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巨頭壟斷供需失衡 內存價格上半年漲勢難止
目前,全球內存市場被國際巨頭三星、海力士以及美光壟斷,三家公司的內存市場占有率合計超過90%。
對于媒體有關發改委約談三星的報道,證券時報記者向發改委新聞辦發去采訪函。發改委回復僅表示,一般來說,這類案件一般會等到所有事項都查清楚,有定論后才會對外公布,并建議記者等待進一步的消息。
三星方面則表示“暫時沒法接受采訪”。
證券時報記者 劉燦邦
1月11日,全球電阻第一大廠國巨上調電阻價格的消息不脛而走。據了解,此次調價主要是因為匯率持續升值、原物料及人工成本的持續上漲,價格上調幅度為15%至20%。實際上,電阻價格上漲只是去年以來存儲器、被動元器件價格轟轟烈烈上漲行情的一個縮影。數據顯示,去年內存(DRAM)價格每季度漲幅都超過20%,被動元器件中的電容更是收獲了4~5倍的漲幅。
去年12月底,國家發改委就內存漲價事件約談三星的消息被曝出,作為內存領域的絕對頭部廠商,約談事件也提升了市場對這一輪漲價的關注度。
面對上游的價格上漲,國內終端廠商的成本壓力陡然增加。甚至有消息顯示,一家重要的終端廠商已寄希望于通過特殊渠道拿到三星內存。在這樣的背景下,內存的國產化進程同樣受到關注,記者也就此展開了調查。
內存供需偏緊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最新預測顯示,2017年全球半導體產值將首度突破4000億美元的大關。而2018年仍會是樂觀成長的一年,預估半導體產值將成長4%~8%,且2019年產值將有望挑戰5000億美元關口。
北京半導體行業協會技術研究部部長朱晶認為,去年內存漲價的根本原因是供需失衡。供給方面,三星、海力士以及美光三家廠商此前有一部分內存生產線已轉做閃存,導致產能減少。加之內存工藝節點向前推進緩慢、產品良率不高等原因使得供給不足。
據了解,目前,全球內存市場被海外幾家國際巨頭壟斷,上述三家公司的內存市場占有率合計超過90%。在技術工藝上,全球第一位廠家已大規模采用20nm工藝,并已率先量產18nm工藝;全球第二位廠家則以25nm工藝為主,已導入21nm工藝;全球第三位廠家以30nm工藝為主,20nm工藝已經進入良率提升階段。
“前兩年,存儲器市場認為閃存的增速要快于內存,因此這些企業在做產品規劃的時候收縮內存產能,轉向側重于閃存也是合理的,但是沒想到下游需求依然很強勁。”朱晶向記者說道。
證券時報記者獲得的一份2016年數據顯示,內存的主要下游中,手機、服務器及PC分別占總需求的37%、26%和22%。2017年,調研機構預計去年全球手機出貨量增速將達到2%,接近20億部。同時,手機內存容量也進一步升級,內存需求進一步擴張。另外,在數據中心、AI芯片等高性能計算領域,對內存的需求也大幅增加。
“內存市場的缺口確實存在,一旦上游供給跟不上就會形成漲價。”朱晶告訴記者,雖然美光和海力士的內存質量不如三星,特別是在高性能計算領域,三星的內存一直受市場追捧。但是在缺貨的情況下,所有內存廠商一定是會一起漲價的,跟隨企業與領跑企業之間差距不大。
據報道,有行業人士指出,內存代理商基于渠道優勢,通過原廠排單拿貨,其價格會隨著原廠和市場行情波動而不同;在缺貨行情中,小批放量,階梯上漲。同樣,因為很多貿易商會從原廠先得到消息,包括原廠庫存、訂單排期、出貨情況等,一旦收到確切消息后,這些貿易商就開始大肆囤貨。
在內存的上下游鏈條中,上述分析將中間渠道看作本輪內存漲價的主力。不過,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更傾向于認為,內存價格的傳導與分銷、代理沒有太大關系。“渠道商、代理商囤的是其它元器件,例如電容就存在代理商囤貨、原廠也跟著炒貨的現象,但這與內存并沒有關系。”
事實上,這也是由于三星的內存主要是直接銷售,從渠道和代理途徑走的量并不多。但是對于電容等其它元器件,原廠對價格的影響力及把控力不如渠道商,也就更依賴于通過中間渠道走貨。
下游廠商受影響大
針對內存價格上漲對終端產品成本及毛利造成的影響,記者詢問了多家廠商。但對于供應鏈問題,廠商多數不愿做過多回應。不過也有一家終端廠商人士告訴記者,近期公司的終端產品沒有調價,其中的功勞歸于公司供應鏈部門把成本壓了下來。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