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成為家電業發展的重要趨勢似乎已成為整個行業的共識,市場上,從智能手機到智能電視再到智能空調,智能化產品可謂層出不窮。僅就冰箱行業而言,自2010年海爾發布世界上首臺“物聯網冰箱”開始,冰箱智能化便提上日程,8年多來智能冰箱的發展起起伏伏,卻終究因各種因素限制而難以大發展、大突破。最新的“2018中國冰箱行業高峰論壇”相關數據與信息顯示,冰箱功能將回歸保鮮本質,那么現階段以及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智能化冰箱的發展又該何去何從?
一路走來,起起伏伏緩慢推進的智能化發展
2010年1月23日,海爾發布世界上首臺“物聯網冰箱”,據當時的媒體報道,這款冰箱不僅可以儲存食物,還可以通過與網絡連接,實現了冰箱與箱內食品進行對話的功能。并稱,“海爾‘物聯網冰箱’具備了量產的條件,可大規模生產推廣。”但關于這臺冰箱后續的量產更新消息卻沒有下文,一直到2012年的報道依舊是“海爾方面表示,目前已掌握了規模化推廣的獨立芯片技術,物聯網冰箱量產已具備條件?!?/p>
2012年,智能化冰箱在市場上濺出了些許小水花,這一年,海信發布第一代博納智能冰箱,并快速推進智能冰箱在全國終端的鋪貨銷售;美菱也在11月下旬發布了其智能二代冰箱,海爾、美的、三星等都有相應的智能產品推出,然而對普通消費者來說,這些智能家電還只是“看上去很美”,高昂的價格使他們望而卻步。
據監測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底,智能冰箱市場占有率不足1%。
時間軸滑到2014年,智能冰箱市場掀起了大水花。年初長虹集團旗下的美菱電器率先發布了新一代的CHIQ智能冰箱,該款冰箱采用互聯網、物聯網、云識別最新技術,具有食品管理、菜譜推薦、遠程控制、智能故障診斷等功能;同年3月份的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AWE)上,海爾、美的、西門子家電、海信、美菱、惠而浦等冰箱企業均展示了其智能冰箱產品。6月末,海爾推出了集“人感互動、光感調節、自感變頻”為一體的Smart window博觀對開門冰箱。
也是從2014年起,冰箱智能化的腳步開始有了加速趨勢,主流的冰箱廠商開始在智能控制、功能智能化、人機交互智能化上投入了相當大的精力,企圖打破同質化的怪圈,突出自己品牌的特色。因此,市場習慣于稱2014年為真正意義上的“智能冰箱元年”。
2015年9月,海爾發布了一款馨廚互聯網冰箱;2016年9月,美的與阿里合作共同發布“OS集智”互聯網冰箱;此外,LG的新款“體感”智能冰箱,三星的安卓智能冰箱等紛紛亮相于該年。根據中怡康測算數據,2016年中國市場智能冰箱零售額規模達85億元,同比增速達到132.1%,但整體比重依舊不夠大,僅占冰箱整體市場零售額的10.2%。
進入2017年以來,智能冰箱的發展似乎更加多元化。海爾馨廚互聯網冰箱不僅可以自動掃條形碼識別食材的原產地、營養成分、保質期等情況,還能自動進行殺菌凈化;美的i+智能3.0冰箱只需對用戶身體進行掃描,就能獲取身高、體重等基本指標并據此推薦健康食譜;惠而浦第六感智能冰箱可實現智能模式的選擇、負荷判斷、智能報警等,給予冰箱思考能力。此外,美菱冰箱智慧控鮮技術、容聲冰箱全時超級靜音科技、TCL冰箱一體變頻風冷技術、博世家電的零度維他保鮮技術、三星的品式無霜三循環技術、LG的“透視窗門中門”、海信的T型門設計等都為消費者使用體驗的提升提供了強力支撐。
曾預計,2015年到2020年,智能冰箱的市場滲透率將從6%增至38%。此前中怡康的數據也預計,2020年白電智能化率將達到45%,智能冰箱滲透率將達到38%。
均價、成本、產業鏈等限制 發展難以“燥”起來
2014年至今,智能冰箱行業的發展相對迅速但市場推進卻一直很緩慢,這不得不提到限制其難有突破的幾大因素。
首先是高昂的成本與售價。冰箱本就是重資產行業,單價相對較高,同時企業制造智能冰箱的成本又遠遠高于普通冰箱,尤其2017年原材料價格上漲對整個冰箱行業造成不小的沖擊,企業為消減整體成本波動帶來的影響,紛紛調整產品結構、拉高產品均價,這一點在智能冰箱上體現尤為明顯,高昂的成本與過高均價使得智能冰箱難以快速擴大其用戶群體。
其次,相關產業鏈的整合問題也有難度。高的成本需要極強的整合上游產業鏈的能力,智能冰箱想要實現整個下單購買、食物保鮮送貨上門等一系列服務流程,絕不僅是冰箱廠商一家的事情。除了對智能冰箱功能的要求,同時也需要生鮮供應商及配送冷鏈等環節的快速響應能力。智能冰箱目前整合的都是特定的配送供應商,但若平時只是購買小批量且單價低的產品,該如何保證快速的配送上門;小區樓下或附近的24小時便利店又該如何整合,這些問題對家電廠商、經銷商、冷鏈物流、甚至外賣配送等資源的調動及整合能力都是一個嚴峻的挑戰。
同時,智能冰箱的準確識別食材問題、人機交互問題、冰箱和家庭其他智能數據終端連接打通等問題都有待提升,智能冰箱大部分功能的實現都需要大數據支撐,它需要成為一個源源不斷的數據提供者,但這一點卻沒有得到完美的解決,因此其多功能實現受到制約。
家電大數據事業部分析師裴東敏曾表示,智能冰箱行業發展迅速但市場推進緩慢。建立廚房經濟的生態圈涉及的產業鏈過長、成本過高,因此打造成熟的智能冰箱生態圈、推廣智能冰箱仍需要時間。
中怡康時代品牌中心總經理左延鵲也表示,智能冰箱雖然身負厚望,但也僅是在促銷節點有所突破,WiFi配置基本成為企業進行功能占位的選擇,大屏產品在需求挖掘和落地上不夠到位,一方面消費者對智能產品的接受度還有待提高,另一方面整個智慧家庭生態系統的建立還浮于表面,智能冰箱發展還需新契機。
回歸保鮮本質的冰箱 智能化之路如何走?
市場的風向在變,伴隨著消費升級,保鮮需求已經由存放東西不壞的初級階段,上升至現在的消費者需要冰箱將食材保存到最接近食材本來的味道,可以說是要原汁原味保鮮的高級需求,因此保鮮技術不斷升級是消費升級的必然要求。基于此,中怡康預判保鮮將成為2018年冰箱市場競爭焦點。
另一方面,隨著近年來國民可支配收入增加、中產階層崛起、年輕消費勢力擴張,家電消費由普及型向改善型轉變。健康保鮮、大容量、風冷、變頻、美觀甚至于智能化的中高端冰箱產品開始迎來春天。在中國家電網5月份的冰箱企業走訪調研中,相關冰箱企業一致認為,消費升級帶動產品結構優化是冰箱行業現階段最重要的驅動力量。目前企業更應該去關注產品品質和服務水平提升,緊抓健康消費熱潮進行保鮮技術的創新升級,不斷滿足細分化的需求偏好以及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在市場主流產品上:海爾全空間保鮮冰箱搭載首創的精控微風道技術和智能恒溫技術,可解決冷藏室溫度波動導致食材保鮮環境破壞加速營養流失和冷凍室肉類食材發白、發干、解凍流血水等難題。
美的日前發布的微晶冰箱搭載“微晶一周鮮”科技,同時配備“智能控濕”、“PST智能殺菌”兩大智能保鮮科技,能夠逆凍結規律智能送冷,讓肉類食材兼具“冰鮮不結凍、鮮肉即食切”及“一周長效保鮮、營養不流失”的效果。
美菱M鮮生冰箱搭載水分子激活保鮮技術,聲稱可以解決傳統冰箱保鮮時間短、解凍血水多、袋裝保鮮差等消費痛點,同時,其變頻控溫技術支持手機控制等智能交互方式。
容聲冰箱配備全生態殺菌保鮮技術和全時超級靜音科技,在提供健康保鮮體驗的同時給家人超安靜享受。
博世家電維他保鮮冰箱能夠精確控溫控濕,有效延長保鮮期,配合鉑金凈風系統可實現抗菌清新冷藏,并通過智能互聯系統,手機智能提醒,為用戶提供食物存儲建議。
TCL一體變頻風冷冰箱搭載智慧風系統、ATT負氧離子養鮮技術和干濕存儲空間,可實現2分鐘速冷1℃,7天鎖水率92%以上,其智能芯片也會記錄開門次數和開門時間,自動計算并調節化霜時間,精準微凍,為食物持久鎖鮮。
三星品道私廚系列冰箱通過金屬勻冷技術維持冰箱室內溫度均衡,能迅速平衡開關冰箱門時造成的溫度波動,并通過與冰箱內部搭載的智能變頻壓縮機、無霜保濕三循環設計以及智能保鮮系統的高精度傳感器之間的配合,實現冰箱制冷效率全面升級。
曾在2017年冰洗市場總結報告中指出,除差異化門體涌現之外,風冷、變頻等技術滲透基本完成后,冰箱產品的技術發展走勢逐漸回歸到冰箱的本質——保鮮。確實,中國家電網的冰箱企業調研中也發現,在各種差異化賣點輪番發力后,應多變的市場需求所致,企業紛紛回歸冰箱產品本質,開始對保鮮技術進行創新升級。
然而留心觀察便會發現:上述提到的,目前市場上各企業所主推的冰箱產品,在其保鮮功能中都添加有智能元素。對于回歸保鮮本質的冰箱行業,其智能化之路在現階段及未來一段時間的發展趨勢似乎能從中窺探一二。
“智能技術和保鮮技術的融合有助于大幅提升保鮮系統的運作效率和控制的精準度?!泵赖谋鋰鴥葼I銷公司市場部部長陳亞飛認為,冰箱智能化體驗有待完善的地方更多的是交互層面,而智能與保鮮在技術應用層面的結合則是提升冰箱整體保鮮水平和使用體驗的重要路徑。
美菱國內營銷事業部總經理鄒文輝表示,保鮮賣點的回歸正當其時,不過家電智能化是行業大趨勢,只是現階段的智能冰箱,其場景體驗的落地還需要克服一些障礙。
在保鮮技術升級方面,各品牌可謂無所不用其極:控溫控濕、瞬冷、干濕分儲、減少震動等等,針對冷藏和冷凍保鮮進行技術升級。“而智能冰箱則是生態” 左延鵲向記者表示,他認為新時代的品質生活需求賦予家電行業更多期待。既然確定了消費升級,科技就是助推器,創新便是企業角逐這場品質變革的第一動力?!爸悄芑切袠I大趨勢,解決的是用戶交互層面的問題,而完善智能化消費體驗仍需要保鮮等核心品質技術提供強有力的支撐。正如彩電回歸畫質升級,冰箱保鮮仍是未來創造品質生活,全方位滿足用戶需求的必須要解決的問題?!?/p>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