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貿易戰、華為事件的大背景下,中國5G正式宣告將進入商用時代,5G商用甚至可能比早前市場預期提前。
那么,5G對于中國消費零售市場,意味著什么?5G帶來的強大數據傳輸、交互等能力,會有何變革意義?Soo56總結了以下五個領域的變革可能性。
流通革命:C2M(C2F)
由于能實現更強大、迭代性的數據傳輸、交互、連接能力。對于零售業來講,首先要思考的就是,在5G環境下,現有商品的流通模式,會不會有新變化產生。
目前來看,以C2M(C2F)為代表的流通革命設想,在5G環境下,是會得到相比過去更好技術、基礎環境支撐的。
C2M是消費者直連制造、直連工廠,通過互聯網向工廠按需定制商品的流通模式。
這個模式有意思的地方在于:1、去中間化。消費者直連工廠就壓縮了中間分潤環節,因此,可以降低流通成本,讓商品更便宜,進而讓利消費者。
2、按需定產。一方面沒有什么庫存壓力。也就不會有太多滯銷、損耗和浪費問題。新品開發效率、庫存周轉效率是能大幅提升的。另一方面,這個模式是通過現金交易,及消費者預付資金交易。資金周轉效率是更高的。
3、個性化生產。單個消費者能直連工廠,就是非常個性化、細分化的生產、供給了。那么,消費者就沒有太多理由退貨了(都是按需定制的“個性化”商品),賣的商品也就都可以理解為是新品了。
但由于消費者通常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當供給的內容都是新品,按需定制就將可能成為一個“創意型”的市場,需要零售商來提供“創意”,來告訴消費者如何“個性”,并最終告訴消費者,這就是你想要的商品。不再是像過去那樣只承擔“搬運工”的角色。
“創意”會有附加值和利潤空間,“創意”也意味著各個零售商會成為一個數據中心,能基于數據規模化生產受消費者歡迎的“創意”。
C2M要實現的難度是什么呢?
首先,要實現產業鏈全鏈路的數字化,并自動適時共享。從工廠田頭到包裝中心到大倉到離消費者近的門店(或前置倉),到消費者家中的智能終端。要形成一個有足夠覆蓋密度的網狀格局,并能適時傳輸數據開放共享、自動化連接響應。
目前看,5G會在這塊帶來更好的支撐。5G所實現的強大數據傳輸、交互等能力,也會帶動物聯網、人工智能技術,以及芯片業等發展。
以芯片業為例,5G商用所形成的龐大需求會推動更廉價的芯片供給,以至于每條生產流水線、每棵果樹都可能會有專屬芯片。從而支撐C2M模式。
其次,C2M要實現,終端需要有訂單密度。如果不能集單,太過分散,消費者直聯工廠也是沒有價值的。訂單太分散,工廠不會有效率。
最后,要能形成覆蓋全國的高效流通基礎設施,比如自動化、可控的全國物流網。比如上游工廠的柔性化生產能力等等。
這些在當下其實都已經開始形成基礎了,比如大型電商平臺都有數以億級的用戶,線下零售商也都開始了數字化改革,這些讓他們開始有數字化集單能力。
對于每個流通環節,基于數字化、互聯網運營的創業公司也都在形成規模,比如美菜網、宋小菜等。
很多企業也都構建了全國性的物流網絡。工廠的柔性化生產,這個概念則并不新,很早就有了,很多工廠其實也都具有一定發展基礎。
現在的情況是,商品的流通變革可能需要一個“觸發點”來推動。這個“觸發點”要能帶動各個環節領域實現普遍性突破。展示可能性,以及獲得投資。
5G目前來看,有可能會成為這個“觸發點”。像阿里巴巴等企業,不是都對外稱要百億投資芯片產業嗎。
社區革命:宅得徹底
辦公場景下,對數據連接、交互可能會有更多“限制”。一方面,公司經營要考慮員工工作效率,不能分心。另一方面,5G帶來的更自動化辦公、生產,也會一定程度打破人的空間限制,人在社區的停留時間可能會更多。
因此,5G的商用對于社區場景的改造可能會更大。家居環境的變化可能會是革命性的,人的生活方式可能會有顯著改變。
理論上,5G可以讓消費者家中的每一件電器,都具備“互連”能力,物聯網的時代來臨。
由此,這可能會造成人們消費、購物習慣的改變。每一件電器都有可能成為一個觸點,及購物入口。
冰箱可能會有售賣功能,它會告訴消費者冰箱內的某個商品快用完需要再次購買,哪幾家零售商、供貨商有促銷、價格怎樣。甚至,你的冰箱還有可能告訴你,附近那塊農田的蔬菜快要成熟了,要不要預訂。等等。
視頻也具有更強大的帶貨能力。比如,視頻可能會與購物車直聯,看到任何視頻商品等,都可以即時點擊,然而自動添加至“云上”購物車。
視頻也可以與社交更好連接,所以,看到視頻,沒準可以不受時空影響,就地發起定制、拼團。
5G會帶動VR、AR、長短視頻等等發展。在家中,理論上,每件家居用品,家用電器都可以有顯示屏、顯示功能的。每個顯示屏都可能具有購物入口功能。
社交革命:新生態、新玩法
5G時代來臨,如果任何“物件”都可以互連,那么,會為消費者帶來更便利的生活,會有更多東西都能“觸手可得”,人也會變得更加“懶惰”。
而越來越便利的生活與技術,可能會讓人們感覺到更加孤獨。因為“便利”會讓人散失與外界、其他人接觸的機會。就好像明明在同一個城市的朋友,一年卻也見不了幾面。從東城跑到西城好像很累、很費時間。
所以,越來越孤獨的人們會對更有趣的社交方式有更大的需求。
互聯網時代的“便利”導致了微信、Facebook等社交產品的出現。5G時代呢,它有可能會把人們“鎖”在家中,與外界的接觸次數更少。比如你去公司的次數可能會減少。同時娛樂方式,像游戲等相比現在也會更有競爭力。
這種情況下,未來,人們可能需要一個新的社交產品,或者是現有社交產品的升級。一個有趣、能夠激發人們不那么尷尬進行接觸,可以基于群體興趣、場景劃分,以及能讓人們愉快互動的產品。
這個新的產品又將可能培育出一個新的商業生態、新的商業玩法。
戶革命:捍衛隱私
5G帶來的數據大爆炸,以及帶來“觸探”用戶隱私的更多手段和可能,會讓商業更加“精準”。
足夠隱私,足夠精準。但足夠隱私,也會足夠冒犯。
這可能會在另一個層面推生需求,即開發給用戶更好的工具,以及提供一些商業環境,來讓用戶保護自己的隱私。
當下的“大數據”能力,還沒能讓每位消費者感覺到切身體會的被“冒犯”。所以,用戶在保護隱私方面的需求,似乎還不是特別明顯。僅僅是幾個意見領袖,或者幾個知名企業家來表達下“憂慮”。
但未來,如果“大數據”足夠“精準”了,用戶感覺到被冒犯了。
那么,這就有可能形成一個新的“生態”。
因為沒有人會希望被“偷窺”。我為什么要喜歡你知道我什么時候出行、什么時候睡覺、跟誰在一起、去了那里、待了多長時間、什么時候做飯、吃了什么等等呢。
效率革命:以用戶為中心
5G會推動無人技術等發展。比如無人駕駛、無人店鋪技術等發展。
假如無人駕駛獲得一定范圍應用。那么,現在的到家業務是不是就會更容易呢?通過無人駕駛的車輛送貨、拉貨,可能就解決了到家業務當下的最大難題——配送成本。
假如無人店鋪技術持續發展,那么,門店就有可能實現更少的員工數配比。消費者支付、選購等環節通過技術實現自動化完成等,則可能改變店員的“工作屬性”,店員可能就成為了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服務者,而不是單純售賣者,或者流水線上的機械環節。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