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迎接挑戰,抓住機遇,充分發揮新基建優勢,運用新信息通訊技術和物聯網手段,完善應急體系,夯實基層基礎,強化監督執法等措施,努力提升施工安全生產水平,構建了智慧工地管理體系。
采用“天眼”,做到全天候全覆蓋
工地監管如果仍是摸清“底數”靠人工報,工地監管靠“跑斷腿”的現象,會導致監管方式較單一,全面感知程度低,各種監管對象的監管重點、關鍵環節等相關信息接收參差不齊,無法動態、全面、準確、及時地反饋監管系統的準確形態。
為改變這一現狀,積極推進監管模式轉型升級,智慧工地采取了“物聯網+工地”遠程監管。通過物聯網可視化管理平臺連接全區一百多個工地現場,將施工人員進場作業和退場的全過程都“曬”在陽光下。夯實監管責任落實,督促監管人員履行網格化職責。
依托“技防”,提高消防安全
智慧工地系統的使用,離不開智能安全帽的硬件設備配套,亂拉電線,隨處充電是工地消防安全的重大隱患,如何將安全隱患抹殺于萌芽狀態?
依托智慧化工地管理,改造智能安全帽用電系統,設置用電監控系統。在施工區的固定位置設定安全帽智能充電柜,對智能安全帽供充電保障,并且采用“智慧充電柜用電系統”進行安全監控,一旦發現哪個地方用電超出了限量標準,系統將會發出警報,收到提醒的管理人員,可直接進行斷電處理。
fqj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