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前共同營運長蔣尚義(人稱蔣爸)不再擔任中芯國際獨立董事后,日前傳出將赴武漢新成立的晶圓代工廠武漢弘芯出任首席執行官的消息,引發業界關注,特別專訪蔣尚義,暢談加入武漢弘芯的過程,以及營運模式的規劃等。
能吸引蔣尚義的武漢弘芯,是家怎樣的企業?
根據武漢弘芯( HSMC )的官網信息,其總部位于武漢市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立志成為全球第二大 CIDM 晶圓廠,主要運營邏輯先進工藝、成熟主流工藝、射頻特種工藝等。
武漢弘芯半導體規劃的 12 寸晶圓廠生產基地,其項目一期月產能規劃為 4.5 萬片,預計 2019 年底投產,接著,規劃第二期采用最新的制程工藝技術,月產能為 4.5 萬片,預計 2021 年第四季度投產。
武漢已經繼合肥、南京等地之后,成為新一代的“芯片之城”。武漢最具代表性的企業是從事 3D NAND 技術開發和生產制造的長江存儲,以及特殊工藝技術晶圓代工廠武漢新芯,而武漢弘芯的項目是在2018年初左右成立的。
業界人士透露,武漢弘芯的項目曾網羅一些非常資深的半導體產業員工加入,其中不乏臺積電的員工,主要規劃以晶圓代工模式,著手做 14 納米工藝以下的技術,從 2018 年起即傳出接觸不少產業供應商,但多數供應商對弘芯項目保持審慎態度,因此該項目沉寂了一段時間。
據了解, 2018 年有一陣子武漢弘芯的主導者是曾經任職于中芯國際的鄧覺為,他是中芯國際成立初期的晶圓廠廠長,是當時中芯國際創始人張汝京旗下的大將之一,之后也擔任渝德科技總經理。
另一個傳出也曾加入過武漢弘芯的是夏勁秋,他曾經是現任中芯國際聯席 CEO 梁孟松的技術研發班底,但沒有隨著梁孟松一起加入中芯國際,而是有另起爐灶的計劃,他原本也加入武漢弘芯項目,但現在傳出在山東濟南一帶成立新的晶圓代工廠。
業界透露,隨著鄧覺為、夏勁秋等半導體老將都退出武漢弘芯的項目,該公司想找一個重量級的權威人物來領導,因此與蔣爸懇談多時,成功說服他加入,以下是 DeepTech 與蔣尚義的專訪。
DeepTech:為什么會想加入武漢弘芯?
蔣尚義(以下簡稱蔣):他們(武漢弘芯)找了我一陣子,其實我一直沒有想要加入,因為我絕不做與老東家臺積電競爭或是傷害他們的事,而原本武漢弘芯的規劃就是做晶圓代工,所以我拒絕。
不過,他們想要轉型,在商業模式轉型之后,與臺積電就不是競爭關系,我就想,那應該可以合作。
DeepTech:有帶團隊加入嗎?
蔣:沒有,我沒有班底!(大笑),這些去了再說。當初我加入臺積電也是一個人加入,后來才有些老同事、老朋友自己加入。
DeepTech:您的這個決定有沒有跟中芯國際、臺積電的高層談過?
蔣:有跟周董(中芯國際董事長周子學)提過,我本身很尊敬他,他是一個沒架子且非常好的人。至于臺積電,我有跟幾個老朋友提過,倒是沒有正式談過。
DeepTech:所以沒有特別和臺積電現任的董事長劉德音、總裁魏哲家提過這個決定?
蔣:我們三人在臺積電共事的時間很長(大笑),但并沒有從屬關系過,但我們三人(蔣尚義、劉德音、魏哲家)有段時間一起擔任臺積電的共同營運長( Co-COO ) 。我只能說,我和臺積電的一些朋友提過這個決定。
DeepTech:原本的武漢弘芯是作晶圓代工,您剛剛提到商業模式的轉型吸引你,可否多透露一些?
蔣:這個我不能說,我只能告訴你,絕對不會是 CIDM 模式( Commune IDM )。這會是一個全新的模式,不會與臺積電有競爭關系,而且也沒有人做過,即使國外公司也沒有人做過,我認為這全新的模式值得一試,所以才會加入武漢弘芯。
DeepTech:聽起來是很獨特的模式,那可以透露應用領域嗎?
蔣:針對物聯網領域,我只能說這些了。
DeepTech:如果物聯網領域相關的芯片,不需要太高端工藝技術,所以不會是朝 10 nm 或 7 nm 工藝以下發展?
蔣:沒錯,和臺積電不會有競爭。
DeepTech:計劃什么時候正式上任?
蔣:我還沒收到正式的聘書呢!可能不會等太久,畢竟都答應了,而且我現在退休也沒事。之后會常住在武漢。
-
臺積電
+關注
關注
44文章
5687瀏覽量
167003 -
晶圓代工
+關注
關注
6文章
861瀏覽量
48655
原文標題:專訪丨蔣尚義:傷害臺積電的事絕不做!加入武漢弘芯要創全球獨特晶圓代工模式
文章出處:【微信號:deeptechchina,微信公眾號:deeptechchina】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95.5億!晶圓大廠成功引資
![95.5億!<b class='flag-5'>晶</b><b class='flag-5'>圓</b>大廠成功引資](https://file1.elecfans.com/web3/M00/05/2B/wKgZO2d89LWAfuerAANE3ldm19I051.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