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設備經過媒體和廠家長時間得吹捧,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用戶的接受度一直很低,甚至有了可穿戴設備“無用論”的觀點。造成這種現象的 原因有多種,包括可穿戴設備數據采集的精確度、有效性、外觀設計等等,不過,橫在廠商和消費者面前最大的障礙還是電池的續航問題。
不論是可穿戴設備,還是智能手機,隨著技術的發展,所集成的模塊越來越多,功能越來越強大,但與之相反的是,電池技術長久以來一直處于停滯不前的狀態。 雖說會時不時有一些聽起來神乎其神的電池技術涌現,如鋰氟化碳(CFx)電池,直接通過身體供熱發電的體熱發電機,它們往往都號稱會徹底改變可穿戴設備續 航時間短的問題,只是實驗室研究到投入商用要花上至少一兩年甚至更長的時間,理想雖美好,但卻于事無補。
除了提高電池本身的性 能,還可以通過其他途徑進行優化。比如說在給可穿戴設備充電的時候把電池盡可能地充滿,以充分利用電池的容量。德州儀器高性能模擬半導體產品部電池管理產 品市場及應用經理文司華博士曾經提到過可穿戴設備電源設計面臨的挑戰。他指出,由于可穿戴設備的電容容量一般比較小,電池容量普遍為40mAh左右,有的 甚至更小。這樣的話,要想把電池充分充滿并不容易,這樣的話,很多時候可穿戴設備并不是以滿容量的電池在給設備供電,因此,續航能力受到了很大的影響。還 有就是電池的漏電流要小,就是可穿戴設備的待機電流要小。例如TI的Bq25100的漏電流就只有75nA。另外一個就是充電的電流和電壓精度要高。因為 只有高精度的電壓和電流才有可能將電池盡可能充滿,否則誤差會比較大。他特別提到Bq25100可以對低至10mA或和達250mA快速充電電流進行準確 控制,同時還可以實現低至1mA的充電終止。
凹凸科技在“第十一屆中國國際電池技術交流會”推出世界首顆高集成單節鋰電池NVDC1充電器,高精度電池偵測庫侖計,高效率OTG升壓控制器三合一方 案——Killer Whale。此次推出的三合一方案“Killer Whale”主要針對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移動互聯網設備以及其他單電池手持設備應用。此系統基于O2Micro的CRC專利架構,具備更快的動態響應, 運行頻率高達3MHz,可允許使用更小的系統電容,同時集成了4顆開關管以及充電電流偵測電阻,使得應用更簡便。Killer Whale可通過外部的偵測電阻和電池端NTC電阻來檢測動態電流,對電池容量進行合理估算,同時基于O2Micro庫侖計的專利算法,及OCV偵測功能 來初始化和校準修正電池剩余容量,增強電池偵測的準確性,以更提高用戶體驗。不僅如此,Killer Whale可實現USB OTG 5V升壓輸出,內部集成MOSFET和Boost升壓控制器可把電池電壓提升到5V,使得Killer Whale更適應于手持單節鋰電池的應用。
三種可穿戴設備能量采集技術
通過電源管理芯片優化電池性能,這種方法能提高的效能畢竟有限。如今科學界備受關注的幾種可穿戴能量采集技術有望解決電池續航能力差的問題。在預想的未 來中,可穿戴設備可通過光纖、熱量、或是振動獲取能量,這聽起來似乎還有些不真實,但可以收集能量的可穿戴設備其實已經存在多年。
太陽能電池
太陽能電池不是只有發電場、路燈這些大型應用,我們將看到微型版本的太陽能電池為可穿戴設備提供足夠的能量。不需要電池的太陽能手表已經存在很多年了,Energy Bionics最近開發的一款太陽能手表不僅可以滿足自身需求,還可以為其它設備供電。
把太陽能電池應用于可穿戴設備上的一大問題是,設備需要光照才能發電,一旦光線被遮住,比如在袖子下面,就沒法產生能量了。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讓太陽能電池成為智能服裝的一個好選擇,柔性電池甚至可以直接縫進織物中去。
傳統的太陽能電池設計針對的是太陽光,因為太陽光的強度要遠高于室內常見光源。為解決這一問題,一些新材料正在開發出來,能夠在室內發電,效率也大大提高。
熱電收集
熱電收集是把熱能轉換為電能,使用的物理原理叫塞貝克效應。珀耳帖元件加上一對特定的半導體,只要出現溫差就會產生電流。
對可穿戴設備來說,不斷散發熱量的人體可以作為熱的一端,環境則成為冷的一端。產生能量的多少取決于高低溫度之間的Δ值。珀耳帖元件可以收集很多能量, 因而對緊貼皮膚,能量需求又高的設備來說很有潛力。熱電回收的一大優勢是能量源源不斷,不管是室內還是室外,白天還是黑夜都能利用。
早前雷鋒網就報道過韓國開發出來的一款把熱能轉化為電能的貼片,其各種特性都已經很滿足可穿戴設備的使用需求。
壓電收集
壓電收集把機械能轉換為電能。在壓電元件中,由于壓電效應,只要元件受到機械力操縱就會產生微小的電流。在可穿戴設備上的應用,壓電元件的設計通常是靠行走、呼吸或手的運動所帶來的振動進行發電。
壓電收集所產生的能量相對較少,這使它的應用主要限制在耗電較少的設備以及總是處于運動狀態的身體部位??茖W家正在研發的聚合物壓電纖維具有柔韌透氣的特點,可以置入織物當中,也有很廣泛的應用場景。
在可穿戴設備和智能手機飛速發展的過程中,有電池技術帶來的桎梏越發嚴重,國內外的半導體廠商及電池廠商都在不斷努力,尋找最佳的解決方案。若續航的問題能有效地解決掉,可穿戴設備用戶體驗就等得到大幅提升,這也會進一步將可穿戴設備推向更廣闊的領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