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前,一個年輕人帶著他全部的幾萬元家當回到江南老家,創辦了名為“天合光能”的太陽能企業。經歷了光伏行業大浪淘沙的角逐之后,天合光能已成為全球光伏業領導者。而這個年輕人——高紀凡,也被評為“改革開放40年先進個人”。
天合光能創下了諸多歷史:20次創造電池技術世界紀錄,連續四年被彭博新能源財經評為“全球最具融資價值組件品牌”,入選世界物聯網企業500強…而輝煌背后,挑戰亦重重。
光伏組件領域的王者爭奪賽甚是激烈,晶科能源、晶澳太陽能等企業摩拳擦掌,攻勢凌厲。2016年,天合光能跌落行業第一寶座;另一面,身在光伏業,天合光能又無法逃脫“政策變化牽動企業命運”的規律。
多重壓力之下,天合光能該如何應對?
憑技術崛起于行業低谷
周期中勝出的企業,往往是在逆勢之時作出正確的方向判斷,而后全力加碼,在復蘇之時爆發。天合光能也是如此。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光伏產業受重創,原材料多晶硅價格暴跌。一時之間,企業成群結隊趁著價跌擴張多晶硅產能,“搶裝潮”在全球盛行。事實上,當時全球計劃投產的多晶硅項目數已是未來市場需求的兩倍之多。不出多久,多晶硅市場必將嚴重供過于求。
及時判斷出這一形勢,天合光能并沒有隨大流投產多晶硅。低端的價格戰注定無法持續,唯有技術能讓企業擁有長久的護城河。深諳此道的領導人,毅然決定將重心放在光伏技術研發上,在材料、轉換率、工藝等方面追求創新。當其他企業因產能優勢沾沾自喜之時,天合光能默默吸引人才,創建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發光伏組件。
2011年下半年開始,行業供過于求的形勢全面爆發,前期擴產的企業飽嘗惡果。大批中小企業倒閉消亡,連巨頭無錫尚德、江西賽維,都陷入資不抵債的困境,最終不得不走上破產重組的道路。
而天合光能的起勢才剛剛開始:
憑著優勢的技術,天合光能產品受到愈多市場認可,獲得了多個國際權威機構頒發的優秀產品獎。2014年,天合光能打敗昔日老大英利,成為全球最大光伏組件供應商,出貨量全球第一。2015年,公司又成功蟬聯全球第一。
在光伏組件領域,天合光能技術相當硬核:
在能源轉換效率和功率方面,天合光能的光伏組件曾20次創造世界紀錄,絕對領先同行業。其自主研發的太陽能電池,實驗室效率達到25%以上,是中國本土首次效率超過25%的單晶硅電池,也是世界上同類工藝中轉換效率最高的電池。
于低谷中認清方向,天合光能默默打磨技術,最終厚積薄發,成行業王者。
光伏組件王冠旁落
行業第一把交椅的競爭,一向是異常激烈,更何況在資金密集的光伏組件市場。
盡管天合光能這兩年在硅片原材料端和光伏組件產品端均有擴產,但競爭對手的打法更為瘋狂。
受技術和成本驅動,原材料單晶硅替代多晶硅的趨勢逐漸明朗。四年內,單晶硅材料成本下降50%之多;切片技術的進步,又進一步節約耗材成本。兩因素疊加,單晶硅與多晶硅成本差距所剩無幾。技術方面,高效電池技術推廣后,單晶硅電池轉換效率比多晶硅高3%。優越的性價比使單晶硅最終打敗多晶硅,在2018年的市場中份額陡增至46%。
這波原材料替代浪潮下,晶科能源和隆基綠能(601012)為首的光伏企業成了受益者。
2019年,晶科能源耗資數百億,啟動了史上最大規模的單晶硅產能擴張。截止年底,其硅片產能達15GW,較上年增長54.6%,增幅創歷史新高。2020年,公司還計劃持續加碼單晶硅項目。
隆基綠能也不甘示弱。2019年以來,公司先后在滁州、咸陽等地新建單晶硅項目,僅一年便有八個新項目投產,總投資規模超200億元。按此速度發展,到2020年,隆基綠能單晶硅產能將達65GW,占據45%的全球市場份額。
瘋狂擴產之外,競爭對手薄利多銷的策略,更將競爭推至白熱化。
依靠低價優勢,晶科能源一年內中標了國家能源局推動的5個領跑者項目,更曾在阿布扎比報出了全球投標大型電站最低價。為搶占市場份額,晶科能源不惜以犧牲利潤為代價。2017年,公司營收增長23.4%,而利潤卻滑向5年來最低。
隆基綠能的降價,似乎更加猛烈。2018年1月,隆基綠能率先打響價格戰,而后創下連續10個月每月降價一次的記錄,其單晶硅價格從年初5.4元/片降低至3.05元/片,直接腰斬。如此大幅、持續的價格戰,對行業造成了又一輪清洗。
在競爭對手的迅猛攻勢之下,2016年,天合光能跌落光伏組件出貨量第一的寶座。連續3年,光伏組件出貨量全球第一的寶座被晶科能源霸占。而隆基綠能僅在進軍光伏組件兩年之后,便一躍成為單晶組件出貨量冠軍,更是創下5年內股價翻十倍的“神話”。天合光能一手打下的市場,正遭受競爭對手的強勢擠占。
政策端的影響,又使天合光能的困難多一重。
在海外市場,一系列反補貼、加關稅等政策,對中國企業開拓海外業務造成了極大阻力。以美國為例,其“雙反”政策規定,對中國出口電池征收2.9%-4.73%的反補貼稅,以及31%的反傾銷稅。其“201法案”宣布,對進口光伏產品征收保障關稅,從30%的稅率起,每年下降5%,直至降至15%。受此影響,天合光能對美市場萎縮,連續三年每年營收縮減50%。
屋漏偏逢連夜雨。國內光伏補貼政策退坡,也對光伏企業造成了巨大影響。
“531”政策宣布了補貼退坡、暫停光伏電站建設規模等信息,導致光伏業整體需求下降,光伏組件價格由此下跌。此影響下,天合光能2018年光伏組件營收143億,較上年大幅縮減34%。
政策端和競爭對手端的兩重夾擊之下,天合光能要想持續保持龍頭地位,面臨重重挑戰。如何破局,是公司下一步發展重點考慮的問題。
能源物聯網柳暗花明
隨著光伏組件技術漸趨成熟,其市場壟斷競爭格局也已基本形成。在硬件端的利潤空間多要靠降價來爭取,要想獲得更高的附加值,廠商必須擺脫硬件商的身份,向產業鏈上下游拓展。
天合光能的破局,從轉型開始。從光伏組件出發,天合光能積極拓展業務至下游光伏系統,在大型電站和戶用、商用領域,打造出全套解決方案,一躍成為全面的智慧能源解決方案提供商。
因大型電站項目金額大、周期長、技術復雜,客戶有很大的一體化交付需求。基于此,天合光能推出天合智能優配產品,提供從前期設計、工程安裝到系統運維的一站式解決方案。依據地面或者水上不同的安裝環境,天合光能從開發期便介入,因地制宜提供光伏核心配件。
僅一年時間,智能優配產品便收獲將近8000萬營收。2019年前三季度,其收入已超2018年全年。
分布式光伏系統,是天合光能在大型電站以外,開拓的另一片廣闊天地。分布式發電,就是在用戶所在地或附近建設運行功率較小的發電系統。由于安裝靈活、投入少,分布式發電大幅降低了傳輸損失,減少對大電網依賴,緩解電網投資壓力。
正因為上述優勢,光伏扶持政策逐漸向分布式系統傾斜。《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指出要優先發展分布式光伏發電,到2020年底分布式光伏要占到太陽能發電裝機55%左右。政策刺激之下,2018年,我國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21GW,占全部新增裝機的47%。
想象一下,有了光伏板,自家屋頂便能變成小型發電站,自發自用,永不斷電。戶用領域便是天合光能分布式發電的主戰場之一。2017年,公司推出業內首個戶用品牌——“天合富家”,為家庭用戶提供標準化光伏解決方案。目前,該品牌已有超過450家縣級經銷商。在商用領域,天合光能推出的定制化方案,能幫助企業利用閑置屋頂資源,節約用電成本。
抓住分布式發電的廣闊市場,三年內,天合光能光伏系統產品營業收入從500多萬飆升至近12億元,發展勢頭強勁。
物聯網技術的加入,讓天合光能能源解決方案提供商的身份,又多了一層“智慧”。
天能TrinaAurora云平臺,在天合光能光伏系統中扮演了“大腦”的作用:它將數以億級的太陽能板、發電、儲能、配網和用電終端連接在一起,協同運行各類能源設備,使用戶能實時檢測、統計和管理電能數據。
憑借在物聯網領域積累,天合光能成功入選世界物聯網企業500強,標志其朝著“全球能源物聯網的引領者”的目標又近了一步。
在跌宕起伏的光伏行業中奮戰十幾年,天合光能不僅挺過了殘酷的周期考驗,更是穩住了領導者地位。如今,面臨政策補貼退坡、全球貿易摩擦和競爭對手進攻的新一輪大考驗,天合光能積極向下游拓展,不再局限于產品銷售,而是提供全套的能源解決方案。有卓越的產品為根基,天合光能的轉型之路已是柳暗花明。
? ? ??責任編輯:wv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