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案論證
?????? 由MS430單片機編程產生頻率范圍為10KHz~40KHz兩路反相PWM信號,將這兩路信號送入光耦隔離電路,進行隔離保護,再將保護后的信號送到H型橋式電路,橋式電路由4個功率場效應管構成。
二、原理分析
?????? 單片機編程產生頻率范圍為10KHz~40KHz兩路反相PWM信號,可由單片機中的Timer-A模塊,寫入其中的控制字即可產生信號。
?????? 光耦電路由芯片2501構成,其引腳圖如圖1所示。
圖1
?????? H型橋式電路由芯片IR2111構成,其引腳圖如圖2所示。
圖2
?
?
?
?
IR2111芯片的典型應用原理圖3:
?
圖3
?????? IR2111 是功率MOSFET 和IGBT 專用柵極驅動集成電路, 可用來驅動工作在母線壓高達600V 的電路中的N溝道功率MOS 器件。采用一片IR 2111 可完成兩個功率元件的驅動任務, 其內部采用自舉技術, 使得功率元件的驅動電路僅需一個輸入級直流電源; 可實現對功率MOSFET和IGBT 的最優驅動, 還具有完善的保護功能。
? ?????圖3中上管是指接到高電壓端的N 溝道MOSFET 或IGBT,注意應外接或內置保護、續流二極管, 下管是指接到低電壓端的MOSFET 或IGBT。Vcc 是給IR2111 供電的電源, 以15V 為最佳。Vcc 降低至10V, IR2111 也能工作, 但會增加MOSFET 或IGBT的開關損耗。
IN 是控制信號的輸入端, 輸入等效電阻很高, 可直接連接來自微處理器、光耦或其它控制電路發出的信號。邏輯輸入信號與CMOS 電平兼容, 在Vcc 是15V 時, 0~6V的電壓為邏輯0; 6.4~15V 的電壓為邏輯1。輸入端電壓為邏輯1 時, IR2111 輸出端HO 輸出高電平, 驅動上管; 輸出端LO 輸出低電平, 關閉下管。輸入端電壓為邏輯0 時,情況正好相反。IR2111 內部設置了650ns 的死區時間(Deadtime) , 可防止上下管直接導通造成短路事故。
COM是接地端, 直接和下管MOSFET的源極S或IGBT的發射極E相連。
HO、LO 分別是上、下管控制邏輯輸出端, 邏輯正時輸出典型電流為250mA, 邏輯正時輸出典型電流為500mA, 輸出延遲時間不會超過130ns。
Vb 是為高壓側懸浮電源端, Vs 是高壓側懸浮地, 它們的電位會隨上管的導通截止而變化, 變化幅度可高達近600V。
上、下管電容里存儲的電荷, 用來快速導通上、下功率管, 一般使用0.47μF 以上的非電解電容。上管電容的充電是在下管導通或負載有電流流過時自行完成的, 也稱自舉電容。充電回路是Vcc→上管電容充電二極管→上管電容→下管或負載→COM。控制信號長時間的為邏輯1,會導致上管電容的電荷用盡而截止上管, 因此控制信號的占空比不能為100%。
上管電容充電二極管用來防止上管導通時, 高壓電竄入Vcc 端損壞低壓器件, 也稱自舉二極管。在高端器件開通時, 自舉二極管必須能夠阻止高壓, 并且應是快恢復二極管, 以減小從自舉電容向電源Vcc 的回饋電荷。其反向耐壓應大于功率端電壓, 恢復時間應小于100ns。
上、下管保護電阻的作用, 是通過其延緩功率管極間電容的沖、放電速度, 從而降低不必要的高開關速度, 起到保護功率管的作用, 一般阻值在幾個到幾十個歐姆。
三、原理電路
高頻隔離驅動電路原理圖如圖4所示
圖4
? 利用MSP430產生兩路反相PWM信號,程序如下所示。
??????? #include "msp430x16x.h"
void main( void )
{
? ?????????WDTCTL = WDTPW + WDTHOLD;
? ?????????TACTL=TASSEL_2+TACLR+TAIE;
????? ?????DCOCTL=DCO0+DCO1+DCO2;
? ?????????BCSCTL1=RSEL2+RSEL1+RSEL0;
? ?????????CCR0=256-1;
????? ?????CCTL1=OUTMOD_7;
? ?????????CCR1=128;
?? ????????P1DIR |=0x01;
? ?????????P1SEL |=0x01;
? ?????????CCTL2=OUTMOD_7;
? ?????????CCR2=128;
? ?????????P1DIR |=0X02;
? ?????????P1SEL |=0x02;
? ?????????P1OUT ^=0X02;
? ?????????TACTL |=MC0;
? ?????????for(;;)
?????????? ?{
??? ??????????_BIS_SR(LPM3_bits);
??? ??????????_NOP();
??? ????????}?
}
?
四 參數分析及計算
1、負載功率計算:
由該H型驅動電路的工作原理可得,對于電阻性負載,當主電路供電電壓為 ,其功率大小如下:
根據電阻要求R=36 ,功率為10w,可以得出主電路的電壓為19V.
2、功率效應管的開啟電壓大于零,選電阻為100 。
3、由于光耦隔離芯片的驅動電流要10mA ,選擇電阻為200 。
五 測試方案及步驟(含儀器設備)
? 1)測試單片機msp430的引腳輸出的PWM的波形;
? 2)測試光耦隔離驅動前的波形;
? 3)測試光耦隔離驅動后的波形。
六 測試結果記錄
1)、單片機輸出波形如圖5所示。
?
??????
圖5
?2)、光耦后的輸出波形如圖6所示
?
圖6
3)、IR2111輸的波形如圖7所示。
圖7
?4)、負載兩端電壓波形如圖8所示。
圖8
七 測試結果分析(包過誤差分析)
?? 測試時,發現輸出的波形不是方波,原因是經過光耦隔離是發生了變化,由于芯片C501的功能驅動電流要10mA,我們選的電阻為200 。由于電阻的選擇波形就發生了變化。
?
八 設計總結(包過改進方案)
由于單片機上的電壓很小,要經過功率場效應管工作時,必須加一節光耦電路,為起到很好的隔離作用,所以從單片機上輸出來的信號的“地”與從光耦電路出來的信號的“地“要分開來接。
?
九 元器件清單
?
序號 |
標號 |
名稱 |
型號規格 |
數量 |
1 |
? |
光耦合芯片 |
|
2 |
2 |
? |
集成驅動 |
|
2 |
3 |
? |
場效應管 |
|
4 |
4 |
Q1~Q4 |
二極管 |
|
3 |
5 |
C1~C6 |
電容 |
|
6 |
6 |
R1~R4 |
電阻 |
|
4 |
7 |
R0 |
電阻 |
1k |
2 |
8 |
R |
電阻 |
36 |
1 |
9 |
? |
單片機 |
MSP430 |
1 |
?
?