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掌門人郭臺銘近日抵押個人股票貸款30億元,并宣稱正式啟動對抗三星的“打狼行動”。而就在上月,郭臺銘親自為蘋果即將面世的新iPhone造勢,并大肆貶低三星新近上市的旗艦手機Galaxy S3。郭臺銘對三星的痛恨由來已久,郭本人多次在公開場合表態稱非常討厭三星,他將三星描述為“總是對競爭對手背后捅刀”的小人,并宣稱打敗這家韓國公司是他的終身目標。
什么樣的“深仇大恨”能讓郭臺銘這樣的商業巨子出離憤怒?富士康與三星之間到底有怎樣的糾葛?是單純的商業利益紛爭,還是個人情感上的抵觸?
戰友反水:三星告密致鴻海子公司被罰3億歐元
三星2010年曾告發郭臺銘掌舵的鴻海集團(富士康母公司)旗下面板生產商奇美,導致奇美被歐盟重罰3億歐元。郭臺銘當時即痛斥三星是“專打小報告的小人”,并表態一定會將錢從韓國人手中賺回來。自此后,郭臺銘經常稱三星是“總是對競爭對手背后捅刀”的小人。
2010年末,歐盟宣判“面板價格操縱案”,全球四大面板企業中LG、奇美、友達均被處以巨額罰款,其中奇美損失最大,被罰3億歐元,而出貨最多的三星則因為充當“污點證人”避免被罰。
歐盟表示,經調查顯示,2001年至2006年,奇美與友達等臺企與三星、LG開會60次,商量如何操縱面板價格。奇美部分涉案人員姓名還被記錄在歐盟決議文件中。三星未受處罰的理由是:在歐盟“寬容告示”期內,三星坦白并揭發了同行。
而郭臺銘表示,三星此前就因為操縱價格被歐盟罰款,這次面板業務再次中招,應該算“累犯”,歐盟卻因三星當了“污點證人”而放過它,有失公允。
郭臺銘還強調歐盟對奇美的出貨統計不合理。奇美當時的最大客戶三星與LG在歐洲的出貨量不應當被計入。
三星在歐盟處罰決定下達后表示尊重判決結果,主犯因為檢舉有功被免除處罰,的確讓受罰的“小跟班”有控訴的理由。可是回顧整個事件,奇美充當的也是不光彩的角色,郭臺銘也應該反思下自己旗下企業是否真正做到了讓人無可指摘。
三星落井下石:打壓***面板商 鴻海遭殃
三星等韓企利用市場領先地位打壓競爭對手的做法也早就令郭臺銘不齒。
郭臺銘表示,三星和LG在2008年曾聯手打壓奇美(鴻海子公司)與友達,當時前兩者一直在持續采購臺企面板,金融危機到來后即立刻大幅撤單,***面板業損失慘重,奇美當年10月出貨量銳減四成,而三星卻順勢奪下約24.5%市場份額,行業領先地位繼續穩固。
***業界人士表示,兩岸面板業一直面臨生存危機,因為三星、LG正日益借助市場地位、以非市場手段聯手打壓兩岸企業。
其實除了面板業,***其他產業也遭受過三星打壓。三星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為擴展研發能力,挖走臺積電核心研發人員梁孟松及多位業務骨干,導致目前在18納米以下制程半導體業務上,臺積電的最大對手除了英特爾就是三星。
但在商言商,三星利用商業規則及自身雄厚基礎削弱對手實力,本也是合理合法的。甚至連遭受過三星打壓的***業界人士都驚嘆三星執行力強,在核心領域能夠堅持投資。三星一方面掌握了主流產品近4成關鍵零部件的生產及定價權,另一方面深耕品牌和渠道,并主打平價設計路線,在全球各個市場可謂是戰無不勝。
轉型最大對手:鴻海帝國擴張必須直面三星
郭臺銘旗下的鴻海集團今年剛收購夏普面板工廠近半股權,旗下大型面板生產企業擴展至兩家。擁有奇美與夏普兩大主力,鴻海基本上完成了面板業務從低端到高端的布局,也就此掌握了自主生產家電產品的基礎。
然而,郭臺銘旗下的面板帝國要持續擴張,必須邁過三星這個對手。三星近日整合成立的面板生產企業三星顯示器擁有員工近4萬人,年產值近1600億元,是個不折不扣的大塊頭。
不光在面板領域,鴻海要完成由代工向商貿平臺的轉型,三星都是其最大的對手。三星從給蘋果代工起家,其后轉型自主品牌,現有的從核心零部件延伸到終端品牌的垂直一體化模式撐起了一個龐大的帝國。
在代工領域做到第一后,郭臺銘也希望富士康可以成為三星那樣利潤率更高的“垂直整合型”企業,從零部件到產品設計、品牌推廣都由自己控制。但市場份額是有限的,三星拿到的越多,留給富士康的就越少。所以郭臺銘不遺余力的去打擊三星,也是在為富士康轉型自主品牌打基礎。
充當蘋果打手:郭臺銘打擊三星回報金主
蘋果是富士康的最大客戶,富士康在整個蘋果供應鏈份額占比高達四成,其為蘋果代工的iPhone、iPad暢銷全球。
而在智能手機與平板電腦領域,三星無疑是蘋果最大的對手,三星的智能手機出貨已超越諾基亞排名全球第一,平板電腦業務也對iPad產生一定沖擊,而在手機顯示屏等多項技術上,三星也走在了行業的前面,蘋果也越來越重視這個曾經友好的代工商和零部件提供商,甚至不惜撕破臉皮大打專利戰阻擊對手產品上市。
蘋果規劃中的智能電視一旦發布,將在電視領域與三星直接開戰,而三星同樣也在等待蘋果電視顯示屏訂單,郭臺銘通過收購夏普股份,已具備高端顯示屏生產能力,對蘋果訂單同樣渴望,此時打擊三星可謂一舉兩得。
蘋果的敵人一定程度上也是郭臺銘的敵人,況且郭臺銘也沒有什么顧慮,因為在代工領域,三星與鴻海也沒有交集,三星有自己的硬件生產工廠,甚至還承接代工業務,與鴻海沒有業務往來。而在液晶面板業務上,鴻海與三星更是死敵,所以,郭臺銘可以放手去打。
反思:三星為什么如此招人嫉恨?
蘋果的吸金能力全球第一,在智能機與平板電腦領域獨步天下,卻沒有招來那么多的紅眼;三星撐起了韓國經濟的半邊天,喊打之聲卻不絕于耳。
這的確讓人難以理解!
三星創始人李健熙一直倡導在各領域做到第一,著名的“要第一,不然就退出”口號一直是三星人追求的目標,而在很多領域,他們做到了。目前,三星在面板、DRAM內存、NAND閃存、液晶電視和智能手機等五項業務都做到了市場份額全球第一。
但三星全產業鏈布局的發展模式也讓它四處受敵。在IT家電領域,你很難看到有那個產品是三星不做的,而且這些產品的很多零部件,甚至是組裝,都是三星一手搞定的,外人很難分一杯羹。
宏碁創始人施振榮與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曾公開表態稱,三星幾乎是什么電子產品都要做,上下游一手全包,是***IT業界所有人的敵人。
反觀蘋果,除掌握核心研發技術外,所有零部件的生產、產品組裝都交由其他廠商完成,在構建龐大的消費電子帝國的同時也建立了一個完善的產業鏈,產業鏈上下游均由此受益。
而這也正是三星在產業鏈上下游處處樹敵,飽受詬病的原因。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