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發生器作用
馬克思發生器(Marx Generator)是通過低壓直流電源產生高壓脈沖,通過電容并聯充電再串聯放電的高壓裝置,該結構由Erwin Otto Marx于1924年提出,它能模仿雷電及操作過電壓等過程。所以經常用于絕緣沖擊耐壓及介質沖擊擊穿、放電等高能物理試驗中。例如,模擬雷電對電力線齒輪和航空設備的影響。
馬克思發生器工作原理
如圖1所示。圖中C為級電容,它們由充電電阻R 并聯起來,通過整流回路T-D-r充電到V。此時,因保護電阻r 一般比R約大10倍,它不僅保護了整流設備,而且還能保證各級電容充電比較均勻。在第1級中g0為點火球隙,由點火脈沖起動;其他各級中g為中間球隙,它們調整在g0起動后逐個動作。這些球隙在回路中起控制開關的作用,當它們都動作后,所有級電容C就通過各級的波頭電阻Rf串聯起來,并向負荷電容C0充電。此時,串聯后的總電容為C/n,總電壓為nV。n為發生器回路的級數。由于C0較小,很快就充滿電,隨后它將與級電容C一起通過各級的波尾電阻Rt放電。這樣,在負荷電容C0上就形成一很高電壓的短暫脈沖波形的沖擊電壓。在此短暫的期間內,因充電電阻R遠大于Rf和Rt,因而它們起著各級之間隔離電阻的作用。沖擊電壓發生器利用多級電容器并聯充電、串聯放電來產生所需的電壓,其波形可由改變Rf和Rt的阻值進行調整,幅值由充電電壓V 來調節,極性可通過倒換硅堆D兩極來改變。
圖中C1為主電容,又稱沖擊電容,它相當于各級串聯后的總電容,即;C2為負荷電容,即C2=C0,它包括調波電容、試品電容、測量設備(分壓器)電容及聯線等寄生電容;G代表控制放電的球隙;Rf和Rt分別為波頭電阻和波尾電阻,它們相當于各級rf和rt的總和,即Rf=nrf,Rt=nrt;U1為充電電壓,它相當于各級串聯后的總電壓,即U1=nV;U2為輸出電壓,即所需的沖擊電壓。此等值電路相當于單級沖擊電壓發生器的電路。根據電路分析,輸出電壓U2(t)為一雙指數函數 τ1》》τ
半峰值時間T2≈0.69Rt(C1+C2)
效率 沖擊電壓發生器輸出電壓幅值V2m與充電電壓пV 之比稱作發生器的效率η,即
η=(V2m /nV)×100%
對雷電沖擊波,η一般約80%;對操作沖擊波,η有時僅60%。
沖擊電壓波形參數T1(Tcr)、T2及發生器效率η與回路結構和參數有關,均需通過實際調試進行調整和確定。
對于電力變壓器等帶有繞組的電力設備,通常還要求做雷電沖擊截波試驗。沖擊電壓發生器外接一截斷間隙即可產生沖擊截波。標準雷電截波是標準雷電沖擊波經過2~5μs截斷的波形。
沖擊電壓發生器是高電壓試驗室的基本試驗設備之一。目前中國已建的沖擊電壓發生器最高額定電壓為6MV,有個別國家高達10MV。
馬克思發生器到底安全不安全
一般馬克思發生器是沒有問題的!一般做這種東西功率也不大,只要不是長時間拿在手上就沒事的,它是間歇放電的呢!拍。。拍的。萬一電了一下人就閃開了,我修電視也常被顯像管內的高壓電到,它也有幾萬伏的,只是一下很快就沒有了。當然了有人在身邊看著好一些。
馬克思發生器電路圖
款馬克思發生器總共有六級,每一級由0.002uF 20kV的電容和兩個1m歐姆的電阻構成。左邊是一個霓虹燈變壓器(9kV 30mA),它產生的高壓交流電,通過10個1N4007串聯組成的整流器整為直流電,給并聯的六組電容充電,當電容充到一定電壓的時,就會擊穿電容間的放電尖隙,這時6組電容就變成了串聯的形式,電壓驟增,開始放電,發出很大的聲響并能產生5厘米左右的電弧,大約每2~3秒放電一次。把電容間的放電尖隙改造成球隙,電弧長度還可以大幅度提高,達到15厘米左右。馬克思發生器電路圖:
簡單組裝:
放電效果:
下面這款是改進型,主要是將上面的霓虹燈變壓器換成了自制的高壓發生器。它由555時基集成電路和高壓晶體管構造而成,驅動一個電視機用的高壓包,產生12kV~20kV的高壓。
換成自制的高壓發生器以后,整個體積就袖珍下來了,可以全部裝配在一塊小木板上。需要注意的是高壓晶體管容易發熱,需要配塊大點的散熱片,最好還裝個小小的散熱風扇。這款高壓發生器可以拉出10厘米長的電弧,夠你樂一陣子了!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