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OLED 引領顯示潮流,市場規模快速擴大。OLED 憑借柔性可折疊的特性,有望成為未來主流顯示技術,柔性OLED 產業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
根據數據顯示,2018 年全球OLED 柔性屏出貨量182 百萬片,預計到2019 年OLED 柔性屏出貨量將達249 百萬片,同比增長36.81%。其中,可折疊OLED 屏2019 年預計出貨量1.5 百萬片,未來5 年復合增速在80%以上。
聚酰亞胺為柔性顯示關鍵材料,市場空間達千億級。PI 是目前少有的能夠滿足柔性顯示高性能要求的有機薄膜材料,預計未來蓋板、觸控、基底材料都將切換為PI 材料。
根據測算,全球柔性OLED 產線的理論產能合計達3722 萬平,滿產下對PI 材料的需求量11.17 萬噸,預計PI 材料的市場空間將在千億元以上。目前國內光學級CPI 薄膜尚沒有企業能夠規模化量產,未來有望實現突破。
光學透明膠至關重要,當前產能供不應求。柔性屏要求OCA 在彎折過程中同時具備一定的流動性和黏性,技術難度較以往大幅提高。同時由于接觸材料發生改變,新材料對OCA 的兼容性和抗氣泡性能也將提出新的要求。目前生產OCA 光學膠的企業集中在美、日、韓,國內供應不足。未來隨著行業發展,國內企業有望快速擴張。
OLED 是實現柔性顯示的最佳技術,OLED 面板不需要背光模組,結構上比LCD 簡單得多,只要將玻璃基板等剛性材料換成柔性材料就可以實現柔性顯示。OLED 面板產業不斷地進行著技術升級與迭代,第一代OLED 產品為剛性OLED,第二代為可彎曲OLED,第三代為可折疊可卷曲OLED。
自2016 年以來,智能手機方面的柔性AMOLED 面板需求就在快速增長。主流智能手機品牌一直在高端產品中推廣柔性AMOLED 屏幕,以便與剛性AMOLED 和LTPS-LCD面板的外形設計形成差異化。未來柔性可折疊的OLED 屏幕或將引領顯示技術的潮流。
產能建設拉動材料需求
市場規模方面,2018年全球OLED柔性屏出貨量182百萬片,預計到2019年OLED柔性屏出貨量將達249百萬片,同比增長36.81%。其中,可折疊OLED屏2019年預計出貨量1.5百萬片,預計至2025年,可折疊OLED屏出貨量將達53.4百萬平,年復合增速81.37%。
從全球的OLED屏幕產能上來看,僅考慮柔性屏,全球總計23條產線(包括投產、在建及規劃)。以京東方產能48k/月的6代線為例,滿產下其1年生產的OLED柔性屏面積就可達到160萬平。滿產情況下,全球柔性OLED產線的理論產能合計達3722萬平。隨著OLED柔性屏產能的逐步建設和落地,對柔性材料的需求也將迎來快速增長。
光學透明膠:柔性顯示重要材料
光學透明膠是OLED柔性顯示所需的重要材料,它是一種高度專業的粘合劑產品,具有高潔凈度、高透光率、低霧度、高粘著力、無晶點、無氣泡、耐水性、耐高溫、抗紫外線等特點。OCA光學膠厚度均勻,平整度高,與玻璃、PC、PMMA折射率較近,長時間使用不會產生黃化、老化、發霧、脫離被粘表面及發生氣泡等問題。
光學透明膠處于電子產業鏈的中上游,上游為環氧樹脂、有機硅、丙烯酸酯等化工原材料。2019年三星的可折疊手機Galaxy Fold的OCA材料來自于SDI,由于可折疊手機需要實現持續的折疊和展開,OCA在彎折和攤開過程中需具備一定的流動性同時又要保持黏性,技術難度較以往大幅提高。
總結
隨著OLED技術由剛性向柔性轉變,原本適用于剛性顯示的材料已逐漸無法滿足柔性的需求。綜合來看,變動最大的三項材料分別為:聚酰亞胺、透明導電膜、光學透明膠。
預計原本用于基底材料的玻璃、PET等需切換為PI;原本用于透明導電薄膜的ITO可能切換為納米銀線等材料;光學透明膠的材料由于粘結材料的變化也需做出相應變化。
-
智能手機
+關注
關注
66文章
18550瀏覽量
181046 -
柔性OLED
+關注
關注
0文章
18瀏覽量
7852 -
可折疊屏
+關注
關注
0文章
27瀏覽量
3718
原文標題:掘金柔性顯示,把握材料變化
文章出處:【微信號:chukongkuaixun,微信公眾號:擴展觸控快訊】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