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頻功率放大器電路圖(一)
射頻功率放大器功能特點
射頻功率放大采用的是50~850MHz的功放芯片SBB-2089,其實功率增益可達20dB,目前收發距離可達150m左右,比較適于交通狀況提示所用。在無委會允許情況下,也可進一步擴大接收距離。功率放大電路如圖5所示。
發射機的前級電路中,調制振蕩電路所產生的射頻信號功率很小,需要經過一系列的放大一緩沖級、中間放大級、末級功率放大級,獲得足夠的射頻功率以后,才能饋送到天線上輻射出去。為了獲得足夠大的射頻輸出功率,必須采用射頻功率放大器。
射頻功率放大器是發送設備的重要組成部分。射頻功率放大器的主要技術指標是輸出功率與效率。除此之外,輸出中的諧波分量還應該盡可能地小,以避免對其他頻道產生干擾。
射頻功率放大器是對輸出功率、激勵電平、功耗、失真、效率、尺寸和重量等問題作綜合考慮的電子電路。在發射系統中,射頻功率放大器輸出功率的范圍可以小至mW,大至數kW,但是這是指末級功率放大器的輸出功率。為了實現大功率輸出,末前級就必須要有足夠高的激勵功率電平。
射頻發射功率放大電路
功率放大器的功率指標嚴格來講又有標稱輸出功率和最大瞬間輸出功率之分。將該經放大的信號,利用無線的方式加以發射,并可被一計算機系統接收;其中,該復數的功率級電路之間至少具有一功率設定單元,以控制處理該輸出的信號的功率級電路的數目。
當應用本實用新型于一無線輸入裝置內且在短距離使用時,可選擇使用較低的傳輸功率;而在長距離使用時,則可調整采用較大的傳輸功率。如此不僅可以有效地延長該無線輸入裝置內的電池壽命;而在需較長距離傳輸時,更能加大傳輸的功率,來達到遠距傳輸的目的。以上就是射頻的發射功率。
射頻功率放大器電路圖(二)
電路工作原理
該裝置電路工作原理見圖8.31所示。由三極管BG1,BG2,BG3組成參差調諧放大器。BG3的集電極負載是下級的輸入匹配網絡,可避免自激且信號傳輸增益最大。BGl、BG2、BG3工作在甲類狀態。BG4重點改善高頻動態特性,工作在丙類狀態,效率高,其基極采用自給負偏壓電路,有利于提高三極管溫度穩定性。BG4的輸出是一個匹配網絡,使信號有效地傳輸到發射天線上。整機采用負電源供電。C7-C10為穿心電容器,作電源進線抗干擾之用。
元件選用與制作
BGl、BG2選用fT高,噪聲小的超高頻小功率三極管,如3DG30C或9018等。BG3選用2G711等中功率三極管,fT》=500MH。,IC=50mA,PCM=500mW。BG4選用3DA37或MRF517等三極管,要求fT》=500MHz,PCM》=1w。電路所用線圈全部為空芯線圈。Ll,L2用直徑0.97mm的漆包線在圓鉛筆桿上密繞7圈,在對地3圈的地方抽頭。L3、L4用直徑1.3mm漆包線去漆鍍錫后,在彩色筆桿上密繞6圈再拉至150mm。L6,L7用直徑1.3mm漆包線去漆鍍錫后在彩色筆桿上密繞3圈再拉到7mm,L5用直徑0.77mm漆包線在鉛筆桿上密繞8圈。所用RFC線圈均用直徑0.41mm漆包線在1/2w,1.5k的電阻上密繞16圈。
本機的印制板采用雙面環氧樹脂敷銅板,一面焊接元件;另一面和地聯接作屏蔽用。焊接時,元件引腳要短,充分利用可變電容器兩端焊片的強度和電阻。電容器非接地端作支撐點將元件懸空連接,可變電容器動片接地。所有三極管采用花籃式接法,可防止高頻自激。所有元件焊好后,裝上隔離板和屏蔽盒,再在屏蔽盒的側面裝上穿芯電容器,焊上高頻阻流圈。
調試時,首先調整三極管的直流工作點。將各級間耦合電容器斷開,將電壓表分別并在DG1~BG3的發射極電阻上,分別調整R1,R2,R3的阻值,使電壓表指示出:BG1:e極為15V,BG2:e極為1.0V,BG3:e極為1.3V即可。再接上耦合電容器和負載,開啟電源,如出現自激,微調一下微調電容器即可消除。然后將錄像機輸出的2或3頻道射頻信號接至本放大器的輸人端,一邊微調電容器,一邊觀察電視機屏幕上的圖像。首先斷開第三級。將75歐姆天線接在第二級輸出端,調整C1,C2使電視機的圖像和伴音都好,再接上第三級和第四級,將天線接在輸出端。降低電源電壓,調C3、C4,使BG4集電極電流最大,調整C5、C6,使BG4集電極電流最小。最后將電視機放至遠處,微調一下C1~C6,使圖像清晰,伴音宏亮悅耳,彩色最艷。本放大器僅適用于射頻輸出為2~3頻道的錄像機,對于射頻為其它頻道的錄、放像機則需首先將視頻和音頻信號調制在3頻道上再送至本放大器中。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