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設計中,布局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布局結果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布線的效果,因此可以這樣認為,合理的布局是PCB設計成功的第一步。尤其是預布局,是思考整個電路板,信號流向、散熱、結構等架構的過程。如果預布局是失敗的,后面的再多努力也是白費。
PCB布局設計印制線路板的設計工藝流程包括原理圖的設計、電子元器件數據庫登錄、設計準備、區塊劃分、電子元器件配置、配置確認、布線和最終檢驗。在流程過程中,無論在哪道工序上發現了問題,都必須返回到上道工序,進行重新確認或修正。
本文首先介紹了PCB布局設計規則及技巧,其次闡述了PCB布局如何設計檢視要素,分別從布局的DFM要求、熱設計要求、信號完整性要求、EMC要求、層設置與電源地分割要求及電源模塊要求等方面來詳細解析,具體的跟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
PCB布局設計規則
1、在通常情況下,所有的元件均應布置在電路板的同一面上,只有頂層元件過密時,才能將一些高度有限并且發熱量小的器件,如貼片電阻、貼片電容、貼片IC等放在低層。
2、在保證電氣性能的前提下,元件應放置在柵格上且相互平行或垂直排列,以求整齊、美觀,在一般情況下不允許元件重疊;元件排列要緊湊,元件在整個版面上應分布均勻、疏密一致。
3、電路板上不同組件相臨焊盤圖形之間的最小間距應在1MM以上。
4、離電路板邊緣一般不小于2MM.電路板的最佳形狀為矩形,長寬比為3:2或4:3.電路板面尺大于200MM乘150MM時,應考慮電路板所能承受的機械強度。
PCB布局設計技巧
在PCB的布局設計中要分析電路板的單元,依據起功能進行布局設計,對電路的全部元器件進行布局時,要符合以下原則:
1、按照電路的流程安排各個功能電路單元的位置,使布局便于信號流通,并使信號盡可能保持一致的方向 [1] 。
2、以每個功能單元的核心元器件為中心,圍繞他來進行布局。元器件應均勻、整體、緊湊的排列在PCB上,盡量減少和縮短各元器件之間的引線和連接。
3、在高頻下工作的電路,要考慮元器件之間的分布參數。一般電路應盡可能使元器件并行排列,這樣不但美觀,而且裝旱容易,易于批量生產。
PCB布局如何設計檢視要素
一、布局的DFM要求
1、已確定優選工藝路線,所有器件已放置板面。
2、坐標原點為板框左、下延伸線交點,或者左下邊插座的左下焊盤。
3、PCB實際尺寸、定位器件位置等與工藝結構要素圖吻合,有限制器件高度要求的區域的器件布局滿足結構要素圖要求。
4、撥碼開關、復位器件,指示燈等位置合適,拉手條與其周圍器件不產生位置干涉。
5、板外框平滑弧度197mil,或者按結構尺寸圖設計。
6、普通板有200mil工藝邊;背板左右兩邊留有工藝邊大于400mil,上下兩邊留有工藝邊大于680mil。 器件擺放與開窗位置不沖突。
7、各種需加的附加孔(ICT定位孔125mil、拉手條孔、橢圓孔及光纖支架孔)無遺漏,且設置正確。
8、過波峰焊加工的器件pin間距、器件方向、器件間距、器件庫等考慮到波峰焊加工的要求。
9、器件布局間距符合裝配要求:表面貼裝器件大于20mil、IC大于80mil、BGA大于200mil。
10、壓接件在元件面距高于它的器件大于120mil,焊接面壓接件貫通區域無任何器件。
11、高器件之間無矮小器件,且高度大于10mm的器件之間5mm內未放置貼片器件和矮、小的插裝器件。
12、極性器件有極性絲印標識。同類型有極性插裝元器件X、Y向各自方向相同。
13、所有器件有明確標識,沒有P*,REF等不明確標識。
14、含貼片器件的面有3個定位光標,呈“L”狀放置。定位光標中心離板邊緣距離大于240mil。
15、如需做拼板處理,布局考慮到便于拼版,便于PCB加工與裝配。
16、有缺口的板邊(異形邊)應使用銑槽和郵票孔的方式補齊。郵票孔為非金屬化空,一般為直徑40mil,邊緣距16mil。
17、用于調試的測試點在原理圖中已增加,布局中位置擺放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