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被稱為人工智能領域中最難以落地的技術之一,自誕生以來就對人類充滿著吸引力。隨著技術的發展,技術人為了讓自動駕駛技術落地,想出了諸如車路協同等多種解決方案,但是到今天為止,自動駕駛的商業化落地仍然是一項亟待突破的難關。作為國內自動駕駛領域頂尖的初創公司,圖森未來自成立之初就一直備受關注。在自動駕駛發展歷程中,圖森未來扮演的是一個實踐者的角色,同時也一直作為一個觀察者注視著整個行業的發展。為了了解自動駕駛技術的最新進展,同時也為了探索這項技術的未來發展,InfoQ 對圖森未來的吳楠博士進行了專訪,看看在圖森未來的眼中,自動駕駛的現在與未來是什么樣子的。
“自動駕駛進入了一個比較冷靜的時間”
冷靜。
這是吳楠博士對于自動駕駛領域目前的看法。
“之前大家對于這個行業也好,對于這項技術也好,都給予了非常多的期望。但是經過一段時期的發展,包括一些頭部自動駕駛企業的表現來看,行業進入了一個冷靜和觀望的階段?!?/p>
吳楠博士親歷了這場狂歡從興起到冷靜。
就像任何一項新興技術的出現一樣,大眾對于它的態度一定會從排斥到逐漸接受,再到瘋狂追捧,最后趨于冷靜。
回想 2018 年,吳楠博士對兩起事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兩起事故直接引起了自動駕駛行業的集體反思與冷靜。
這兩起事故分別來自 Uber 和 Waymo,分別發生在 2018 年的 3 月和 5 月,兩起事故分別造成了一名路人死亡和一位測試員受傷。
之所以對這兩起事故留下了印象,是因為事故證明了自動駕駛仍然有很多不足,還有非常多的工作要去做。
不少人曾認為 L4 級別的自動駕駛很快就會到來,L5 級別也會很快實現,但經過這樣兩起事故,大家變得更加謹慎,更加仔細地去分析目前遇到的問題,并且開始審視自己的目標。
注:L4 級別,指車輛能夠完全接管駕駛功能,可以不需要駕駛人員,車上人員也無需專注路況,但僅限于特定路段;L5 級別,指車輛完全自動駕駛,可以不需要駕駛員,車上人員也無需關注路況,且不限路段。
影響同樣波及到了國內。
吳楠博士說,2018 年對于國內自動駕駛來說,在測試方面是一個百花齊放的年度。2018 年 3 月,上海開放了自動駕駛路測,緊接著北京也開放了相關政策,之后更多城市加入了進來,與此同時,也有不少的自動駕駛企業開始申請相關的牌照,一股新的熱潮又開始了。
但是當這樣兩起事故發生之后,測試的申請也變得更加嚴格了。據吳楠博士觀察,企業在遞交申請之后,遇到了更嚴格的審查,同時也有不少企業申請測試牌照失敗。在他看來,兩起自動駕駛的事故,除了給全行業帶來冷靜之外,也算是為行業進行了一次水平等級的劃分。
根據吳楠博士的觀察,目前全球的自動駕駛的核心區域有這樣幾個:美國、歐洲、日本和中國。每個地方都有各自的特征,由于環境條件的不同,對于自動駕駛系統的要求也是有所區別的。
歐洲多為小國,寬闊的大路比較少,同時由于 GDPR 等政策的出現,歐洲自動駕駛的限制更多;而美國不同,美國尤其中部地區地廣人稀,同時政策和法律法規相對開放,所以在美國參加路測的自動駕駛公司也是最多的,包括 Waymo 和圖森未來等公司都開始在美國實際運營并產生收益;日本一直不引人注意,因為日本目前還處在邊推進、邊觀望的狀態,隨著全球的進展,來逐步開放政策法規或者設施條件。
至于國內,吳楠博士認為,首先從政策的趨勢上來看整體是越發開放的,但是他認為,現階段最好還能有一個面向運營這方面的落地政策出來。現在政策主要開放的還僅限于城市,并且重心都在設計測試上,而沒有去面向運營方面,所以如果能有一個這樣的政策,國內的自動駕駛或許能有更大的進步。
吳楠博士說,目前普遍認為美國的自動駕駛發展速度更快,比如 Waymo,不僅早就開始了路測,并且還開放了一些運營和測試相關的活動,當然,這一切都是在政策支撐的前提下。圖森未來也在 2018 年 8 月開始,在美國進入了運營階段,為 16 位客戶提供自動駕駛運輸服務并獲得收入。
“單純地追求量產意義不大”
就在大約兩年前,一些自動駕駛公司、技術大廠做出了一項承諾:2020 年實現全面自動駕駛。
“現在看來,這項目標似乎設計的過于緊迫了?!眳情┦砍种斏鳂酚^的態度,其原因在于,并不是每一家自動駕駛公司都有這樣的落地能力。
如前文所述,2018 年開始,自動駕駛進入了一個冷靜的階段,兩起事故的發生除了刺激政策的開放以外,更加為行業設定了嚴格的門檻。
在吳楠博士看來,隨著技術的愈發成熟,自動駕駛行業認識到了落地的困難,曾經做出一個 demo 就敢宣稱落地的時代過去了。與此同時,大眾對于人工智能技術的了解越發深入,除了內部技術人的認知有所提升外,普通大眾也對自動駕駛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吳楠博士說:“正因如此,對自動駕駛企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業整體的門檻也有了大幅提升?!?/p>
技術門檻提升了,企業之間的差距也就愈發明顯了。
以 Waymo 這樣的企業為例,前期由于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同時積累了巨大的技術優勢,在整個賽道上就處在了一個非常占優勢的位置,對于剛剛進入這個行業的企業來說,想站在同樣的起點上變得難上加難。在吳楠博士看來,單純地追求量產意義并不大。
據吳楠博士介紹,目前大部分車廠的精力都放在 L2-L3 級別的自動駕駛上,而對于這些汽車企業來說,首要目的是進行車輛銷售從而實現盈利,所以自動駕駛技術對于車企來說,盈利空間并不大,自動駕駛系統更像是附加價值。
在這個基礎上,量產對于車廠來說其實并不是問題,只需要在現有的車輛上安裝相應的自動駕駛系統即可,因此吳楠博士認為:“量產其實只是一部分工作,當一個新鮮事物出現,市場最關注的有兩點:能否有效地降低現有生產或工作方式的成本,以及是否能提升效率,這些其實都是針對自動駕駛落地的需求?!?/p>
注:L2 級別,系統能夠完成某些駕駛任務,但駕駛員需要監控駕駛環境并準備隨時接管;L3 級別,駕駛員將不再需要手腳待命,機器可以獨立完成幾乎全部的駕駛操作,但駕駛員仍需要保持注意力集中,以便隨應對可能出現的人工智能應對不了的情況。
自動駕駛實踐者的樂與痛
身在自動駕駛行業之中,圖森未來也經歷了很多變革,無論是技術的升級還是政策的變化,作為自動駕駛行業的實踐者,總是喜憂參半的。
吳楠博士介紹說,圖森未來在中美兩地進行測試與運營,在美國的運營得益于政策的開放,尤其是美國的一些州會對自動駕駛貨運提供便利,這也是圖森未來主要研發的方向。
圖森在建立之初就瞄準了自動駕駛卡車領域,吳楠博士解釋說,相比其他方向,自動駕駛卡車是一個完全 2B 的產品,并且有清晰的市場化定位,在吳楠博士看來,自動駕駛卡車能夠真正地做到“降本增效”。
對于物流行業來說,運營成本是非常高的,尤其在用人方面,如果選擇自動駕駛卡車來完成運輸工作,首先在成本上就會降低很多;另外,人類駕駛員會疲憊、需要休息,自動駕駛卡車能夠節省出人類駕駛員休息的時間進行運輸,從而提升效率。
當然,與其他類型的無人車相比,無人卡車解決方案也存在不少的困難。
與乘用車不同,自動駕駛卡車核心部件的研發是需要應用方來打通的,比如轉向機、制動系統等等,生產過程就非常復雜;其次,從銷量上來說,卡車每年的銷售量并不多,數百萬輛似乎就是極限了,遠比不上乘用車;最后,自動駕駛卡車的應用場景也有不同,除了一般運輸之外,還需要面對比如半掛車、全掛車等等大重量運輸的場景,安全性的需求非常高。
在重重困難之下,圖森的卡車解決方案艱難上路,根據最新的消息,似乎進展不錯。就在今年 5 月,圖森未來與美國郵政達成了一項測試性合作,用自動駕駛卡車向西南三個州提供郵件運輸服務。吳楠博士表示,在參與各種測試的過程中,圖森未來可以對技術進行更新迭代,從而可以更好地服務客戶。
而在中國,圖森未來也在上海做著相關的準備。
再談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
2019 年已經過去了快一半,不僅是自動駕駛領域,整個人工智能其他領域都在談論有關商業化落地的問題,大家都希望能夠看到 AI 真正可以解決一些問題,并且產生一些價值。
就圖森未來來說,吳楠博士說,商業化落地應該是:不僅能夠持續獲得現金流,并且整個過程都能夠經得起檢測機構的查驗。
針對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吳楠博士認為還有幾個問題值得考慮。
技術上來說,自動駕駛商業化的重要前提是能夠通過一個可驗證的標準,來證明技術是達標的、可用的,比如權威的第三方檢測機構或者國家指定的相關機構來進行檢測;政策上來說,運營政策目前仍然是個空缺,希望能有相關政策盡快出臺。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6文章
47667瀏覽量
240289 -
自動駕駛
+關注
關注
785文章
13930瀏覽量
167007
原文標題:自動駕駛狂歡落幕:靠一個demo就敢宣稱落地的時代過去了
文章出處:【微信號:smartman163,微信公眾號:網易智能】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