海康威視及大華被特別選出進行制裁。
經《泰晤士報》證實,***政府已接收了這封信,信中指出大華和海康威視因涉嫌協助侵犯少數民族人權,***政府目前正積極考慮對其實施制裁。
據《紐約時報》報道,***政府如啟用《全球***》及【行政命令13818 】,一旦對海康威視和大華實施制裁,措施將包括:1.凍結海康威視和大華在美國的所有資產(從財產到現金);2.禁止其與美國個人/公司(如:其雇員和分銷商)進行一切交易;3.海康威視和大華高管可能會暫停獲得美國簽證的權利。
不過,該議案尚未最終通過并生效成為法律。海康威視官方當時也發布聲明,指責美方的做法缺乏事實依據,表示將堅決捍衛公司的聲譽和合法利益。
雖然之后***政府最終并未掀起這場風波,但面對對方的屢次進犯和肆意打壓,我國外交部以及兩家企業也在今日做出了正面回應。
多方回應 不懼美方肆意打壓
針對上述報道,海康威視回應,已關注到今早的相關報道,并表示“期望公司得到公平、公正的對待。”同時,海康威視還指出,目前公司的芯片非常商業化,大部分供應商來自中國國內,東南亞和美國也各有一些。即使美國不再向海康出售芯片,海康可以利用其他商業手段來補足,不會產生影響。
大華股份也表示:“目前該消息只是外媒報道,公司方面尚未收到任何來自美國官方的消息。公司一些高端產品即使用到美國的零部件,其實也是通用型、商業化的東西,影響范圍有限。”
與此同時,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在5月22日主持的例行記者會上也對海康威視等中國監控設備制造商進行制裁一事發表評論。
陸慷指出:最近我們已經一再表明了中方反對美國濫用國家力量,肆意抹黑和打壓包括中國企業在內的其他國家企業的一些做法。中方的態度是明確的,也是一貫的。對中方而言,我們一向要求中國企業在遵循市場規律和國際規則的基礎上,在其他國家開展投資經營活動。同時我們也一直要求其他國家能夠給予中國企業公平、非歧視的待遇。我們在這可以再次重申一下,國家之間的貿易和投資關系,必須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平等互利的基礎上的!
如果制裁,部分供應產品可替代
事實上,目前在美國出售或購買大華和海康威視產品的客戶正面臨的成本及風險在上升,且美國限制誰將允許使用大華和海康威視產品,以及需要考慮制裁是否已經實施,如果“制裁”,海康威視如何實現替代。
中信證券電子組分析師胡葉倩雯表示,“海康威視所需的產品結構里,需要從美國進口的大部分是后端的服務器,包括intel的CPU,英偉達的GPU,希捷西數的機械***,TI安霸的電源管理芯片等,此為定點打擊可能影響到的產品。從性能角度看,服務器類的產品暫時無法替代,國內海思、海光、寒武紀部分產品在性能打折的情況下可以替代;前端攝像頭的成本結構基本是可以國產化的,AI前端產品也可以替代;另安防用芯片已經非常商業化,國內廠商目前也正加速追趕芯片國產化,且公司也可以多商業手段補足。”
胡葉倩雯表示,從產品構成來看,海康威視目前純硬件(單賣攝像頭)的收入占比大約40%,另外50%為軟硬件一體化解決方案,方案中部分會涉及到用美國公司的產品。
如果受影響,胡葉倩雯預測部分業務可能會影響公司的商業模式,從軟硬件一體化解決方案變成第三方采購后端服務器的形式;部分業務也可能直接采購非美國產品繼續銷售;目前公司營收結構里,后端產品占比14%。
值得強調的是,海康威視稱,“公司目前元器件供應穩定,國內芯片供應商已在行業內占據主導地位。安防行業場景分散,產品型號眾多,公司會使用來自全球包括美國在內多個地區的合適元器件,但公司對于芯片的要求屬于正常的商用層次,均可通過一般的商業途徑獲得。”
-
大華
+關注
關注
2文章
66瀏覽量
19211 -
海康威視
+關注
關注
16文章
438瀏覽量
73448
原文標題:海康威視和大華再陷美方“制裁”風波 總市值一度蒸發超200億
文章出處:【微信號:gh_eb0fee55925b,微信公眾號:半導體投資聯盟】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