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么,LT1461 和 LT1790 微功率低壓降帶隙電壓基準的過人之處不僅在于溫度系數(shù) (TC) 和準確度,還在于長期漂移和遲滯(因為溫度的周期性變化而引起的輸出電壓漂移)。有時被其他制造商所忽視或錯誤規(guī)定的長期漂移和遲滯能成為系統(tǒng)準確度的限制。系統(tǒng)校準雖然能夠消除 TC 和初始準確度誤差,但只有頻繁的校準才能消除長期漂移和遲滯。亞表齊納基準 (如 LT1236 ) 具有最好的長期漂移和遲滯特性,但它們不像這些新型帶隙基準那樣能夠提供低輸出電壓選項、低電源電流和低壓工作電源。
關于長期漂移的不實之詞
現(xiàn)今,一些制造商正在吹噓那些基于加速高溫測試的長期漂移規(guī)格。這是一個制造的謊言!長期漂移不可從加速髙溫測試來推斷。確定長期漂移的唯一途徑是在所關心的時間間隔內(nèi)對其進行測量。這種錯誤技術的運用會得出盲目樂觀的數(shù)值,而且它采用了阿列里烏斯方程(Arrhenius Equation)從溫升讀數(shù)推導出一個加速因子。該方程是:
式中:
Ea =激活能 (假設為 0.7)
K =玻爾茲曼常數(shù) (Boltzmann's Constant)
T2 =以 Kelvin 為單位的測試條件
T1 =以 Kelvin 為單位的使用條件溫度
為了表明這種技術是多么的荒謬,我們來把這種計算與 LT1461 的實際數(shù)據(jù)做一比較。30°C 和 130°C 條件下的 1000 小時長期漂移典型值分別為 60ppm 和 120ppm。由阿列里烏斯方程得出的加速因子為 767,而在30°C 條件下所預計得出的“假”長期漂移為 0.156ppm/ 1000小時。對于一個2.5V基準,這相對于在1000小時后的 0.39pV漂移。如果峰至峰輸出噪聲大于這數(shù)值,則很難確定(無法讀取)。實際上,其中一個現(xiàn)有最佳實驗室基準具有每月1.5μV的長期漂移。這種性能只有在采用特有加熱技術的情況下由最好的亞表齊納基準(如LTZ1000)獲得。
競爭的基準測量結果比其聲稱的指標差500倍
長期漂移數(shù)據(jù)是利用焊接在PC板上的元件這一近似“現(xiàn)實”的應用而獲得。這些電路板事先未做處理。它們被放置在一個Ta = 30°C的恒溫爐內(nèi),其輸出被定期掃描并用一個8.5位DVM進行測量。圖1和圖2分別示出了 LT1461S8-2.5 和 SOT-23封裝的LT1790S6- 2.5典型長期漂移。
圖1 : LT1461S8-2.5V的長期漂移
圖2 : LT1790SOT23-2.5V的長期漂移
最初每小時讀取一次數(shù)據(jù),這時發(fā) 生的變化最大;但幾百個小時之后,頻率降低以減少眾多的數(shù)據(jù)點。圖3示出了一個競爭基準的長期漂移,其數(shù)據(jù)表中格定的長期漂移為0.2ppm/kHr。測量數(shù)據(jù)顯示該基準具有60ppm/kHr和150ppm/kHr之間的漂移,也就是說,比它聲稱的規(guī)格差了 300至750倍。
圖3 : XXX291S8-2.5V的長期漂移
基準被焊接到電路板之后,對PC板進行預處理可減小長期漂移。在25 °C或高溫條件下對PC板進行操作使初始漂移得以穩(wěn)定。PC板的這種“老化”處理消除了出現(xiàn)在最初幾百個小時操作中的輸出漂移。輸出電壓的后續(xù)變化一般是對數(shù)的,而且1000小時后的變化往往比此前的變化小。正是由于這種遞減特性,故用ppm√kHr來格定長期漂移。
遲滯限制重復性
當把一個基準焊接在PC板上的時候,提升溫度以及隨后的冷卻會產(chǎn)生影響輸出的應力。如果電壓基準反復經(jīng)受這種周期性的溫度變化,非彈性應力就會施加在芯片上,而輸出電壓不會回到25°C條件下的初始值。機械應力是由硅片、塑料封裝和PC板之間的擴張熱溫度系數(shù)的差異引起的。這種被稱為“熱致遲滯”的誤差用ppm來表示且不能被修整,因為它是可變的,并對先前的溫度擺幅具有記憶性。隨著更高的溫度擺幅,遲滯現(xiàn)像總是愈發(fā)嚴重,并因小片焊接和封裝類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遲滯一常被“遺漏”的規(guī)格
大多數(shù)制造商都忽視了遲滯規(guī)格,但這在精密設計中卻可能是至關重要的。為了對遲滯進行圖示,許多基準都是采用IR回流焊接到PC板上,并讓電路板經(jīng)歷 85°C的“熱泡”(這保證了它們?nèi)烤哂邢嗤某跏紲囟龋H缓螅箿囟仍?5°C、25°C和-40°C之間多次循環(huán),并記錄25°C條件下的所有輸出電壓。在每個溫度的穩(wěn)定時間為30分鐘。
圖4和圖5分別示出了 LT1461S8-2.5和SOT-23封裝的LT1790S6-2.5在25°C條件下的最壞情況輸出電壓變化。
圖4 : LT1461S8-2.5的工業(yè)遲滯
圖5 : LT1790S6-2.5的工業(yè)遲滯
我們還對一個在其數(shù)據(jù)表中并未提及遲滯規(guī)格的競爭基準進行了測試,測試結果示于圖6。
圖6 : XX780S8-2.5的工業(yè)遲滯
結論
ADI Power by Linear 所提供的電壓基準是具保守和精確的規(guī)格,與其他有意地對用戶誤導或刪去關鍵規(guī)格以掩蓋缺點 (這有可能鑄成大錯)的制造商是不同的。
微功率電壓基準 LT1461 和 LT1790在所有設置系統(tǒng)精度規(guī)格方面均勝人一籌,既無遺漏,也無隱瞞。
-
電路板
+關注
關注
140文章
4997瀏覽量
98865 -
電壓
+關注
關注
45文章
5637瀏覽量
116263
原文標題:注意!不要被電壓基準長期漂移和遲滯所蒙蔽
文章出處:【微信號:motorcontrol365,微信公眾號:電機控制設計加油站】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