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挖礦的發展非常的迅速,據悉,中國已經發布了一系列的禁止政策,導致比特幣成本急速上升,“礦工”開始承受巨大的壓迫感。
隨著中國對比特幣挖礦產業的監管趨嚴,挖礦成本也開始激增。全球第四大比特幣礦池ViaBTC大幅上調管理費,利潤和生存空間的急速壓縮,讓們開始遭遇前所未有的壓迫感。
利潤和生存空間的急速壓縮,讓比特幣“礦工”們開始遭遇前所未有的壓迫感。
隨著中國對比特幣挖礦產業的監管趨嚴,挖礦成本也開始激增。全球第四大比特幣礦池ViaBTC周五通過官網宣布,將對一些客戶增收管理費,由此前的6%大幅增加至50%,提價幅度超過730%。此次提價主要是針對該公司的S9合同客戶,這些客戶使用的是據稱最為先進、效率最高的挖礦硬件S9 Antminer。
ViaBTC通過聲明表示,“中國大陸的礦產資源日漸稀缺,我們公司的一些長期合伙人面臨礦場關閉的危機,這也導致我們的云挖礦系統成本飆升。為了確保云挖礦長期正常運作,我們別無選擇,只能對管理費用進行調整。”
暴利驅動下的挖礦熱潮
主要礦商的管理費大幅提高再次把焦點聚集在挖礦行業的暴利方面。比特幣挖礦行業利潤可觀,據統計,即使按目前中國國內最高電力收費率來計算,只要比特幣價格不低于每枚6925美元,礦場就能賺到錢。
按目前的成本來看,挖一枚比特幣預計需要10000-20000元人民幣左右。其中,電費占比不小,以四川某礦場為例,6000臺左右的礦機每年電費接近300萬元。
此外,競爭的加劇導致挖礦的利潤越來越薄,而比特幣區塊的設計也預示著挖礦難度日益提升。在“比特幣之父”中本聰的設計里面,每挖出21萬個區塊,區塊獎勵就會減半,起初每個區塊獎勵50個比特幣,而如今只有12.5個,到2020年則預計只為6.25個。
遭遇“政策排擠”
繼去年關閉了國內比特幣交易所并禁止首次代幣發行(ICO)之后,中國監管部門的目標又進一步瞄準了比特幣挖礦產業。
此前有消息稱,出于對過高的電力消耗和金融風險的擔憂,中國正采取行動取締國內比特幣挖礦產業。根據報道,雖然央行并未對比特幣礦場作出限期關停的要求,但中國對規范比特幣生產、取消礦場用電優惠的態度已經基本明確,且監管層也已掌握了部分礦場的電費、稅收、發電量等信息。
中央監管部門指示省級政府“積極引導”轄內企業退出加密貨幣挖礦產業。該指示指出:“比特幣挖礦產業在消耗大量資源的同時也助長了‘虛擬貨幣’投機炒作之風。挖礦業務與官方努力背道而馳; 官方有意防范金融風險,抑制“偏離實體經濟需要”的活動。”
“吃電魔王”比特幣礦場
華爾街見聞昨日文章提到,摩根士丹利股票分析師Nicholas Ashworth在其1月10日研報中預計,2018年比特幣乃至其他數字貨幣的挖礦用電需求將達到120-140萬億瓦時 (terawatt-hours)。行業動態的網站Digiconomist的數據則顯示,全球挖礦產業占電力消耗總量的0.17%,這一占比要高于161個國家。
中國目前生產了全球70%-80%的礦機,主要分布在新疆、內蒙、四川、貴州和云南。在監管日益嚴格的環境下,選擇“出海”的比特幣礦場不在少數,上文提到的ViaBTC已經將礦場遷至冰島和北美。
廉價電力和低溫氣候是加密貨幣挖礦的環境要求,因此加拿大、冰島、 東歐和俄羅斯也成為了更多礦池的聚集地。
報道稱,西雅圖以東三個小時車程的小鎮Wenatchee正成為美國比特幣“挖礦”的中心。已吸引了12家美國最大的比特幣和加密貨幣“礦商”,自去年12月比特幣價格飆升以來,又有75家礦商申請到這里落戶。這里的電價極其便宜,每千瓦時只有2到3美分。
截止發稿前,比特幣價格為13114美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