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項目概述
1.1 項目背景
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提高生產效率、降低運營成本,對于企業來說至關重要。目前,倉 儲管理系統通常使用條碼標簽或是人工倉儲管理單據等方式支持自有的倉儲管理。但是條碼 的易復制、不防污、不防潮、操作繁瑣等特點,和人工書寫單據的繁瑣性,容易造成人為損 失,使得現在國內的倉儲管理始終存在著缺陷,采用 RFID 技術管理可以提高效率,減少人力成本。
1.2 項目目標
RFID倉庫物資管理系統應用中,電子標簽被貼在每個貨物上,結合相關軟件在標簽中寫入貨物的具體資料、存放位置等信息。在倉庫可以通過固定式或手持式閱讀機,以辨識、偵測貨物流通,同時可以對貨物的保值期進行跟蹤。
RFID倉庫物資管理系統主要是為了達到如下目標:
1)規范庫位管理,方便查找貨物
通過顯示屏,以及出貨單等信息,系統里自動顯示貨物庫位信息,無需人工的判斷和決定。從而最大限度地擺脫對人工判斷的依賴,提高了企業的質量管理水平。
2)提高ERP系統與WMS系統中數據的可靠性
數據采集系統最大限度地避免和減少了人工干預,從而減少了人工操作錯誤的數量。而且系統嚴密控制輸入的數據,保證了操作過程中數據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使得進入系統的數據清潔、有效。不僅為ERP系統和WMS系統等企業信息化管理系統的運轉提供了可靠的數據,而且也提升了信息化管理系統的價值。
3)高效準確的數據采集,提高作業效率
RFID技術獨有的大批量數據同時采集,無需精確對位等特點,使企業從每天的大量重復作業中解脫出來。每天頻繁的大批量出入庫數據通過RFID系統實時采集,實時傳遞,實時核對、更新,既降低了人工的勞動強度又避免了在重復的人工操作中出現錯掃、漏掃、重掃等差錯,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準確度。
4)準確高效使用稀缺資源,提高生產作業能力
叉車上安裝工業級平板以及RFID讀寫器,在作業過程中可以自動采集產品信息,進一步提高系統的作業能力。
2. RFID流程設計
2.1 硬件方案
2.1.1 物資標簽方案
推薦使用不干膠標簽,可以打印。
2.1.2 托盤標簽方案
金屬托盤采用抗金屬標簽。
2.1.3 庫位標簽
庫位標簽采用地埋的方式安裝于每個庫位。
2.1.4 叉車改造
叉車上面安裝RFID讀寫器,對庫位標簽信息進行采集,同時還安裝車載電腦對采集的信息進行顯示。
2.1.5 大屏幕安裝
成品倉庫門口安裝顯示屏,對進出的貨物信息進行顯示。
2.1.6 溫濕度傳感器安裝
應急物資倉庫根據實際情況,按照片區安裝溫濕度傳感器。
2.1.7 燈控系統安裝
應急物資倉庫,按照片區安裝燈控系統。
2.2 流程設計
2.2.1 標簽綁定
每個托盤標簽具有唯一號碼,貨物入庫之前采用RFID手持機掃描貨物信息以及托盤條碼信息,自動綁定,數據通過WIFI傳到后臺系統。
2.2.2 入庫上架
入庫之前登錄系統,叉車取貨時,叉車上的讀寫器采購貨物信息,系統自動分配需要入庫的庫位信息,具體流程如下:
1)進入入庫系統
2)叉車取貨
3)讀取RFID標簽信息,系統自動分配庫位信息
4) 叉車工人根據分配的庫位信息找到相應庫位
5)讀取庫位標簽,
6)如果庫位信息正確,
7)車載電腦提示庫位信息正確,放貨
8)人工確認
9)如果庫位錯誤
10)車載電腦提示庫位信息錯誤,暫時不放貨
11)人工協助查找原因
12)繼續找相應庫位,直到入庫正確
2.2.3 出庫
出庫之前登錄系統,系統會提示對應庫位,減少人工尋找庫位的時間,具體流程如下:
1)進入出庫系統
2)根據出庫清單,系統會自動提示相關庫位信息
3)根據庫位信息,人工找到對應庫位
4)RFID同時讀取貨物信息和庫位信息,
5)取貨,人工確認
6)經過RFID門禁
7)系統自動采集叉車貨物
8)判斷出庫貨物是否正確
9)如果正確,出庫完成
10)如果錯誤,人工協助查找原因
2.2.4 盤點
盤點時采用手持機對倉庫里面的貨物進行掃描,數據自動上傳。
一般盤點的業務流程如下:
1)計劃部門(或者財務部門)發出盤點通知,準備盤點
2)倉庫管理員接到命令,找到相應位置,開始盤點,打開手持機,掃描產品RFID標簽信息
3)掃描的數據通過無線自動傳送到ERP系統
4)ERP系統接收到采集信息之后,和系統里的賬面數據進行對比,判斷結果是否一致,如果一致確認盤點完成
5)如果不一致,報警提示,找出實物和ERP系統數據的差異,人工進行確認,并對差異結果進行處理
2.3 RFID應急物資管理系統介紹:
杭州東識科技的RFID應急物資管理主要分為三部分:后臺系統軟件,采用BS架構;通道數據采集軟件,采用CS架構;移動APP軟件,Android系統。主要功能如下:
1)手持功能:入庫、出庫、移庫、盤點
2)RFID打印機功能:新增入庫
3)通道門功能:入庫、出庫
4)后臺功能:入庫出庫、歷史查詢(導出)、倉庫轉移、倉庫管理、物資分類、權限管理
5)大屏顯示:實時入庫出庫狀態顯示、統計
責任編輯:tzh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