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件的常見缺陷
一、氣孔
氣孔是存在于鑄件表面或內部的孔洞,呈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有時多個氣孔組成一個氣團,皮下一般呈梨形。嗆孔形狀不規則,且表面粗糙,氣窩是鑄件表面凹進去一塊,表面較平滑。明孔外觀檢查就能發現,皮下氣孔經機械加工后才能發現。
形成原因
1、模具預熱溫度太低,液體金屬經過澆注系統時冷卻太快。
2、模具排氣設計不良,氣體不能通暢排出。
3、涂料不好,本身排氣性不佳,甚至本身揮發或分解出氣體。
4、模具型腔表面有孔洞、凹坑,液體金屬注入后孔洞、凹坑處氣體迅速膨脹壓縮液體金屬,形成嗆孔。
5、模具型腔表面銹蝕,且未清理干凈。
6、原材料(砂芯)存放不當,使用前未經預熱。
7、脫氧劑不佳,或用量不夠或操作不當等。
防止方法
1、模具要充分預熱,涂料(石墨)的粒度不宜太細,透氣性要好。
2、使用傾斜澆注方式澆注。
3、原材料應存放在通風干燥處,使用時要預熱。
4、選擇脫氧效果較好的脫氧劑(鎂)。
5、澆注溫度不宜過高。
二、縮孔
縮孔是鑄件表面或內部存在的一種表面粗糙的孔,輕微縮孔是許多分散的小縮孔,即縮松,縮孔或縮松處晶粒粗大。常發生在鑄件內澆道附近、冒口根部、厚大部位,壁的厚薄轉接處及具有大平面的厚薄處。
形成原因
1、模具工作溫度控制未達到定向凝固要求。
2、涂料選擇不當,不同部位涂料層厚度控制不好。
3、鑄件在模具中的位置設計不當。
4、澆冒口設計未能達到起充分補縮的作用。
5、澆注溫度過低或過高。
防止方法
1、提高磨具溫度。
2、調整涂料層厚度,涂料噴灑要均勻,涂料脫落而補涂時不可形成局部涂料堆積現象。
3、對模具進行局部加熱或用絕熱材料局部保溫。
4、熱節處鑲銅塊,對局部進行激冷。
5、模具上設計散熱片,或通過水等加速局部地區冷卻速度,或在模具外噴水,噴霧。
6、用可拆缷激冷塊,輪流安放在型腔內,避免連續生產時激冷塊本身冷卻不充分。
7、模具冒口上設計加壓裝置。
8、澆注系統設計要準確,選擇適宜的澆注溫度。
三、渣孔
渣孔是鑄件上的明孔或暗孔,孔中全部或局部被熔渣所填塞,外形不規則,小點狀熔劑夾渣不易發現,將渣去除后,呈現光滑的孔,一般分布在澆注位置下部,內澆道附近或鑄件死角處,氧化物夾渣多以網狀分布在內澆道附近的鑄件表面,有時呈薄片狀,或帶有皺紋的不規則云彩狀,或形成片狀夾層,或以團絮狀存在鑄件內部,折斷時往往從夾層處斷裂,氧化物在其中,是鑄件形成裂紋的根源之一。
形成原因
渣孔主要是由于合金熔煉工藝及澆注工藝造成的(包括澆注系統的設計不正確),模具本身不會引起渣孔,而且金屬模具是避免渣孔的有效方法之一。
防止方法
1、澆注系統設置正確或使用鑄造纖維過濾網。
2、采用傾斜澆注方式。
3、選擇熔劑,嚴格控制品質。
-
模具
+關注
關注
1文章
173瀏覽量
18428 -
鑄件
+關注
關注
0文章
4瀏覽量
734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