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光伏產業的強勁推動下,2010年中國光伏產品占據全球40%以上的產銷量,以泱泱光伏大國形象躋身于世界前列。然而,雖然中國光伏產品占據國際市場的半壁江山,自身市場具有超強的消化能力,但卻不能承受,核心技術、材料、市場均受制于外。中國光伏裝備實在是既讓人歡喜又讓人擔憂。
?? 迎來新一輪爆發式增長
?在“第六屆亞洲太陽能光伏工業論壇”上,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就國內光伏應用前景明確表態:“到2015年,國內的光伏裝機容量目標將達到1000萬千瓦;到2020年,目標至少要到5000萬千瓦。”這一目標較業界預期要高很多,意味著未來10年國內光伏裝機將開啟“加速”模式。
“未來全球光伏發電裝機都是10億千瓦級的。包括美國、中國及印度市場,會遠大于目前全球最大光伏市場——德國的裝機規模。預計未來3至5年后,中國光伏市場肯定會比歐洲市場大得多?!崩羁》屣@得信心十足。
無獨有偶,世界可再生能源委員會主席沃爾夫岡?帕爾茨也表示,近期德國市場仍會是全球光伏產業的主要推動力量,但從中長期來看,最大推動力不會是印度市場和美國市場,而是中國市場。
“光伏產業未來5至10年將會高速發展,在高利潤和高成長預期下,國內的太陽能硅片、電池組件生產商將大幅擴產,眾多企業擴產速度紛紛超過100%?!眹WC券分析師告訴《中國聯合商報》,預計未來兩年相關輔料和設備的需求將迎來新一輪爆發式增長。
“三頭在外”受制于人
雖然部分大型企業已經發展成為光伏裝備業的中流砥柱,但同時也遇到一些發展瓶頸:核心技術掌握不足導致技術進步緩慢,質量無法得到保障。
“技術研發是以大量的資金為支撐,大型設備的研發資金投入比較高,通常來講,研發一臺設備的投入基本是這臺設備的3倍。不但需要資金雄厚,而且資金的回報周期也比較長?!币晃唤M件企業負責人告訴《中國聯合商報》。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則說:“從發展歷史看,我國光伏產業的發展路徑不是設備做好以后再搞產業,而是買到設備后搞制造,并且產品95%以上出口?!?/p>
起步晚,起點低,導致了國內光伏裝備制造業“先天不足”,一直面臨核心技術、材料和市場“三頭在外”的困局。國際市場一有風吹草動,就有可能使中國光伏市場“傷風感冒”。
廣州國際太陽能光伏展覽會市場部負責人胡豐表示:“裝備是光伏行業發展的脊梁,要實現國內光伏行業健康持續發展,產業鏈各個環節都不能落后,所以必須改變光伏進口設備一統天下的局面,掙脫光伏裝備受制于外的命運,提高技術水平和核心競爭力,為整個行業提供支撐?!?/p>
“涉足太陽能光伏裝備制造業,是我多年考慮醞釀的結果?!蹦暇┤A伯儀器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兼首席執行官李伯平向記者坦言,“我們的目標就是要改變這一領域長期由國外設備壟斷的局面。目前,公司已接到了1.6億元人民幣的訂單?!?/p>
然而,讓光伏裝備制造業人士感到尷尬的是,雖然國產設備生產出來了,但很多客戶卻不敢使用。究其根源就在于,用中國設備生產的產品不容易贏得外國客戶的認可。
“截至2010年年底,風力發電累計裝機已達到4000多萬千瓦,光伏累計裝機才80多萬千瓦。風機設備的國產化程度遠遠高于光伏設備,因為風機制造業的市場幾乎全在中國。沒有市場的拉動,裝備制造業沒法發展。只有自己使用了,別人才敢用我們的設備?!泵蠎椾票硎?。
突出重圍前景樂觀
對于國產光伏裝備的突圍,廣州光伏展會專家組給出的建議是:首先,對于國產設備或本地設備初期的投入使用,應有更多的鼓勵性政策,比如經費扶持、稅收、人才培養等方面的配套措施;其次,加大研發投入比,使行業企業在技術創新上取得突破;再次,加強企業合作和互動,光伏生產企業只有實現商業價值鏈融合,才能形成合力發展,縮短與國際光伏設備企業的差距。
在中國最早倡導光伏并被媒體譽為“中國光伏之父”的楊懷進樂觀地認為,目前,光伏行業有幾個明顯的特點:一是全球光伏制造業向中國轉移,中國企業已成為全球產品成本最具競爭力的企業;二是光伏行業對裝備的依賴度非常高,中國的設備國產化將對中國在硅片、電池、組件的成本控制上起到很大的作用;三是全球加速降低光伏的補貼政策,光伏行業如何迅速減低成本,擺脫對政府補貼政策的依賴,使這一清潔能源迅速市場化已成為行業迫切需要解決的課題;四是由于光伏行業根本的供需關系取決于成本,成本的大幅下降必將帶來市場的成倍擴大,預計未來還會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
“國家如果能建立長期穩定的專項支持資金,通過聯合攻關解決影響行業發展的技術裝備難題,引導并支持加快建設國產化裝備開發基地、建立多層次的開發專項基金和支持國產裝備的示范應用,必將更大范圍推進光伏生產裝備的國產化?!崩畈絼t對國家的政策支持抱有很大的希望。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